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已不在了的“淡一”小学:唯余深情浅话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建华 2019-05-28 07:50
摘要:我送上的是五分一包装的京式山楂片——那一份稚嫩,那一份憨厚,今日回顾,自己被自己感动。


“淡一”,即原卢湾区淡水路一小,伊是我小辰光的母校,也是我伲整条东昇里同龄人的母校。至于“3号里”,则更是三生有幸:母亲一辈里高中裨文、务本女中毕业的三姐妹都曾在此执教,我这一代的表兄弟姐妹淘十一人,有八位出其门下。而再下一辈则有四位子女在此就读,前前后后居然三代足足出了“一打”的“淡一”毕业生呢! 


当年的“淡一”,坐落在而今申城最为时尚的新天地复兴SOHO广场上,和东昇里同属一个地块,只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遭拆除,“淡一”就此终结。 


1957年,我7岁,入学“淡一”时,一只紫绛红书包,放一只当下已难见一面的木质铅笔盒、一块彩绘喷漆铅皮书写垫板。一个蓝镶边白底搪瓷带柄水杯装在姆妈手功缝制的茶杯套里,挂在书包一侧,朝西一路晃荡过去,见诸圣堂左转,沿淡水路一路朝南,贴对面淡水邨那边就是“淡一”小学。 


这个地段步行不过几分钟,长城大戏院、法国公园、霞飞路闹猛地段尽数涵盖,可偏偏又是出奇的幽静。朝南紧邻东南医院,隔劳神父路(合肥路)是著名的萨坡赛路小学(后来的卢湾区一中心小学),朝北便是谧静、肃穆的诸圣堂,除了撞钟之音,便是管风琴悠扬伴奏下的赞美诗吟唱。贴对面的“淡一”两侧是成片的西式高档住宅区,又叫淡水邨。诸如蒋介石、陈洁如当年养女蒋瑶光和其夫君陆久之便长年居住于此,梅兰芳的琴师倪秋平先生全家以及魔术大师张慧冲等均与“淡一”毗邻而居。可以说是一处闹中取静的读书地方。


 萨坡赛路(今淡水路)东南医院大门

位于复兴中路淡水路的诸圣堂


印象中的“淡一”,由二幢西式洋房组成,坐北朝南可拾级而上。它南面看到一个周整的大操场,北面背靠宗业里。进校门左手门房间,一口铜钟荡在屋檐下,打钟老人还是母亲她们那年执教时的老校工,人称“揿纽”,多好白相的名字,从此印在我心底实足一个甲子。因为当年上海人内衣纽扣有一种常见样式叫“揿纽”,是铝制品、圆形状、雌雄爿各一片,分列衣襟两侧。 


沿围墙一路向北是条遮雨长廊,直达西部教学楼。这里有我记忆深处一个“活动点”:学校唯一一张正规乒乓球桌在此。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渡过“淡一”的六年岁月里,也是中国兵坛扬威世界的初始时期。第二十五届世乒赛容国团首夺男单世界冠军,之后庄则栋、李富荣蝉联世乒男单冠亚军,徐寅生十二大板勇挫星野,张燮林削死荻村伊智郎这“一只狼”,这些故事我们几乎倒背如流。上海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掀起了打乒乓的热潮。而“淡一”这一张乒乓桌天天连轴转,永无宁日。搓球、削球、推挡,上旋、下旋、侧旋,大多是在这张桌子上弄得“缠清爽的”。应该承认,我对于运动一窍不通,可唯独打乒乓还能抵挡一阵。家兄总说,这是因了“时代的烙印”。 


我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的球场英姿



当年的操场可是我们小伙伴的乐土。东南角一个不大的沙坑是低年级小朋友的集散地,挖地道,掘壕沟,弄个陷马坑白相,也因此每每夜间汏脚,母亲总要从春鞋里倒出一地黄沙。东部教学楼东侧,五根长竹竿直冲云天,这里是中年级的“市场”:十分钟课间休息,总有几个“大学生”如鱼鹰一般端坐在竹竿顶上粗大的铁架子上,声色勿露,总要等低年级几只小“戆大”爬竹竿爬得大汗淋漓来到“半山腰”。但见“鱼鹰”发力,一路下滑,一路快速侧身一只手搭到另一根竹竿,然后双脚凌空腾挪,收手疾速下滑,瞬间一气呵成,活生生硬逼着才过半程的小朋友“一道下去”。一阵哈哈大笑之后,放眼看去,上头“鱼鹰”端坐照旧,下头多了数张“哭脸”。 


到了高年级,学生对操场的兴趣点移到西部一侧的篮球场。只要有球赛,立马里三层、外三层布满观众。当然,最为精彩的永远是校队和教工混搭的比赛了。年近四十的矮个子体育卢老师弹跳出众、球风强悍,一歇歇一只大盖帽,一歇歇一个立定跳投,再配上一身深蓝白镶边运动衣裤,真叫一个弹眼落睛。与之对应的则是学生球员一身本白棉毛内衣裤,犹如被头里爬出来一般。不过,没人嘲笑,无人在意,那就是昔日的“淡一”。 


复兴公园大门


于我,操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那一场声援非洲的歌咏会——我们五(1)班就在这个司令台上合唱《我是一个黑孩子》。限于年龄,已记不清究竟是声援布拉柴维尔、刚果(布),还是金沙萨、刚果(金)了。 


我一二年纪的班主任是冯明源、朱宝兰老师,由于年代久远,只记得朱老师生产,我们一群人去一中心对面的矮平房里探视,大家排着队一个挨一个来到朱老师床边,有的双手呈上一卷水果糖,有的递上几个硬币向朱老师请安。我送上的是五分一包装的京式山楂片——那一份稚嫩,那一份憨厚,今日回顾,自己被自己感动。


更多的在校时光,则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害虫害鸟消灭尽,草木和我们心连心,风吹雨打都不怕,我们是绿化近卫军。”这是当年我们擎着队旗在东昇里右侧24路马当路站点宣传爱国卫生时所唱的《我们是绿化近卫军》。那年头除七害:蚊子、苍蝇、蟑螂、臭虫,跳蚤、老鼠和麻雀。为了格只麻雀,我们还上房爬屋面,拿着破脸盆、旧饭锅摇旗呐喊,一路吆喝轰走它们! 


原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

在已不存在的东昇里等的基础上建起的新天地SOHO复兴广场


印象中,教材一直在变。有一年下半学期,领到一本纸张蜡黄、印刷仓促的语文增补教材。第一课:“邱才康,为了钢、受了伤、进医院、去疗伤……”第二课:《双轮双铧犁》。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晰,是因为当年高热,去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小儿科急诊,我闹着不肯做盘尼西林皮试,护士长二话不说抱起我来到隔壁烧伤科病房,指着那全玻璃密闭的隔离病房悄声说,这就是邱才康叔叔的抢救室,要向爷叔学习喔!皮试,就此顺利进行。 


去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六十周年台庆,看着电视新闻猛然醒悟:1958年10月1日我们结伴去“淡一”,东部底层原本两个教室全部拆除,恢复为一个大厅,大厅正中一台硕大的木壳电视机里,正在放映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制作、仲星火主演的黑白故事影片《今天我休息》。原来,那天我们亲历了上海电视台建台开播日,竟然六十年后才“昭昭然”! 


当年家喻户晓的《今天我休息》,仲星火在其中扮演警察马天民


六年校园生活,前后经历六个班主任,似乎唯有那位男性夏老师因为是代课,极为短暂地任教,几乎没教足一年,可偏偏就是他,给我留下了足够深刻的记忆。 


他高个,身材瘦弱,年龄大概不到二十。已完全忘却他教什么主课了,只记得伊特会讲故事,专讲当代长篇小说给我们听,一天都勿会脱班。抗战题材的《平原枪声》,1959年刚刚发行,他已经在班里开讲了,绝对是“时鲜货”:马英麾下的红枪会斗智斗勇擒顽敌,肖建业巾帼不让须眉杀倭寇……虽则如今早已破裂成记忆碎片,可它却曾引领我登堂入室与名著喜结良缘,与文学终生为友。


弹指一挥,一甲子过去。东昇里,早已人去弄堂空;“淡一”,变身为淮海街道社区综合医院;曾是“淡一”学生的我也步入古来稀之年。可那沙坑,那沙坑一角的喧哗,那爬竿,那爬竿一侧鱼鹰的长啸,那操场传来的阵阵欢腾,那校园沁人心肺的人气,却镌刻心胸、久久萦绕。 


突然想起二十年前,我任教的中学一度变更为九年一贯制。一个周五的全教例会上,老校长突然对我们中学班主任提出建议:是否如小学部一样,办公桌进教室。尽管只是建议,尽管九年一贯也仅瞬息之变,但大家都懂,要贴身照护孩子! 


法师弘一曰:水月不真,唯有虚影,人亦如是,终莫之领。


题图为淡水路 来源:视觉中国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