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我和《解放日报》征文|奚洁人:半个多世纪,我的“双重角色”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奚洁人 2019-05-21 20:02
摘要:新时代,面向未来,作为一流媒体、上海市委机关报,我建议要进一步把编辑记者、忠实读者和优秀作者三支队伍结合起来发挥作用。

我和解放日报的情缘,回想起来,整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我还在读高中,因为担任学校团委宣传委员,有机会经常阅读解放日报,记得还做过学雷锋的专题报纸剪贴。


1968年,我刚下乡到上海郊区当农民不久,村里有位小学语文老师,喜欢写作,同报社编辑也熟悉,就带着我到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编辑部拜访,当时受到一位资深编辑的热情接待,并鼓励我为报社写稿,告别时还一直送我们到大门口,至今印象深刻。这是在我心中留下的解放日报编辑记者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最早记忆。


70年代开始,我在农村人民公社机关从事党的宣传工作,解放日报自然成为必读报纸,同时我开始为报纸写稿,成为读者和作者的双重角色。除了提供几篇新闻报道稿子外,在1977年1月和1978年1月的“看今朝”文艺副刊和“党的生活”栏目,我分别发表了《祖孙同批“四人帮”》的文艺演唱和《光荣感和优越感》为题的思想漫谈随笔,这是我最早在解放日报刊登的两篇个人署名的写作成果。


奚洁人1977年1月30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文艺演唱《祖孙同批“四人帮”》。

奚洁人1978年1月12日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思想漫谈随笔《光荣感和优越感》。


大学本科毕业后,自己作为一位长期担任基层党组织领导职务的党的理论工作者,同解放日报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在报纸的许多版面和栏目以及《上海支部生活》杂志发过文章,报社的许多领导、编辑、记者对我在工作和个人专业研究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帮助。比如,我在上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任党委书记、在上海市委党校任常务副校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任常务副院长期间,对学校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解放日报都做过专题报道。尤其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创建阶段,许多在全国首次开设的专题培训班、全国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和论坛以及创新性的培训方式方法,解放日报都作了及时的跟踪报道。


同时,我个人也比较自觉地把一些为重要时间节点、重大题材撰写的文章,首先考虑送解放日报,报社有关领导和编辑对我的稿件,从标题修改、导语提炼、版面安排都十分重视、精到,他们的政治水平、敬业精神、专业能力,使我从中也受到教益和启示。


这段时期我所发表的比较重要的文章有:


1997年7月3日,配合香港回归祖国,在“新论”发表《我们洗雪了百年屈辱——略论“香港回归”的爱国主义精神价值》;


1997年7月3日,配合香港回归祖国,奚洁人在《解放日报》发表《我们洗雪了百年屈辱——略论“香港回归”的爱国主义精神价值》。


2005年8月28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思想者”版面刊登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抗战中的中国共产党》;


2015年6月30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在“新论”发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共产党》;


2009年和2019年,为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40周年,在“思想者”版面和“思想周刊”分别发表了《改革开放与中国领导学的新使命》和《凝聚改革开放共识,本身就是力量》,等等。


新时代,面向未来,作为一流媒体、上海市委机关报,我建议要进一步把编辑记者、忠实读者和优秀作者三支队伍结合起来发挥作用。当然编辑记者队伍是关键,因为报纸要真正成为读者、作者的良师益友,是要通过他们去体现和落实的。其中培养青年编辑记者以及青年读者和青年作者,尤为重要,因为青年代表着未来,培养青年人不仅是为了报业,更是为了我们党的伟大事业。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上海《解放日报》70年的历史也已经证明,她是一张在政治水平和专业质量上都堪称一流的党报,在新的征程上,一定会为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王玲英
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