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书画“伴唱”古诗词,中国文化在维也纳“声入人心”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2019-05-20 06:56
摘要:廖昌永、丁筱芳、汪家芳“中国古诗词书画艺术歌曲 独唱音乐会”亮相维也纳。

“红酥手,黄縢酒,满园春色宫墙柳”“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维也纳当地时间5月7日晚,一首首或婉约或激昂的诗词配合书画作品,以咏唱的方式在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重生”。这台音乐会也是音乐家廖昌永于2019年元月首次在日内瓦联合国演出成功之后,时隔五个月再度在海外以“中国古诗词书画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形式亮相。

 

在钢琴家孙颖迪的伴奏下,《红豆词》《阳关三叠》《钗头凤》《我住长江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16首由诗词创作而成的艺术歌曲由廖昌永一一唱出。画家汪家芳与丁筱芳专为歌曲诗词创作了32幅巨制中国山水、人物画和书法作品,每唱到一首诗词,便挂上相应的书画作品,默默为之“伴唱”。

 

这一跨界创意也起源于一次闲聊,廖昌永、丁筱芳、汪家芳三人是老朋友,如何打通连接视觉艺术和艺术歌曲,并以此向欧洲观众乃至全世界观众传播推广中国传统经典是他们共同的追求。今年1月3日,三人曾合作在日内瓦歌剧院大厅举行了“中国古典诗词与书画一一廖昌永中国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取得了相当好的反响,也坚定了将这种模式推广下去的信心。

 

汪家芳介绍,自古以来,中国诗书画艺术有“三绝”之美誉。后人将唐朝诗人王维呈现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境地,作为对诗词与书画作品评价的常用评语。包括演唱在内的中国音乐,与古诗词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诗”与“歌”相伴相生,它们如同一对孪生的姐妹,好诗的诞生激发了包括演唱在内的音乐形式多样化,而音乐对诗歌的内容、题材、形式和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书画的形式和音乐中的诗意结合,使得外国观众能通过欣赏舞台上的书画作品揣摩歌词意境,也可以通过演唱理解中国画的诗意,感受中国文化传统。“此次亮相的书法和绘画都以传统卷轴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也是用一组书画加上一对瓷瓶作为背景,很多中外嘉宾都对这种形式很感兴趣。” 丁筱芳介绍,很多观众都是在演出前先观看书画,再去听演唱会,之后再回到展厅欣赏作品,逐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许多外国观众惊叹于这种高雅新颖的展演形式,认为这样的舞台充分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丁筱芳和汪家芳一人擅长人物,一人擅长山水,在这次的创作中,两人反复讨论了创意、构图后才动笔,力求画作既有古意,也能体现当代海派画家的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歌曲演唱部分与此前的演出并无差异,但此次的画作多为最新创作。“我们把在日内瓦展演时的画捐献给了上海音乐学院,而且在日内瓦的时候有些欧洲观众说,我们走到那里,他们便跟到哪里,为了能让他们能够有不一样的感受,我们也想拿出新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展示中国文化的博大深远。”同样的题材再度创作也是一种挑战,汪家芳介绍,比如《踏雪寻梅》的第一版作品画了一位老者骑着毛驴,在雪地上行走,背景中有梅花点缀。此次的创作中则画了仕女在空旷的原野中弹琴,而以漫天梅花为背景,带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这幅画也是两人合作的作品,丁筱芳画人物,汪家芳画景物,两人珠联璧合,在传统文化的神韵中交融统一。

 

廖昌永表示,一直以来他都希望中国艺术歌曲不仅成为中国的经典,也要成为世界的经典。之所以会这样创新表达方式,就是希望能全面展现经典作品中的艺术蕴涵,让中国艺术歌曲真正“声入人心”。

 

据了解,跨界书画乐作为系列活动,还将走进德国、澳大利亚等地,在全球推广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每到一个地方,丁筱芳、汪家芳也将创作新的书画作品,并将于明年以全部100多幅作品向上海的观众汇报展示。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丁筱芳、廖昌永、汪家芳在贝多芬故居。

丁筱芳、汪家芳向维也纳联合国大使捐赠作品。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