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居民家“转个身都困难”的老城厢,如何实现垃圾分类?黄浦要将这一新时尚“全覆盖”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19-05-20 06:32
摘要:摆个垃圾箱房空间都局促的老城厢,占据辖区三分之二面积的风景区,藏在背街小巷中的大量小餐饮店……都是黄浦区推进垃圾分类中的难点。

生活垃圾分类,正成为新时尚,进入上海的大街小巷。上海推进垃圾分类,亮点频现。黄浦区推进新时尚:不仅要有示范作用的“苗圃”,更有“全覆盖”的“森林”。日前,黄浦区立下“军令状”:2019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全区实现居民区、单位、公共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不过,“全覆盖”并非易事。摆个垃圾箱房空间都局促的老城厢,占据辖区三分之二面积的风景区,藏在背街小巷中的大量小餐饮店……都是黄浦区推进垃圾分类中的难点。“难点不破,‘全覆盖’就无从谈起。”区领导说,黄浦区要用创新方式逐一击破难点,在垃圾分类这场“攻坚战”中加速跑起来。

 

难题 :老城厢“转个身都困难”
破解 :“挖空间”各显神通


黄浦区是典型的“二元结构”城区,在高楼大厦之下尚有大量低矮的二级旧里。在二级旧里中推行垃圾分类,难度要远大于一般小区。
首先,弄堂狭小,没有条件设置大容量垃圾箱房。以二级旧里集中的南京东路街道为例,垃圾箱房数量与居民户数之比是500:1,而在普通商品房小区这一比例是200:1。
其次,住在二级旧里的居民,家中普遍空间逼仄,没有空间放置分类垃圾桶。
在条件最差、二级旧里最集中的老城厢地区,甚至没有放置垃圾箱房的公共空间,居民家中“转个身都困难”。有基层干部说,要是在老城厢能实现垃圾分类,黄浦就没有什么小区做不到了。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地方。”区领导说。
针对二级旧里硬件设施差的情况,黄浦区开动脑筋,创新方式“挖空间”。在老城厢地区,区绿化市容局设计了移动垃圾箱房,不占固定位置,推着就能走;在龙门邨小区,居委请来公益组织为居民在厨房中设计了壁挂式垃圾桶,挂架固定在橱柜上,使用时套上塑料袋就能用,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纳起来,减少了垃圾桶占用空间;豫园、南东、小东门等三个街道住在二级旧里的居民,有了可放置回收物的“拾尚包”,扫扫二维码就有专业人员上门回收,减少了闲置物品放置家中的空间。
推进垃圾分类,不是政府一家唱“独角戏”,需要全民参与。在党组织引领下,一些居民区还探索通过居民自治共治来破解难题。南京东路街道为贵州西社区多户居民共用的厨房配备了公共垃圾桶,居民每天将餐厨垃圾倒入桶内,再按照商定的“值班表”,轮流将餐厨垃圾倒入里弄中的分类垃圾桶。顺天村居民区的弄堂里除了公共垃圾箱房,原来还分散着多个垃圾桶,居民们召开了听证会,决定撤掉分散的垃圾桶,以方便志愿者对居民定点定时投放垃圾进行监督。

 

难题 :0.15平方公里集聚近百家小餐饮企业
破解 :午晚市一过,小街响起音乐声


黄浦区是餐饮企业最集聚的区域之一,全区分布着2000多家餐饮企业,八成以上为经营规模小、人员数量少的小餐饮 ,实施垃圾分类的硬件条件较差。如何推动餐饮企业处理好经营中产生的餐厨垃圾,又是一大难点。
不久前,区绿化市容局和区城管执法局对餐饮单位聚集区域的52家餐饮单位开展检查,重点检查餐厨垃圾的处置。最终,对问题单位立案查处43起,开具责令整改单59张和谈话通知单43张,处罚力度很大。在检查中,黄浦区采取了创新的“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即检查哪些餐饮企业、哪些执法人员去检查,全部为电脑随机确定,检查结果在网上公开。此举让检查更具代表性。
严查、严管,并非唯一的办法。在前期调查中,黄浦区发现,小餐饮企业依靠自身落实垃圾分类确实存在难处。
“由于地处市中心,小餐饮企业普遍店面空间小,产生的餐厨垃圾没有地方长时间堆放;但街区狭窄,无法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小餐饮店就将餐厨垃圾偷倒到街面或居民区中。”区绿化市容局负责人说。
找到问题的关节点,黄浦区集思广益,用服务为小餐饮企业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创造条件。
云中居民区,距离南京路步行街一步之遥,不到0.15平方公里面积内集聚了近百家小餐饮企业。如今,每天午市与晚市一过,几条小街上就会响起阵阵音乐声。听到这熟悉的音乐声,餐饮店工作人员都知道:回收餐厨垃圾的专业车辆开来了。原来,为解决小餐饮店餐厨垃圾投放难题,南京东路街道最近出资购买了专业车辆,一天两次在餐厨垃圾产生的高峰时间在街面上巡回,回收餐饮店的餐厨垃圾。“只有解决了小餐饮店的后顾之忧,才能激发出他们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南京东路街道负责人说。
不少小餐饮店的背后就是居民区,作为“邻居”,居民们也积极加入到对餐厨垃圾的监督中来。云中居民区中有家快餐店,过去经常私倒餐厨垃圾。由居民与商家组成的自治组织———“商居睦邻汇”,多次上门对其进行宣传教育,细致耐心的工作取得了成效,后来这家快餐店自觉遵守餐饮垃圾投放条例,定点定时将餐厨垃圾投放到回收车中,并自愿加入了“商居睦邻汇”,积极投入到了社区“共治”中。

 

难题 :景区人流量大,游客来自五湖四海
破解: 让更多人知晓上海“新时尚”

 

在人民大道上,上海欣谊环卫人民广场保洁班组保洁员原兰英,正在用抹布耐心地擦拭一组分类垃圾桶。她的包干区域内有9组共18只垃圾桶,按照每组垃圾桶5分钟清理清洁完毕、一个班次清理清洁3次来计算,她一天“泡”在垃圾桶边上的时间就要两个多小时。时刻保持干净的垃圾桶,是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方面,也为市民游客分类投放垃圾提供了便利。
黄浦区有三分之二区域处在景区,外滩、人民广场、豫园、田子坊、新天地等景点中外闻名,游客络绎不绝。黄浦区提出了“垃圾分类进景区”。“景区人流量大,且游客来自四面八方,文明习俗不一。在景区推广垃圾分类,难度很大。”区绿化市容局负责人说。
上个月,在豫园街道的支持下,上海豫园商城管理处将近500份垃圾分类宣传资料挨家挨户送到了商圈租户的手中。要在景区推行垃圾分类,首先要广泛告知,扩大知晓率。商城管理处与各家租户签订了垃圾分类承诺书,明确了相关责任,并邀请豫园街道绿化和市容管理所及程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高级讲师对商圈内的工作人员、租户进行垃圾分类专题培训。通过详细的解说和演示,让他们充分了解了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及有害垃圾的划分标准和分类方式。
“让租户知晓并参与垃圾分类相对容易,但让来来往往的游客都知晓尤为困难。”商城管理处腾出人流量最大的中心广场位置,由豫园街道设置了垃圾分类小游戏场景。通过竞赛换小奖品的形式,吸引市民游客参与。类似的活动将在豫园商场内不定期举行。“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宣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知晓并参与上海这一新时尚。”豫园街道负责人说。
为达到分类垃圾的“高品质”,商城管理处在管理精细化上动脑筋。五辆垃圾短驳清运车被分成了两辆收干垃圾、两辆收湿垃圾、一辆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分别张贴了相应标识,对商圈内的垃圾采取“一次分拨收运至商圈临时垃圾房,再进行辅助的二次分拣”的方式,确保分类规范的垃圾运至环卫垃圾中转站。

 

难题 :病人将医废投到生活垃圾桶
破解 :可追踪电子标签全程管理

 

黄浦区医院多,仅区卫健委管辖的一级、二级医院与公共卫生单位就有30多家。医院与其他人流集聚地产生的垃圾不同:存在大量医疗废弃物。“使用过的针头、从病人手臂上撕下的纸手环、带血的棉花球,都是常见的医废。按照规定,应丢到专用垃圾桶,由专业人员回收后进行单独处理。”区卫健委负责人说,只有管住“带血的棉花球”等医废,医院推行垃圾分类才算成功了大半。
去年7月起,区卫健委对管辖内的一、二级医院进行了相关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医废可追溯系统。目前,区内所有一级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回收来的医废都有了电子标签,数据会同步上传到可追溯系统中;在区卫健委的指导下,这些医疗机构又与清运单位签订了协议,协定收运走的医废由清运单位进行电子登记。如此,实现了医废可追溯的闭环。
不过,更难的是如何规范病人投放医废。在医院,时常可见的黄色投放箱,是供病人投放医废使用的。“但病人并不会‘固定’在某处。有的人可能在验血后,按着手臂上的棉花球就离开医院了,棉花球最终被投放到院外的生活垃圾桶中。”
在小东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员带头签订承诺书,承诺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员,主动引导病人及其他职工进行垃圾分类;为鼓励在家自行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人不乱丢使用过的针头,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起了“针头换检查”活动,病人积累10个使用过的针头可以换取一次免费测血糖的机会。“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将在全区卫健系统中进行交流与推广。”区卫健委负责人说。
接下来,区卫健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垃圾全品类分类工作开展专项督查,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转运和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严禁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

 


跑出“加速度”,全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 专访黄浦区委书记  杲云

 

记者:黄浦区位特殊,城区“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一方面高楼大厦林立,景区多、商业街区多,另一方面老旧小区多,小餐饮相对集聚,平心而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黄浦区今年自我加压,提出了很高的垃圾分类目标。


杲云:老实说,黄浦区目前对生活垃圾分类推进的实施进度在全市各区中并不算最快;但我们正在奋力攻坚、迎头赶上,要跑出“加速度”,在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上走到全市前列。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我们今年提出了“三大目标”:一是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格局基本成型。全区实现居民区、单位、公共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十个街道完成分类达标创建,力争半数以上街道完成分类示范创建。二是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及收运体系基本完善。建成“两网融合”资源回收服务点219个和中转站10个,完成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建1088个。三是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基本建成。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运用好“双报到”“双报告”等制度和区域化党建平台,建立健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夯实各条线和属地街道管理职责,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多元协同治理格局。


记者:黄浦区被称为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近年,在城市治理上,黄浦区打造了不少亮点、出了不少经验。听说垃圾分类今年被黄浦区放在了城区管理精细化工作的重要位置上。


杲云: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同样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放眼东京等全球顶尖城市,在垃圾分类的管理同样精湛一流、做到极致。东京将垃圾分为7大类,每大类还细分成小类,如餐巾纸等不可再生纸类属于“可燃垃圾”,而面积大于明信片的纸张则被归为“资源垃圾”。垃圾分类手册足足有30页之多、涉及518条。国内一些先进城市也有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中国台北早在2010年世博会时就将垃圾处置作为最值得骄傲的城市品牌大力推广,当时台北城市馆的主题就是“垃圾不落地”;厦门和深圳连续多次在住建部重点城市垃圾分类考核中名列前茅,相关工作得到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白领的高度认可。所以黄浦区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牢固树立起对标“双最”(即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意识,整区域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力争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区垃圾分类新路。


记者: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近日市政府又印发了《条例》的配套实施意见,明确了具体任务分解清单和时间节点要求,今年黄浦区提出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杲云:黄浦区今年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在落实“六项任务”。一是全力推动居住区生活垃圾“定时、定点”精准投放。按照全区70%小区达标的工作要求,以“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为原则,年内完成378个达标小区创建工作。
二是巩固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成果。对全区所有公共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生活垃圾“不分类、不收运”。研究公共机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奖惩机制,将垃圾分类工作与文明单位评选、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三是切实提升垃圾收运、中转能力。加快配置干、湿垃圾及有害垃圾分类运输专用车辆,建设垃圾中转点、场、站,增强收运、中转能力。加强全程跟踪监管,做到动态评估、优胜劣汰,逐步形成“区内政府托底、末端市场运作”的垃圾收运处置“黄浦模式”。试点开展菜场、机关、学校等场所的湿垃圾就地处置,实现源头减量。
四是多管齐下凝聚社会共识。重点推进垃圾分类宣传“七进”活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文明城区创建,志愿服务等形式,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和方法宣传到千家万户。
五是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区绿化市容局、城管执法局等相关单位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以湿垃圾为重点,进行现场核查、物流跟踪、数据监测和后期评估,全覆盖开展垃圾分类、餐厨垃圾等专项执法行动,并将结果定期向各相关单位和街道反馈。区级媒体设立“垃圾分类曝光台”,持续开展对违反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行为的社会舆论监督,适时进行媒体曝光。
六是完善可回收物的鼓励、扶持配套政策。重构可回收物收运系统,创新“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与支付宝合作,市民可通过电话、手机软件预约上门回收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针对部分可回收物附加值低、收运处置成本高及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抓紧研究扶持补贴政策,保持可回收物市场健康发展。
相信通过落实好这“六项任务”,黄浦能跑出“加速度”,实现“弯道超车”,在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实施中打造标杆、走在前列,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黄浦模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