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酒中温度,与人有关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严志明 2019-05-20 07:50
摘要:照见适当的人,那酒就是有温度的。  

中国酿酒的历史要比汉字的历史还长。说起来也真怪,人吃五谷杂粮,能果腹即可,却离不开酒这样东西,可以佐餐。不管是粗茶淡饭,还是美味佳肴,有酒作伴,更添一点滋味。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时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千古名句,唐代大诗人李白为了给自己豪饮辩解,有一首诗写到:“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李白的《将进酒》,又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佳句,留下精彩“酒”训。  

 

我为酒赋诗,和文朋诗友聚欢,属于放得开的性格,常畅饮至酣,眉飞色舞,高谈阔论后,进入赋诗作文的畅想境界。  

 

回溯至小时候,常常被父亲用自行车带着走亲访友,八仙桌上饮酒,他就用筷子沾滴白酒放在我嘴里,让我沾沾辛辣猛烈。长大了,从初尝第一口的委屈,到跟着父亲一同沉浸在醇香飘逸的味道里,再到以它为媒与文坛许多师友交接唱和,我接受了无数次酒文化熏陶。

 

记得九十年代初一个秋日,在《上海文学》杂志执行主编、文学评论家周介人带领下,一批作家诗人深入市郊采风。中午时,我与号称能在上战场前夜与战友喝下三斤老白干的一位名诗人坐在一起,个人以为酒量上他不是我对手。喝下几杯烈酒后,他竟主动把杯子碰了一下,一仰脖,咕噜一声,杯子又见了底。我叹服,用微醺的眼睛盯着他,自己全身脉络也好像打通了。诗人艾青说,“酒是水的外形,火的性格”,之前只觉其句好,不觉其中也绵里藏针,但那次在摇摇晃晃中,我对“水火”之喻深有感触。

 

酒仙刘伶作过《酒德颂》,唐代的王绩自称“五斗先生”,说是“以酒德游于人间”。出入各种酒宴,举杯敬酒,彬彬有礼,体现出谦谦君子的风范,是一种喝酒文明。 

 

 

大概因为酒能助兴也能解闷,卖酒老板深谙此道。四川成都一家酒楼有对联“劝君更饮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使我联想起在浙江绍兴一次旅游中,于小桥流水处,看见过一艘乌篷船在水面上悠悠荡来,船头上坐着一位带着乌毡帽的老人,摆着一碟花生米,一盘茴香豆,手里拿着粗瓷碗,倒一碗黄酒,头一仰,半斤黄酒直灌入喉咙,不呛不喘,不动声色。这是一出古典水墨画风景。老人小酒不断,豪气静显,平静恬淡的人生中,酒是他的活法与朋友。

  

又一年,我有一个文友居住在甘肃与内蒙古交界处一个农场里,几次来电邀去小住几天,我便去了。晚餐前,从农场来的羊肉一锅炖上,放上各种调味佐料,从瓷盆捞出,装进小盘,围桌而食。一口“闷倒驴”白酒,一口羊羔肉,一凑头几杯酒下肚,酒话多了,微醺醺,畅饮至酣,到深夜才散伙回家。一晃几十年过去,记得住的是杯中的辛酸苦辣,喜怒哀乐,人生百态,热言诗语。酒让我们说了些平常不敢说的话,热得像火,烈得像奔腾的野马,诚实如赤子,掏出心窝,也识得几个绝不是事后无记忆的挚友。  

 

“美酒饮至微醺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平常喝酒,宜适量,适时,切不贪杯,更不应连续纵酒。小酌是一定要讲究的,能在家里喝的酒,需要氛围;狂喝不为酒道,乱叫不为醉道;也可醉,宜微醉。不能遇到不顺心时,以酒消愁,往往适得其反。古时候酒与愁就连在一起了,喜豪饮的李白尚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清醒。如果酒只是江湖,只是义气,就少了品与咂的回味与甘醇,正如同酒里面看得见一个人的品性和格调。照见适当的人,那酒就是有温度的。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IC photo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