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企示录 > 文章详情
品牌沙龙 | 融合赋能、创新发展,沪上人工智能企业助推四大品牌建设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崔家琛、林芬、俞宏浩 2019-04-22 19:13
摘要: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四大品牌建设”的主题,相关政府部门、十余家沪上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的掌门人或高管齐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如何实际应用于各行各业,助力到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文化、上海购物的四大品牌建设中。

近年来,上海以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为契机,发挥平台效应,进一步融合赋能、创新发展,在关键核心技术、应用场景开放、培育产业集群、集聚全球创新要素上加快突破,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速构建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在建设人工智能“上海高地”持续发力。据有关统计,上海人工智能企业集群加速壮大,核心企业超过1000家,居于全国第一梯队。同时,上海充分发挥应用场景资源优势,推进人工智能创新赋能,全力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智慧城市。

 

4月18日,由上海市企业服务云、上海市企业联合会、上海市企业家协会、解放日报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的“2019上海企业·品牌沙龙”活动于解放日报社举行。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四大品牌建设”的主题,相关政府部门、十余家沪上人工智能核心企业的掌门人或高管齐聚一堂,共话人工智能如何实际应用于各行各业,助力到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文化、上海购物的四大品牌建设中。

 

沙龙活动同时作为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上海市企业服务云”对接企业系列线下活动,以及“2019漕河泾科创嘉年华”预热活动之一。

 

人工智能让企业服务更精准、更智慧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卫丙戊

 

在中国致力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上海加快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大背景下,要打响上海四大品牌,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须靠体制创新和技术赋能。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靠企业的内生动力,也依赖外部环境的营造;既要靠政府管理理念的创新,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更要依靠科技的进步来带动发展。因此,在全国都对人工智能“蜂拥而上”的背景下,上海如何对其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要实现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四大品牌建设,其路径可概括为“三个依托,三大赋能”:

 

依托人工智能,更好赋能上海的企业服务,让企业服务更智慧。目前来讲,“互联网+企业服务”已经做得比较到位了,但“人工智能+”才刚刚开始,甚至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企业服务云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和抓手,目前是全市“一网通办”企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平台归纳一下有四大功能:一是普惠性的政策服务,大家说政策不知道,这个平台可以一网打尽;二是兜底式的诉求服务,以前企业碰到问题不知找谁反映,现在跟企业有关的,没有人管的我们承诺来受理解决;三是集成式的专业服务,通过邀约制及“星、钻、冠”的店铺管理,广大的企业可以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做背书”来获取有保障的各类专业服务;四是精准性的决策咨询支撑服务,通过大数据给政府的决策提供支撑。而企业服务如何做到更精准、更智慧?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仅是效率提升了,更让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变得可能起来。借助人工智能,我认为未来企业扶持方式一定会从“点面结合”向“点面融合”发展。

 

依托企业服务,更好赋能人工智能企业(产业),让人工智能企业更具竞争力。企业服务云在面向全规模、全所有制、全生命周期企业提供服务的基础上,重点扶持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领域的双创、专精特新及改制上市类三大企业群体,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氛围更好,企业发展动力更强。

 

依托人工智能企业(产业),更好赋能四大品牌,让四大品牌打得更响。首先让人工智能企业(产业)本身成为上海最亮的“品牌”,成为代表上海品牌的“名片”。同时借助人工智能赋能,让“上海制造”更加智能、“上海服务”更有智慧、“上海购物”更具智力、“上海文化”更显智商,真正助力“四大品牌”的发展。

 

人工智能对传统企业提出新思考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郑新尧

 

当前,我们在制造、服务、文化、购物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人工智能正发挥作用。它使百姓能够享受的服务更加精细;使制造业更加敏捷、绿色;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购物更加便捷,体验更加流畅。人工智能正在给四大品牌建设带来深层次的改变。可以说任何一个企业,特别是领军企业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都不能忽视人工智能的应用,它对企业品牌的塑造正在,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给我们很多传统企业和行业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思考。

 

另一个角度,我们的人工智能企业大多还很年轻,也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期,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快速成长的同时,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样需要思考。我的一个感触是,企业尤其要在快速成长期,冷静思考我们的愿景,以及我们真正的价值判断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发展的行业中,站稳脚跟,积累属于我们这些年轻企业的品牌资产,不断壮大。

 

如何打造自身品牌与赋能本土品牌建设

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 周元祝

 

一是人工智能企业如何打造自身品牌?首先要将技术语言转变成市场语言,这往往是我们技术为长的企业较大挑战;其次,人工智能企业须积极寻找与自身品牌价值相匹配的场景,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让市场认知企业品牌;此外人工智能企业间要加强链接联动,通过分层分类深耕形成组团式、链条式的集群发展,形成组团式品牌矩阵,从而为各企业自身品牌加持赋能。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本土品牌建设?要善于将AI植入、嵌入制造型和实体型企业的技术保障和服务支撑;要精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传播浸入式场景,增强企业品牌价值传播的张力;要通过AI、大数据和建模支撑,为企业各类产品的标准化制定修正、质量分级管理等标准化提供系统服务。

 

搭建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交流平台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工智能发展处 孙跃

 

有效的政商对话,能让政府了解到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呼声,同时借助平台促进各企业间的交流对接。不少人工智能产业的企业家给“店小二”提出建议,希望上海多举办企业活动,让产业与企业实现进一步对接。

 

上海市经信委的人工智能发展处,作为一个新成立的专业处室,负责上海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和相关协调工作。目前我们也正在积极推动成立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和搭建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交流平台,聚焦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集聚,积极建设人工智能的“上海高地”。在此过程中,我们非常愿意与企业一起,见证上海人工智能的成长,打响我们的品牌。

 

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的“名园”品牌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

 

《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人工智能创新带,加强徐汇滨江、漕河泾、闵行紫竹区域产业联动,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推动华泾北杨等地区建设人工智能特色小镇;《徐汇区关于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提出漕河泾开发区要依托其在高端芯片、智能硬件、智能驾驶、智能制造领域的优势地位,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园区和应用示范园区。

 

对照市、区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漕河泾开发区与徐汇、闵行加强区区合作,重点培育以人工智能软件、智能硬件、人工智能芯片、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传感器等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服务业融合创新,壮大“智能+”产业集群。

 

开发区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近60家且门类齐全,包括算法技术、数据技术、商业应用等企业,其中重点企业超过30家。复宏汉霖、商汤科技、依图科技、触宝科技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星环、百事通、贝塔、澜起、福赛特、未来伙伴等进入准独角兽行列。培育了移远通讯、天正数据、新相微电子、阿法迪、数聚软件等31家瞪羚企业,全市占比超过10%。

 

拓展产业链孵化能力。去年,漕河泾开发区与德通讯联合推动人工智能硬件开放创新平台“创营·万物工场”项目,依托与德企业的产业链资源和漕河泾科技创新优势,聚合客户、产业供应链、政府、高校和科技服务资源,加速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项目孵化和产业化。

 

从三方面推进平台型企业对接四大品牌建设

深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 刘园桂

 

深兰科技致力于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人工智能产业链智能软件输出及自主硬件设计和制造。依托自主知识产权的深度学习架构、机器视觉、生物智能识别等人工智能算法,深兰科技已在智能驾驶及整车制造、智能机器人、AI CITY、生物智能、零售升级、智能语音、安防、芯片、教育等领域布局。作为平台型的人工智能企业,深兰与四大品牌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与政府提供的场景相结合,把行业内的技术力量与平台提供的需求信息相对接,让人工智能为四大品牌建设实质赋能。其二是在现阶段,人工智能企业必须自觉承担起对人工智能专业知识进行普及和教育的责任,尤其是对顶尖技术的宣导;企业可以搭建起知识普及的平台,与政府和媒体合作,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人工智能技术。其三,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的培养关系到行业发展的条件,企业需突出技术优势,培养工程人才。深兰科技自身采取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研究模式,加大对国内科技人才的培育,从基础上提升人工智能的发展条件,间接赋能四大品牌建设。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

鸿翼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CEO 龙凌云

 

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基础就在于数据,没有高质量的数据,人工智能就无从谈起。如何真正盘活数据,让它产生效益,并服务于社会管理和企业服务,这是政府与人工智能企业需要花时间探讨的议题。

 

去年政府刚成立的应急管理部采用了鸿翼研发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希望通过精细化、智能化的手段将预警监测、应急指挥等智能化城市安全治理与大数据中心相整合,以实现城市风险的智能管理。

 

该系统包括应急事前管理、应急事发管理、应急事中管理和应急事后管理四个部分,在城市地理、城市网格和部件、城市运行数据及应急资源四方数据的支撑下,实现了应急管理的立体化、智能化。管理部门可通过应急演练、预案模拟等手段对城市突发状况实现事前处理;应急事发管理能帮助政府部门智能监测潜在的突发状况,通过与模型库中的以往案例匹配,自动根据时间、地点等信息提前感知警情;应急事中管理则专注于事发时的处置和指挥,智能协调多方联络和现场还原;事后管理的独特优势则在于管理部门的高效善后救助和调查追责,并自动生成案例,形成此次事件总结。

 

借助大数据资源、AI算法等数据和技术,能让城市应急管理机制实现充分智能。可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存在强相关性,可帮助管理系统实现升级。

 

让认知智能在可能的领域和行业实现赋能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公关首席代表 刘涛

 

作为人工智能研发创新的先行者,小i机器人持续专注于认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如果说整个人工智能是在模拟人类,那么认知智能则是在模拟人类的“大脑”,信息的深度处理、理解和反馈都需要由这项技术来完成。对于人工智能技术而言,感知智能解决的是“听、说、看”问题,而认知智能解决的则是“思考和反馈”的问题。

 

现阶段,感知智能的技术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实现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的进阶则依旧困难重重,国外Google、IBM、国内科大讯飞、乐言等也纷纷发力,不过仍有诸多难题等待攻破。今年小i机器人成立了“机器学习和认知推理联合实验室”,这是小i机器人构建全球研发体系的重要一环。

 

认知智能的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语言理解;第二层是分析、推理;第三层是人格和情感。在第一、第二层级,小i机器人已经有了诸多应用,而在第三层级,小i机器人正在积极布局,并主导了全球首个情感计算标准。小i目前在做的事就是先让认知智能在可能的领域,可能的行业去实现赋能,发挥商业价值。

 

以视频营销赋能品牌

上海极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 董慧智

 

在APP快速普及市场的背景下,极链专注于视频的结构化处理和价值挖掘,赋能品牌和商家。极链深耕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借助技术推出AI视频广告,在海量视频里帮助品牌与最契合的场景相匹配,通过提供视频营销来赋能品牌。

 

极链网络借助自身优势加入到上海品牌的建设中。对于上海的内容型、创新型和互联网企业,极链帮助其完成视频流量变现,进行价值再挖掘;对有推广需求的企业,则提供高性价比的营销手段,帮助提升客户好感度;针对上述两类中的创新型企业,极链则提供近乎免费的推广服务,帮助新创品牌降低推广营销成本,共创品牌发展。

 

开放应用场景,助推“人工智能+

上海优刻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事务部经理 朱纪华

 

作为基础云计算服务的提供商,优刻得自2016年布局人工智能以来,在人工智能产业五个关键要素上付出了相应努力,深度了解移动互联网业务场景和用户需求,协调推进产业算力层、框架层、平台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并行发展。

 

通过优刻得平台,让更多人工智能上下游的优秀品牌企业得以聚集,同时为其开放部分优秀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对国产的创业型人工智能企业,优刻得愿以自身创业经验助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

 

专注航空智能应用,期待专用化芯片助力制造业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鹏程

 

航空产业是与上海制造联系非常紧密的一项产业,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航空电器不强调特别高深的算法,而是将产品的实际应用放在了首位。公司的产品层级包括照明系统、调光控制系统、告警系统和智能配电四大类,借助人工智能推进民用航空和国防航空产品的创新和应用。

 

当前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场景已经成熟,但产品成本依旧较高,我们寄希望于专用化芯片的研发,加之专用算法的编辑,将其训练落地,以减少人工智能企业的负担。

 

人工智能赋能金融品牌

上海氪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 杨玢玢

 

氪信于2015年创办之初,创始团队均曾从事互联网AI相关研究和工作,希望把AI技术带到金融领域,在金融行业能够实现赋能和机制创造。目前氪信的核心业务,一方面围绕着金融机构风险、营销和客服以及AI中台化的整体战略升级,提供相应的业务和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氪信拥有一套完整的系统产品来支撑AI解决方案全面落地,即在“提供智能化菜谱同时,也提供智能化炊具,帮助金融机构未来自己做出可口的饭菜”。

 

如今,氪信在银行的场景内做到了多个场景突破和方案落地以及对成熟方案的赋能。未来,希望在保险、投研、监管等各个场景上,为整个中国金融赋能服务。

 

建设好群体机器人配送,助力智慧城市构建

上海有个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 蔡晓玮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最终极的载体,身兼硬件、软件和服务三大元素,找寻其适合具体落地的场景是必要的。鉴于近十年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物流单量的上升而产生的矛盾,有个机器人于去年底发布了全球首创的群体机器人无人配送解决方案,助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

 

人工智能企业在助推上海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相似的场景。前沿尖端技术从少数人知悉向大众认知的转变;从单一场景到整个智慧城市的覆盖;以及产业链上的模块分化和行业对接。上海品牌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做出创新和裂变,向着未来前行。

 

交流与合作,让人工智能落地

达而观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高翔

 

达观数据专注于文本的数据分析,开发了文档处理、垂直搜索和个性化推荐三大引擎来解决传统的文本处理疑难。促进上海品牌建设,我觉得其实就三个字,“要落地”。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帮助人工智能找到合适落地的领域和场景。

 

人工智能与四大品牌的结合,重在交流和合作。部分人工智能企业因初期信息了解不透彻,后期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政府需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提供交流渠道,务实对接项目,让落地技术与企业能够有效交流。此外,人工智能企业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必要的。企业联合做事,发挥各自优势,有效弥补自身发展的短板,实现组团突破。

 

做交通运输的智能安全大脑助力“上海服务”

径卫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VP兼CTO 李亮

 

径卫视觉是专注于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人工智能公司,可通过人工智能设备,检测驾驶员驾驶状态;以视觉结合雷达感知层的技术,时时提取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给司机必要提醒。我们认为运输企业,不管是客运还是货运,人工智能为了安全所提供的不仅是一个设备,它更是一种服务。

 

径卫视觉聚焦于安全板块,利用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大数据整套技术,致力于成为道路交通运输领域的智能安全大脑,助力“上海服务”。借助于云端风控和大数据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驾驶者的情况对政府和驾驶员家属来说便即时清晰了,助于推动“上海服务”向人性化方向迈进。

 

用智能业务支撑四大品牌建设全覆盖

星环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人工智能产品总监 杨俊

 

星环科技致力于大数据基础软件的研发,包括可处理GB到PB级别的数据,同时提供存储、分析和挖掘大数据的高效数据平台和服务。我们一直用智能业务来支撑上海四大品牌建设。在“上海制造”领域,星环主要致力于智能制造,智能园区,车载物联网建设;在“上海服务”方面的重心则为智慧城市、智慧金融和智慧政务三大板块。与“上海文化”相关的方面主要集中于智能运营、智慧展馆和智慧文创。“上海购物”的助力服务中,精准营销、智慧商圈和智慧零售是星环发展的重点。

 

希望上海能吸纳全世界的AI人才

纽劢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 祝婷婷

 

纽劢专注于汽车自动驾驶领域,我们认为技术和市场是两回事,技术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才是重点。作为汽车行业转型的公司,纽劢科技对上海品牌建设是有创造性贡献的。

 

与此同时,公司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些许困境。人才的短缺是最大的问题。要谈“上海文化”,避不开人的因素,因为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在纽劢汇集了大量的海外人才和高材生,但依旧存在非常大的人才缺口。而未来企业间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希望政府能够对接渠道,将更多全世界的AI人才吸纳到上海来,为四大品牌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期盼完整智能产业生态圈的形成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技术总监 陆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主要从事嵌入式技术的开发,应用于军事方面,早前已开始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服务尝试。我们提供统一的支撑平台,为各行各业的基础应用架上桥梁,通过数字技术使人工智能应用更加安全,为企业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提供服务。希望企业间有更多业务合作,将智能产品上层应用与底层服务相连结,形成完整的智能产业生态圈。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崔家琛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编辑邮箱:jfhuodong@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