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长三角医院间合作已从“蜜月期”走到“适应期”,医疗“一盘棋”正待注入新活力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泳 黄杨子 2019-03-19 16:11
摘要:上海公立医院理应发挥桥头堡作用,以多种形式来逐步补齐长三角地区医疗技术和人才的短板,全方位整体提升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上海知名医院开到家门口,看疑难杂症不用费周折不用出远门,这一梦想,正在长三角逐渐化为现实。

 

就在上周,2019年上海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下阶段,针对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上海将支持本市优势专科牵头建立长三角专科医联体,同时推进应急救援合作,深化公共卫生联防联控机制,提升长三角区域卫生健康“能级”,为长三角居民谋健康福祉。

 

长三角医疗“一盘棋”,每个“棋子”怎么下?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宁波分院

 

院士担纲院长打造“儒道心学”

 

其实,来自上海市医院的知名大咖专家服务长三角发展的尝试,早已悄然起步。乘着高铁往返双城,成为专家医生们的日常写照。

 

全国知名心血管领域专家、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近日多了一个身份:中国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而今,每周他都从上海前往安徽一次,交通的便利,为这一切奠定了基础。“现在特别方便,来回只要两小时,当天去安徽一次,完全不成问题!”葛均波说。

 

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发展医疗一体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早有准备。“长三角一体化”概念提出前,沪苏浙三地间的学术交流便源源不断。相形之下安徽省医疗的心血管领域,确实属于一个短板。有鉴于此,大半年前中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抛来橄榄枝时,葛均波思考了一番,便决定前往。在他看来,短板恰好更有发挥能量的空间,而中科大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十分卓越,此次与医科相交融,实现交叉发展,或将成就医学新突破。

 

履新一开始,葛均波基于自己的学科基础,以及在上海成立“东方系列”论坛的成功经验,厘清了安徽省内心血管领域各论坛。“只有将分散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凝聚人心才能做更多事!”葛均波说。初步调查下来,安徽省内皖南、皖北各色论坛大大小小不下200个,下一步,他将与同道共同努力打造一个从预防、治疗到康复,多学科融合的心血管介入领域平台,涵盖专家学者有心内科、高血压科,影像科、介入科等,平台的名字就取为“儒道心学”。他告诉记者,一种说法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出生在安徽,此地道学氛围浓厚,结合人文与医学搭建平台,未来可以汇集省内省外医疗资源,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华丽转身”。

 

提升安徽心血管领域的诊治水平,融入长三角医疗一体化,未来的蓝图已渐清晰:目前,苏浙沪皖各地都由主导医院牵头,建立200余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心血管医疗联盟,实现人才技术互通,完善转诊制度。葛均波也将“坐标”指向为安徽省立医院培育一支人才队伍,为当地留下宝贵的人才财富。

 

心血管专科联盟只是开端。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包括消化、泌尿等多个专科联盟业已建成联盟,平台上流动优质资源,实现同质化诊疗造福居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医院

“航母级”医院坐标杭州湾

 

就在本月初,一座位于杭州湾新区的“医疗航母”已经起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杭州湾院区、宁波市杭州湾医院)全面开业。

 

根据规划设计,这家“航母级”医院将覆盖一小时车程内人口2000万、两小时车程内人口9000万、三小时车程内人口超1.8亿,有利于缓解杭州湾地区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并将为宁波杭州湾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群众带来最大福祉。

 

不到两年前,“沪苏浙皖闽”四省一市综合医改联席会议上,仁济医院与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宁波二院共同签署了“仁济医院宁波医院”三方合作协议。执行副院长陈尉华坦言,之所以选择杭州湾,是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作:“这里是上海、杭州与宁波的几何中心,也是国家级湾区。响应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我们希望能为当地百姓打造医疗中心,让他们无需再千里迢迢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就医。”

 

去年底,仁济医院先行派出30余位专家前往新院地址开展义诊。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近2000名来自杭州湾及周边地区的居民不畏寒冬,赶来向上海专家求诊。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黄日太就接诊了四岁的小浩,“孩子出生在慈溪市妇保院,没多久就查出有房缺,之前我们去上海看了两次,半夜12点就在医院门口排队,就怕看不到大专家。”小浩的父亲颇为感慨,“等这家医院正式运行之后,我们就不用来回奔波了,孩子也能就近治病。”其实义诊中遇到不少曾来沪就诊的患者,黄日太说:“如果接受过手术治疗,大多患者定期需复查。例如,换瓣手术患者至少每个月做一次检查,来回路途耗费精力金钱,更饱含舟车劳顿。”专家表示,未来希望能将周边区域的复诊患者留在杭州湾,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就医价值。

 

实际的病家需求,比想象中还要大。为保证真正的同质化,仁济医院还在人员派出上下达“硬命令”。仁济医院副院长王育说:“医疗骨干必须是正高职称,要切实适应长三角一体化的同质化高质量发展要求。至于临床‘大咖’都有硬性规定指标,如门诊量、手术量等,绝不能是走马观花,要让老百姓真正获益。”

 

长三角区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吸引。吸引人才,最离不开当地教育、医疗资源的发展。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郭莲表示:“共建、共赢、共生、共享,我们与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宁波二院将共同朝着一个目标——打造优质高效、现代化一流医院,为百姓服务前行。”

上海仁济医院专家在宁波分院问诊。

 

“沪上名中医”坐诊浙江多地

 

对于宁波及周围居民,看“沪上名中医”不用再周折,家门口的镇海区中医医院已正式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宁波分院。紧密的沪甬医疗合作,将促使镇海乃至宁波当地中医发展进入“快车道”。

 

前年夏天,龙华医院启动省外首个深度合作项目——携手镇海区中医医院合作共建。签约当天,来自这家全国顶级中医医院的10位专家前往义诊,上海市名中医曹永清、肿瘤科主任李和根、骨伤科主任莫文、呼吸科主任张惠勇、内分泌科主任唐红、儿科主任姜之炎……当地百姓感叹:“这些名中医在上海都一号难求,跑到家门口来为我们看病,实在是方便又周到!”

 

一张时间表,勾勒出双方合作的美好前景:三年内,龙华医院对中医肿瘤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等科室进行合作,实行同质化管理,达到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五年内,全面提升镇海区中医医院临床、科研学术能力,建设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医院,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医院评审;十年内,镇海区中医医院达到浙江省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一体化管理。

 

合作首批“锁定”中医肿瘤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龙华医院直接派名医专家、管理专家到镇海区中医医院参与医疗业务和科室管理。与此同时,建立名老中医师承教育培养体系,通过以师带徒、口传心授等方式,加快当地本土中医人才培养步伐。

 

顶级中医品牌走进宁波镇海的半年间,效果已经呈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肿瘤科、肛肠科、骨伤科三个合作科室的门诊量分别为8374人次、51364人次、10802人次;出院病人分别为1735人次、1166人次、798人次;肛肠科、骨伤科完成手术803台、376台。依托龙华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先后派出30多名专家开展义诊惠民活动;参与社区科普讲座、学术交流20余次。

 

记者同时获悉,除宁波外,龙华医院还在浙江嘉兴平湖、浙江台州合作共建分院,每家分院共建科室各有不同。龙华医院院长肖臻对此表示,近年来医院发挥中医药优势,探索跨省市医疗合作,实现中医药优质资源辐射,力争从医教研多角度帮助提升当地中医医院水准,服务百姓,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发展。

“蜜月期”后还需注入哪些活力

 

如果说最初“蜜月期”各家医院凭借一腔热情积极参与,那么,而今到了“适应期”,便需共同发力逐一突破实际问题。长三角医疗服务一体化的持久发展,究竟要突破哪些痛点和难点?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直言:“大医院之间已经牵手,但县级医院才是我国解决老百姓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关键环节。”

 

县级医院到底缺在哪?如何做好精准投入?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牵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县级医院专科建设白皮书》去年出炉。这本白皮书的编制历时近3年,覆盖228家县级综合性医院、18个专科,由100余名来自联盟牵头医院的医疗与调研专业人员参与,发放了4200余份问卷,为长三角医疗一体化发展做了一次“摸底考”。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主任王瑞兰告诉记者:“以重症医学科为例,相对于传统学科它算是个新兴专业,调研中我们发现,还有10余家二甲县级医院没有成立单独的重症医学科。”所幸,调研期间“授人以渔”的传帮带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嘉兴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姚明介绍:“自2016年起,每年医院都会派出10名医师进修,一年一度的主题培训班和论坛已成为常态,不定期远程会诊与必要时的现场指导也为我们带来了及时雨与新思路。”

 

去年以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扩大参与结算的联网医疗机构数量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医疗协同发展将进一步突破行政区划设置的壁垒。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唐金海说,以往依赖学会、协会等组织的学术交流,到如今基于长三角城市群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的民间合作,是否可在未来进一步成为由政府倡导的“正规军”?例如,疾病防控和应急合作、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人才流动与引进后的待遇倾斜等涉及资源的共享与协调,仅仅依靠联盟层面的合作是不够的。

 

深埋在长三角医疗这片肥沃土壤的种子已蓄势待发,如今大家更期待“一场甘霖”。“上海公立医院理应发挥桥头堡作用,以多种形式来逐步补齐长三角地区医疗技术和人才的短板,全方位整体提升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兴鹏表示。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