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习近平和李克强都在反复讲,这个字究竟有多重要? l 两会观察
分享至:
 (1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19-03-08 06:00
摘要:脱贫攻坚如此,经济社会种种方面的爬坡过坎、克难攻坚,最大的秘诀,也是“干”字。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常用的一个“干”字,最能用以描述当下中国最应有的状态。

 

中国的成就,源自一代又一代人的实干,也只有实干才能通向未来。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代会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再度强调要“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意思很明确,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到两年的冲刺时刻,“实干”是最大的要务,也是唯一的正道。

 

脱贫攻坚如此,经济社会种种方面的爬坡过坎、克难攻坚,最大的秘诀也是“干”字。也是因此,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干”字堪为一个“文眼”——

 

“困难不容低估”,但“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而“政府干的,都是人民盼的”。怎么干呢?“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前前后后这些话,是政府的决心,也是需要兑现的庄重承诺。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已为大多数人熟知,在总书记所言的“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干”不仅看态度,更要看内容,也就是“实干”的“实”字。时间是有限的,行动需要调动的资源更是有限的,逐级的决策和落实,任何环节稍有差池,都可能产生“能量耗散”。逐级减分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前功尽弃。

 

“决胜”时刻,当然不能容忍阳奉阴违式的“伪落实”,亦不能接受流于形式的“空转”。如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再三提醒,尤其要严防“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后者对于脱贫攻坚的影响,这些年已经多有报道。

 

如一些基层扶贫干部困于文山会海、台账报表,苦于“纸面扶贫”,结果同一线实际渐行渐远,弄得基层怨声载道,自己也冤。而真正难以承受的后果,还不是群众骂娘,而是贻误时机——很多事,越是拖,就越是办不成了。

 

同时,更要追求的,还有一个“度”字。政府的决策和行动,包括政策、资金、服务供给,常常有量大面广的影响,讲究的便是恰到好处。这个度的拿捏,也就成了一层更深的考验。

 

这几年,也不是没有“好政策走偏”,甚至“好心办坏事”的先例。它们有些是政策设计和执行层面考虑有欠周全,导致“节外生枝”;有些则是执行落地过程过于简单粗暴,疏于对现实土壤和实际需求的考量,导致“水土不服”。还有一些,则属于执行层有意为之,试图用辗转腾挪甚至“偷梁换柱”,来变相规避改革和决策的本意。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点了几件事:征缴社保时,“不得自行对历史欠费进行集中清缴”;对企业环保整改,要“给予合理过渡期,避免处置简单粗暴”……几件事各属于哪种情况,人们可以自行对号入座。但无论如何,将一切拉回正常轨道,都是当务之急。

 

“干”字当头,前面再要加个“实”;“实干为要”,前面还要加个“精准”。精准实干,也就是这几天两会上热议的“加力提效”——这是《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过程的要求,恰好也适用各种政策和手段的落地实施。

 

“力”如何“加”,“效”能否“提”,除了呼唤一种“无须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更根本的,还是政府对自身站位和宗旨的明晰——做任何事时都要想一想,这是为了市场、为了社会、为了企业、为了人民,还是,为了自己?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