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老城厢!哦,老城厢!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炽越 2019-03-09 10:00
摘要:当11路电车走完了环城园路,又兜回到了小东门时,我又回到了小东门的家。只是家已没了,老宅早已折除,老宅的土地上矗起了南外滩的标志性建筑,现代化的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大厦,只有老宅原窗前的梧桐树,依稀尚可辫认,仍然枝繁叶茂。

上海老城厢有以几个城门名命名的、叫做“环城圆路”的11路公交环线,独一无二。它沿着环城,不停转啊转啊,就像水流,永不停息。

 

我家的老宅就在人民路环城线上,一个名为小东门的地方。推窗望去,就能看到11路电车不时从窗下开过,缓缓驶入不远处。王大有铜响器商店门口的站头。上下客后,关上车门,又向前方的中华路驶去,直至消失在视线中。那条环城线路由中华路与人民路连接而成。当年,人民路上的机动车不多,那来来回回的大多是11路电车,电车的间距又不密,于是电车开过时的沙沙声,并不让人烦噪,有时还成了一道流动的风景。

 

小东门借十六铺之光,不仅是上海的水上门户,在明清之时就已成各地商贾汇集之地,后经不断发展,更成了老南市区的商业集聚和热闹之地,在全市颇有些小名气。我在老宅住了20多年,直到结婚成家才搬离。那时小东门旁边的东门路商业街,两边商铺林立,小东门车站的对面,在方浜路、真如路、枫泾路、周浦路、嘉鱼路之间是全市赫赫有名的小东门菜场,整整占了好几条马路。那年头,菜场都是露天的。每天清晨四五点钟,开称时间一到,在昏暗的灯光下,叫声、喊声,吆喝声、吵闹声汇成一片。菜场顶头,靠着人民路,是一家联合诊所,后更名为小东门地段医院,附近居民老老小小凡生病,都会去医院诊治。那时的医生态度和霭,医患关系密切,能叫出许多居民的小名。

 

小东门的北面是人民路第一小学,附近的孩子一茬一茬都在这儿唸书,当我到了读小学的年龄,我们这一片的适龄孩子被成片划到了新开河马路对面的丹凤路一小去上学了。丹凤路小学就设在人民路丹凤路口,一幢名为厚德大楼的楼内。厚德大楼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地基即是原城墙的丹凤楼,当时是由荣氏创立的华裔面粉交易所。解放后曾为邑庙区委、区府办公地。巧的是,我中学毕业时,正值那场“大革命”,让我又回到了厚德大楼,在圆珠笔厂学了半年工。

老城厢的弹格路,曾伴着多少孩子长大成人。这些路已经从老城厢消失了,今后也许只能在照片中回味它了。 周寅杰摄(资料图)

在厚德大楼上小学,唯一的好处是离城隍庙近,记得当时放学后,我常会与同学结伴去兜城隍庙,在大殿和地藏菩萨殿玩完捉迷藏后,就会去逛旧校场路。这是一条通往方浜路城隍庙正门的小路,那时路窄窄的,路两旁的屋檐对着屋檐,路边全是一些好玩的小铺子,有买卖小动物、虫儿的、也有买卖小玩意、小吃的。中国年画品种中,小校场年画就出自这条路上。那时我们虽常常是兜中无钱,但轧轧闹猛、过过眼瘾,也快乐无比。

 

1978年,我经考试进入了南市区文化馆创作组,创作组设在老西门篷莱路上的南市区文化馆,每周四晚上,全区的文学青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设在文庙内的馆内参加活动。当时老西门是环城圆路老城厢的中心商圈,有中百八店、全泰中老年服装店、老同盛南北货总号,还有冠生园食品店、大富贵酒楼、乔家栅(食府)等商铺饭店。这些店铺在全市都是大名鼎鼎的,很多老上海就是吃着这些店家的美味菜肴长大的,它留下了整整一代人的味觉记忆。很多人远涉重洋,这些美味往往成了他们对上海故乡的“乡愁”。

 

1984年,我调至市民政局任职,经常去位于南市的市儿童福利院,它就座落在上海大南门外的普育西路上。它的前身是1911年,由教会创办的一所普育堂,专门收容残疾贫病者,俗称“教化病院。1913年市议会公推当地天主教徒、实业家陆伯鸿接受办理,后者征得各界捐助,连年扩充,改建堂院房屋,成为上海当时最大的慈善机构,终年收养贫病者二三千人。1949年后,普育堂由政府接管,1956年改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2001年因业务发展需要,儿童福利院迁至闵行,原址移作公益新天地,上海市民政博物馆也设在院内。

 

我岳母的家住在小南门的王家码头,每次我去岳母家,临近小南门,就会看到高高矗立的百年警钟楼。1907年,为加强华界火政,上海救火联合会发起在中华路建造瞭望台暨火警钟楼,由求新轮船厂创办人朱志尧负责建造,是华界建立最早的火警瞭楼。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钟楼成为宣布发动起义的信号楼,这也是迄今仅存的近代消防建筑。在钟楼下面有一条黄家路,再往前走,可找到一条叫乔家路的老街,据说是由乔家浜填没所筑。那年,我与妻子热恋时,我们俩曾多次在这条有许多文化轶事传奇的乔家路上“荡马路”,可是那时的重点在发展经济建设上,许多文物保护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乔家路上的一些历史名宅,还在历史的尘埃中沉睡。

人民路上原被旧房所掩盖的上海唯一一段古城墙露出真容。沿街的旧房拆除后,有关部门修缮了古城墙,周围配以园林小景。使老城厢又添了新景致。 邵剑平摄(资料图)

当11路电车走完了环城园路,又兜回到了小东门时,我又回到了小东门的家。只是家已没了,老宅早已折除,老宅的土地上矗起了南外滩的标志性建筑,现代化的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大厦,只有老宅原窗前的梧桐树,依稀尚可辫认,仍然枝繁叶茂。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金定根摄(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题图:已有800年历史的上海老城隍庙。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