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91岁阿婆成了垃圾分类带头人,历史风貌建筑“螺蛳壳”里解难题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汪婕 2019-03-04 06:30
摘要:如何在历史风貌建筑的局促空间和解决居民垃圾分类之间找到契合点?欧阳路街道大胆探索,决定采用定时定点上门收垃圾的方式破解这一难题。

 

早上8点15分,两辆干湿垃圾分类环卫小车早早等候在祥德路48弄门口,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建设居民区书记王勇和其他居委干部也在此等候。

 

8点30分,环卫小车上的大喇叭响起来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干湿垃圾要分开。”居民们开始出门买早点,去不远的鲁迅公园晨练,顺便把积攒了一天的家庭垃圾带到环卫小车前分类丢弃。边上,环卫人员和志愿者必要时会做指导。

 

一位爷叔将一包垃圾丢入干垃圾箱后,环卫人员打开垃圾袋仔细检查了一下,然后将鸡蛋壳挑出来投入了湿垃圾箱。一旁,也在丢垃圾的91岁董月瑛阿婆看到了,顺便向大家解释起来:“鸡蛋壳是可降解的,应该属于湿垃圾,千万别弄混了。”这时,另一位阿姨拎着两包已经分好类的垃圾请环保人员确认过后,分别投入了干、湿两个垃圾箱中。

 

 

从去年底开始,历史风貌建筑区祥德路48弄成为定时定点上门收受分类垃圾的试点小区。目前,祥德路48弄21户居民和一家单位的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100%,正确率也能达到90%以上。试点已延伸至祥德路12弄、26弄、36弄和58弄,所涉及居民也扩大到100户。这其中,91岁的董阿婆功不可没。

 


曾经的垃圾分类难题

 

“这房子有近100年了,我在这里也整整住了60年了。”尽管年逾九旬,董阿婆依旧身体健朗,耳聪目明。以前是机关干部的她,带着一副黑边眼镜,皮肤白皙,说话时会露出慈祥的笑容。

 

很多人知道山阴路已被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但其实,与山阴路接壤的祥德路同样拥有大量的历史风貌和历史保护建筑。祥德路沿线,基本都是近代公寓、花园住宅、近代旧里。

 

祥德路48弄是典型的近代历史公寓,日式风格。董阿婆的屋子是狭长型的,在客厅跨上榻榻米,就可以渐次进入餐厅、卧室。屋内的木质门框、地板,以及楼内的木质楼梯,都显得很有味道。

 

然而,尽管沿街路段风貌完整,但弄堂内的空间却很狭窄。这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垃圾分类的推广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比如,很多小区新建的智能分类垃圾厢房,在这儿就不适用。“祥德路”48弄弄堂内不过五六米,勉强侧停着一辆汽车并留出居民走动的位置,不要说设置垃圾厢房,就连垃圾桶都没地方搁置。

 

住在这里的居民们也老了,平均年龄竟然超过了70岁。 以前,他们只好每天外出时,顺便将垃圾扔进马路边上的垃圾桶里。这样,既不可能做到完全垃圾分类,也没有垃圾倾倒的固定时间。

 

如何在历史风貌建筑的局促空间和解决居民垃圾分类之间找到契合点?欧阳路街道大胆探索,决定采用定时定点上门收垃圾的方式破解这一难题。

 


董阿婆家的议事厅

 

街道的大胆探索,却并非空穴来风。

 

前期,建设居委会对居民多次进行了垃圾分类宣传,并充分动员社区居民“共治自治”。作为街道党建“虹阳微家”领衔人、91岁的老党员董阿婆,家里的客厅俨然成了居民们的“议事厅”。

董阿婆家的“议事厅”

 

“就在这间10来平方米的客厅里,老邻居们在沙发、椅子上围坐着,边喝茶边聊。”董阿婆向记者比划着。此前,她每周四下午向邻居们打开家门已有好几年了,他们一起聊聊家常,讨论社区事务。小区居民年纪都大了,去居委不方便,平时有事务需要开会商讨的,就在董阿姨家进行,小区停车等许多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这次关于垃圾分类的讨论,连续进行了好几次,也十分热烈。“根据我家的经验,早上干垃圾多,晚上湿垃圾多。”“小区里住着几个年轻人,他们下班挺晚的,估计不一定能赶上收垃圾的时间。”“有些垃圾到底属于哪类,还是要再搞搞清爽。”……最终,大家建议,根据小区的特点,先进行早晚分两次定时上门收垃圾。

董阿婆平时用智能手机玩微信

 

董阿婆告诉记者: “垃圾分类工作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居民应该支持。定时上门收垃圾,关键还是居民要持之以恒改变生活习惯的问题。”最让她开心的是,老邻居们关系十分融洽,几十年从来没红过脸,对于垃圾分类也都十分配合。老人们微信都玩得很溜,谁不知道家里的垃圾种类,在老邻居的微信群里问一声,马上就有人解答,还会一起在群里参加垃圾分类的知识小游戏,参加居委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

 

就这样,经过街道、居委和环卫收运部门的协商,初步确定了祥德路48弄定时上门收集垃圾试点实施办法:以方便居民投放为原则,干垃圾和湿垃圾每天两次(早上8: 30-9: 00,晚上 7: 30-8:00)由东虹保洁定时至祥德路48弄口收集垃圾,居民在规定时段内,将分类的干湿垃圾予以投放。

 


老年人也成了年轻人的帮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们的垃圾分类也越来越熟练。

 

期间,虹口区新时尚垃圾分类事务所还送课程到居民区,董阿婆等带头人学会了以后,又去教更多居民。很多居民都会有意识地在家中准备两个桶,分开装垃圾,提前分类,等待每天早上或者下午环卫车来时丢弃。

 

可回收和有毒有害垃圾,则每周一次由东虹保洁定时至祥德路48弄口收集,居民在规定时段内,将分类的垃圾予以投放。 为了方便居民,街道计划将购置22个入户干湿垃圾分类桶供居民使用。

 

“那些早出晚归的年轻双职工家庭,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投放垃圾,只要他们事先将垃圾分类好,放在自家门口,其他邻居都会代为投放。我们老年人平时也经常得到他们的照顾和帮助。”一位老伯说道。

 

有时候,一些老人还会主动敲年轻人的门,主动问问是否有垃圾需要代为投放。董阿婆认为,老年人在家闲着也没事,能出去走动走动,能多帮帮邻居,自己也感觉更充实。这让王勇很感慨,“以前基本都是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在垃圾分类这件事情上,老年人也可以帮到年轻人,让邻里关系更为融洽。”

 

在欧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燕华看来,老旧居民区实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生活垃圾,体现出党建在垃圾分类上的引领推动作用, 街道将做实居民区“家园党建”工作模式,把垃圾分类精细化工作做好。


目前,欧阳路街道在垃圾分类工作上也采取了分类施策方针:蒋家桥小区等独立售后房小区,更突出居民区党总支的党建引领模式;类似祥德路48弄这样无垃圾厢房、 无有效物业管理的小区,发挥“虹阳微家”作用,采取定时定点上门收取;山水苑等商品房小区通过党组织带领“三驾马车”齐抓共管;欧阳路679弄自管小小区更好发挥党小组作用,以自治楼组为依托,强化自治管理。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周楠 摄、欧阳路街道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