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借得梅花一缕魂,海棠诗社雅集见性情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戴仁毅 2019-03-01 07:16
摘要:大观园也可以说是曹雪芹走笔挥洒的舞台,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揭示了各类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而在人物刻画的细节上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每个人的思维和个性。

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环境清幽恬静,一丛丛细长挺拔的翠竹错落在玲珑秀美的太湖石旁,很是雅致,一阵风过,细长的翠竹便发出簌簌的声音,仿佛与林黛玉的吟诗声融为一体,让人感叹唏嘘不已。黛玉正值芳华,又富诗书才气,但自幼体弱多病,多愁善感,终因在一场爱情中不能自拔,遭遇重创而香消玉殒。她不只给后人留下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还有许多富于她个性的诗作。

  

林黛玉是个独生女儿,自从母亲病逝后,她外祖母贾母就有意让外甥女搬到贾府来住,有个照应。于是,她身体刚愈就含泪拜别父亲,坐船到外祖母家。虽说她在贾府衣食无忧,但难免也有寄人篱下的孤寂惆怅。她的多愁善感在《葬花吟》一诗里就有充分的体现,如诗中开头所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诗中流露的情绪低沉悲观,和她的身世处境相吻合。她以葬花来排解心中的寂寞伤感,“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这也是她内心多情柔弱的写照。

 

自从进了大观园,林黛玉身边有丫鬟紫鹃,还有薛宝钗等众多的姐妹,但她还是感到寂寞孤独,“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少女对爱情的渴望是朦胧而感性的,她有她的祈盼和愿望,但冥冥之中又带悲观色彩,对自己的未来命运有一种悲观的预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资聪颖的林黛玉又发出了“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叹。她对自己明天的命运似乎有了预测,这种预测尽管还是朦胧飘忽的,难卜前景如何,但她还是充满对生活的幻想,去追求属于她的爱情。

  

《红楼梦》三十四回,贾宝玉挨打后,林黛玉便去探望,看见贾宝玉伤势严重而伤心流泪。晚上,贾宝玉让晴雯到潇湘馆送来两块手帕,更是触动了林黛玉的情思,她打开了她藏匿于心的爱情,终于鼓起勇气在手帕上写了三首绝句。其中第一首写道:“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可见林黛玉暗洒的相思之泪中有她的一片痴情。第二首中“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也是表白她爱恋宝玉的相思之苦。妙在第三首:“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诗中借用湘妃哭舜的故事,说湘妃哭舜的泪滴已经模糊不清了,我窗前的竹子不知是否会沾上我的泪痕。林黛玉的纯真爱情在诗的意象中变得如此缠绵生动。 

 

潇湘馆里有林黛玉的书房,富书卷气。书架书桌,一盏青灯,还算齐全,她的卧室也比较简朴,相比怡红院、蘅芜院气派要小一点,这也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她虽然在曹雪芹笔下和薛宝钗“钗黛合一”,排上金陵十二钗,但现实中的身份地位毕竟不同。论诗书才气,黛玉可说略胜一筹;论地位,她不过是贾母喜欢的外孙女而已。  

 

自从蕉下客(探春)对贾宝玉发出结诗社的帖子后,一个海棠诗社就诞生了。蕉下客出于对宝钗和黛玉作诗才华的欣赏和羡慕,向贾宝玉发出了邀请,并得到了众姐妹的积极响应。海棠诗社雅集时众人纷纷献诗,用的都是同一个韵,在咏海棠的诗里,由于个人的地位身世和对生活的感受不同,因而诗的意境也各有千秋。比喻海棠花开时的芳姿,蕉下客的诗中有“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的描写;薛宝钗不示弱吟出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的佳句;而怡红公子(贾宝玉)的诗句则是“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史湘云的诗句只是流露出倍感伤神,“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林黛玉的比喻描绘则与众不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接下来又写到了自己的身世,“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写出了她寄居贾府孤身一人的悲怨,可谓情景交融。

  

大观园也可以说是曹雪芹走笔挥洒的舞台,他的伟大之处不仅仅揭示了各类人物的遭遇和命运,而在人物刻画的细节上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每个人的思维和个性。在大观园藕香榭赏花,即便是《咏菊》,也赋予人物各自的精神境界。《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林黛玉的《咏菊》《问菊》诗可谓别出心裁,她在《咏菊》中吟道: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诗里有对菊花生动的描写,又有对陶潜的敬仰赞颂,还流露了自己感怀身世的愁绪。在《问菊》一诗中,林黛玉更是借问菊叩问了自己和世人,“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类似的佳句在林黛玉其他的诗作里也可以欣赏到,让人们加深了对林黛玉性格及其悲剧的了解,也加深了人们对红楼文化内涵的理解。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朱蕊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