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他是老洋房美容师,每一次小修小补都是一件作品
分享至:
 (3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汪婕 2019-02-21 15:25
摘要:由于他负责的山阴路、溧阳路、四川北路地区内,约有21万平方米的历史保护建筑,既有日式、英式洋房,也有石库门里弄房子,马师傅也被大家亲切地誉为——老洋房美容师。

连续多日阴雨。尽管屋里一台老旧的挂壁式空调往外吹着风,还是让人止不住地感觉冷。


这间房龄少说也有50年的简陋小屋,是“马师傅服务工作室”所在地。屋里的马师傅,中等身材,胖乎乎的脸上总挂着笑。毛衣外仅穿一件薄薄的蓝色工装,正在用力地刨一根木头,对木头的形状和纹路细细调整,不时伸手擦下额头上沁出的汗。

 

 

这是他工作中的日常片段。马师傅名叫马家乐,今年57岁,从事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老房修缮近40年,也是“马师傅便民服务队”的一名木工。由于他负责的山阴路、溧阳路、四川北路地区内,约有21万平方米的历史保护建筑,既有日式、英式洋房,也有石库门里弄房子,马师傅也被大家亲切地誉为——老洋房美容师。

 


“马式美容法”让老建筑修旧如旧



也许名字就注定了马师傅的人生方向。马家乐自18岁起,便开始和老房子打交道,起初觉得挺辛苦,但每一次门窗复原、房屋修缮的成果,都会让他心满意足。而每次他去谁家服务,出色的技艺总会给人家带来欣喜和快乐。


住在小区的居民没有一个不认识马师傅的。他们居住的大多是有木制门窗的洋房,由于年代久远,门窗极易损坏,他们就第一时间联系马师傅。马师傅总会用最短时间上门服务,通过自己独创的“马式美容法”对房屋进行完美的修缮复原,还原门窗的古色古韵。

 

马师傅基本每天都要接到任务单


所谓“马式美容法”,是马师傅通过多年修缮经验独创的一种针对保护建筑的镜像式的房屋美容法。他告诉记者,针对保护建筑的修缮,要求比一般建筑要高出很多。最基本的要求,是维修前后要始终保持其固有风貌,所谓“修旧如旧”,还要让居民们住得舒服。


由于保护建筑的修缮模板保存得少之又少,马师傅就通过对比同一整体中损坏部分和剩余完好部分反复构建修缮模板,寻求修缮最佳的房屋美容方法。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日积月累,他已经掌握了不同建筑的修缮模板,面对不同风格的老房子,都能拿出最合适的维修方案,让居民们赞不绝口。

 

对修缮老房子来说,制作的木条纹路很重要,必须和原有的相匹配


最常见的情况是这样的:有居民家的屋顶窗户损坏了,年近六旬的马师傅便通过居民家的老虎窗爬上屋顶,花上近半小时测量窗框尺寸;之后,他便回到工作室,花上半天的时间,根据损坏的木质窗框大小,用木条制作出和原先的尺寸、纹路完全一致的窗框;然后再去居民家,花上一个半小时左右将其拼接安装上去,一个修旧如旧的窗框便完成了。


“木工的基本功不外乎‘锯、刨、凿’,但这三个字里学问不小。老洋房木制门框的拼接,难度相对高一些,需要手工用木凿把木条量平、再小心地拼接,运用古代榫卯结构的原理,十分精细地确保天衣无缝,就像修复工艺品一样。”马师傅说,“每年5月和11月为维修旺季,最忙的时候一天要维修七八家。但维修的工程量不一样,木质地板维修的耗时最长,可能需要几位工人一起做上两天;遇上小修小补类的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

 

居民丢弃的废旧门窗,马师傅视若珍宝,因为可以留作模板


而无论是哪一种,对我来说都是一件作品,需要用心来完成。”憨厚的马师傅露出了标志性的笑容。

 


一个便民服务箱情牵老居民



在长春居民区党总支门口,挂着一个马师傅便民服务箱,服务箱上赫然印着马师傅的手机号码。

 

原来,马师傅发现所负责的小区老年人很多,而且不能熟练使用手机占大多数,受到劳模徐虎的启发,萌生了在小区里挂出便民服务箱的念头。


2015年,马师傅所在的虹房集团上海川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山阴管养站与所在居民区搞支部联建活动,马师傅在活动中提出了挂服务箱的想法,获得双方的支持。不久后,服务箱正式亮相。


信箱挂出去后,马师傅一下子成了“大忙人”,经常接到不是他所在服务片区的电话,他也耐心帮忙解决问题。而随着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马师傅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


虹房集团顺势组建了以马师傅为带头人的便民服务队,升级便民服务箱,安排人员365天开箱受理报修业务,尽最大努力解决居民的急难愁问题。


除了马师傅这位木工外,这支服务队现在还有水电工、泥水匠、白铁工等。“我主要负责修理门窗、扶手,现在队伍壮大了,我们的服务范围也扩大了。”马师傅说,“现在只要接到居民报修,马师傅便民服务队总是一起出动,大家分工合作,居民们也越来越满意。”

 

 

家住山阴路85弄的钟阿婆和马师傅是老相识。多年前,钟阿婆家的老虎窗漏水,阿婆自己买了块玻璃,想找马师傅帮忙安上。马师傅一看玻璃买得太薄了,二话不说抱着玻璃出门,帮钟阿婆重新买了一块厚的回来。安装完毕后,阿婆的窗户再没漏过。


前阵子,钟阿婆家的木质窗户总是摇摇晃晃发出响声,阿婆担心玻璃被晃下来,找马师傅帮忙查看。


这次,马师傅上门替钟阿婆看窗,还带来了一个小团队。他和便民服务队的成员一起给老房子“会诊”,发现窗玻璃上的油灰大部分存在脱落的迹象,马师傅便从随身小包里拿出了用于老建筑修复的油灰,熟练地给玻璃进行了加固。便民队还帮阿婆检查了房屋的其他设施,发现几处问题即时进行了修理,让阿婆此后安安心心地居住。

 


家乐匠心,薪火相传



小区里居住的老人们,无一不赞扬马师傅的手艺,也无一不把马师傅像家人一样对待。


他们喜欢马师傅,不仅因为马师傅周到热情的上门服务,还因为他完成修理工作后,都会帮助他们清理房间卫生,离开时还会带走他们的生活垃圾。


也因此,得知马师傅还有三年就要退休的消息后,他们特别难过。不过,马师傅便民服务队中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让居民们渐渐放下心来。


一天临近下班时,溧阳路一户居民心急火燎地找到“马师傅便民服务队”,说楼梯上面的玻璃天棚让猫给跳碎了,但天气预报当天傍晚有雨,如不及时修理,等第二天或天晴了以后修理,将给居民出行及上下楼梯带来不便。马师傅得知后,当即带领服务队成员来到现场修理起来,等到修理完毕,天已暗了下来。不久,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正是团队合作的力量,才让一场麻烦快速消融于萌芽。


36岁的赵建豪加入“马师傅便民服务队” 4年了。他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党员,跟着马师傅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学到很多为民服务的理念,而能为上海历史建筑修缮做些事情也让人自豪。”

 

资料照片


不过,马师傅坦言,辖区内的历史保护建筑大多数都是租赁房,物业上门维修都是免费的。居民一年的房租不过五六百元,而即便维修一平方米的木窗,需要用好木材,材料和人工费就需要五六百元,物业是入不敷出的。也正因为这样,工资对年轻人吸引力不够,更因为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种纯手工的手艺,队伍中的新鲜血液还是比较少。

 

1933年4月,鲁迅搬至山阴路上的大陆新村居住,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光。2018年底,大陆新村的房子完成了耗时7个月的大修。马师傅便民服务队全程参与,提供原始数据,配合装修队进行修缮工作。如今的大陆新村,清水红墙,门窗考究,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别致的韵味。

 

 

马师傅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乐匠心,薪火相传”,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队伍中来。更希望一百年以后,这些老房子依旧很美,依旧焕发勃勃生机。

栏目主编:栾吟之
视频、图片均周楠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