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七彩云滇寄申情⑲ | 青年志愿者赴滇: 接力帮扶,把“上海服务”带到彩云之南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俊锰 周文吉 2019-02-02 08:00
摘要:志愿者服务,是“上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批年轻人把“上海服务”带到彩云之南,将这张上海名片愈擦愈亮。

2018年5月底,34位上海青年结伴前往云南,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半年来,这支平均年龄28岁的志愿者队伍扎根在昆明、楚雄、红河、文山、普洱、版纳、迪庆等地,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科推广、城市管理、社会工作等领域开展服务工作。这是第21批赴滇接力服务的上海青年志愿者。

 

 

“上海青年志愿者赴滇服务接力计划”始于1998年,是上海团市委、云南团省委根据两省市党委、政府对口帮扶合作总体要求,以社会招募、组织选定、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方式开展的一项志愿服务项目。

 

20年来,这项志愿服务的活动版图不断扩大,从首批红河、文山、普洱三地,拓展到十几个州(市)。近480名志愿者先后前往云南扶贫帮困,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涵盖支医、支农、支教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服务形式递进演变,不仅有“人力物力支援”,也融入了“智力思路支持”。

 

志愿者服务,是“上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批年轻人把“上海服务”带到彩云之南,将这张上海名片愈擦愈亮。

 

播撒种子,让上海优质教育理念在普洱扎根

 

李晶晶是一位“知青二代”,她的妈妈是1968年来到云南的“老三届”。她虽出生在上海,却在云南完成了基础教育,16岁才回沪,大学毕业后就职于虹口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与云南朋友的交流中,李晶晶发现两地特殊教育差距很大。看到团市委发布的志愿者招募信息时,她第一时间报名,是20年来首位特殊教育岗位的志愿者。

 

来到普洱市特殊教育学校(后简称“普洱特校”)的第一天,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就对她提起,学校在科研方面有薄弱点,希望能在半年中有所突破。

 

如何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深深印在李晶晶的心中。她为学校执笔撰写《教育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山区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工作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弥补了普洱市在特教科研方面的空白点。后来,这一课题成功申报“2018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并立项,成为普洱特校首个省级课题。志愿服务结束,她回到上海后,通过远程指导继续参与课题研究工作。“12月底,我还会回到云南,与当地的特校老师一起准备开题。”李晶晶说。

 

在普洱,李晶晶一边为当地特殊教育培训师资力量,一边为残疾程度严重的孩子送教上门。她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到景东县大朝山东镇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场景——那天她在路上整整颠簸了一天,疲惫至极。在彭家村,她认识了10岁盲童小尹(化名),这家建档立卡户有四口人,只有念初二的姐姐身体健康,家中无劳动力。通过评估,她认为小尹应当接受专业盲教,通过学习生存生活技能可以自立,同时减轻家庭负担。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小尹10岁生日收获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进入普洱特校盲班就读。然而帮扶并没有到此终结,李晶晶与同为志愿者的管星怡等人始终关注小尹的成长,并计划长期捐助这一家。

 

有了送教上门的亲身经历,又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晶晶发现普洱特校的送教上门很有特色,但缺少规范、科学的提炼和整理。暑假期间,她和特校老师一起梳理现有工作,编写《普洱市送教上门工作手册》,对当地送教上门工作形成指导和借鉴。

 

把点滴善心汇成合力,李晶晶所在的普洱分队进一步发起“梦想教室”系列公益活动。他们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为特殊学生筹集到绘本、盲人听书机、送教康复爱心礼包、奥尔夫全套乐器等,开展“梦想教室”“梦想课堂”“梦想音乐会”“梦想家园”等活动,惠及普洱特校523名学生。

 

现在,“梦想教室”已成为共青团普洱市委青年志愿者行动示范基地。李晶晶和她的伙伴们正通过志愿者上课带教、师资培训等形式,让上海优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延续下去。

 

呵护幼苗,让上海人民的关心走进当地青少年心里

 

沈杰来自松江城管九亭中队,他也是“知青二代”。一直以来,他总是想要回到“彩云之南”,回到父辈们奋斗过的地方。2018年,他如愿踏上了这片土地,积极服务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作为上海基层城管和青年志愿者,他为当地工作人员开展法律培训6次,培训对象1000余人次。他良好的服务水平得到当地干群一致好评,有些单位一再提出增加培训场次。

 

云南的夜空中有颗颗银星闪烁,萤火虫则在空中点点飞舞。“每一颗星星都是一个孩子,又有几个人会看到最边远的那一颗。”沈杰心生触动,萌发了“微星愿”活动的念头。在松江团区委、松江城管局等36家单位的支持下,沈杰与伙伴们一同为当地6所学校的670位中小学生募集学习和生活用品,总价值达到了30万元。

 

上海青年志愿者对孩子们的关心不仅停留在物质支援上,更深入到当地青少年的心里。普洱分队的志愿者们各展所能,结合西部儿童医疗计划,开展“儿童护苗计划——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系列主题活动”,受益者超过5000人次。

 

志愿者们在思茅二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为1700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是普洱市首次开展大规模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随后,他们也为家长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服务期间,他们为思茅二小开展学生专题讲座6课时,受益420人次;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讲座20课时,受益1400人次。此外,他们还为景东一中部分学生和景东民族中学全校师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4场次,受益人数约1500人。

 

扎根培土,把上海先进医疗技术留在当地医院

 

2018年9月18日,一场热闹又温暖的义诊活动在砚山举行。10多位上海医生涉及妇产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皮肤科、骨科、口腔科等10个专科领域,吸引了砚山县100余名病患前来问诊。此次义诊是文山分队的医疗卫生志愿者陆敏达等人倡议的,参与者包括上海市人社局联合医疗队、华山医院北院第四批援滇医疗队,以及首批上海青年志愿者赴遵服务接力队。

 

原本在上海新华医院放射科工作的陆敏达,如今在砚山县中医医院服务。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与伙伴们一同协调各方,确定行程,准备了整整一个月。可义诊时间临近,一场大台风却突然来袭。陆敏达说:“台风‘山竹’登陆云南的那几天,我们几乎时刻盯着台风路线图。”好在天公作美,9月18日是个大晴天。义诊圆满结束后,志愿者们人人手持一枚水果山竹拍了集体照,纪念这场差点被台风“山竹”取消的公益活动。

 

携手并肩,把服务工作做深做透,是赴滇志愿者的共识。在差点被台风“吹跑”的这场义诊活动中,当地医生也在志愿者的带动下积极参与进来。“义诊病患的数量或许会少一些,但将带教和诊断相结合,更有意义。”当地村医被召集起来,参与观摩并参加问诊。志愿者医生们还到砚山县中医医院各科室查房带教、现场指导,对科室建设、人员配备、器械使用、制度完善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谢壮丽是这一批次上海青年赴滇志愿团队的总队长,他来自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在景洪市人民医院服务期间,他开展了西双版纳州首例甲状腺细针穿刺技术,填补了该州这一领域医疗技术的空白。他还在医院开展胰岛素泵治疗技术,使得该院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更上一个台阶。

 

除门诊外,谢壮丽还参与病房管理,进行教学查房50多次,参与科室各种医疗业务培训、讲座20多次,参与抢救危重病例、疑难病例、院内会诊病例近30例,为当地的医疗队伍留下了丰富的技术经验。

栏目主编:黄银龙 文字编辑:廖诗琪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