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现场 | 史依弘把京剧变成了绘本,这次,她要和孩子们聊聊京剧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9-01-24 13:29
摘要:认识京剧的魅力。

这是一场延迟了半个月的分享会。1月23日晚,梅派大青衣史依弘携近期出版的绘本《给孩子的京剧》作客浦东的“一条”实体店。此前由于生病,分享会推迟。一如既往的号召力,让书店一时成为最热闹的所在,老戏迷、小票友、能哼上几句京剧的年轻人,将现场“围堵”得满满当当。

 

“一接枪,啪,冻疮裂了”

 

“京剧,没那么难懂。”这是史依弘的态度。而主持人、观众,自然对她的学戏经历最感兴趣,连珠炮似地抛出一个接一个问题,话题由此展开。

绘本《给孩子的京剧》近日出版,这是史依弘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史依弘工青衣,却是由武旦开蒙。在分享会上,她透露,6岁起曾学了两年武术,8岁后又学了两年体操。或许这就是命运的机缘巧合,在体操队时,她曾两次左臂骨折,每次不得不休息一个月,回来很难跟上进度。体操队有同学的父亲是上海戏校的京胡老师,他对教练说:“小史的扮相一定好看,她适合学京剧。”就这样,她报考了上海戏校,用万里挑一来形容不为过——当时上海总共有三千人报名,最终只录取17人,史依弘是其中之一。

史依弘工青衣,却是武旦出身,现场,她分享了自己的从艺经历

 

一入校,她师从著名武旦演员、京剧教育家张美娟。“老师很严厉,从来不苟言笑,但对我们向来都是尽心尽力教导。”史依弘回忆道,“京剧这条路不容易走,最早5个同学一起学,后来变3个,再后来变1个,所以很长时间我都是一对一跟着学,这是我的机遇。”

 

观众熟悉的,都是台上京剧演员的风光,扮相精致,飒爽英姿,甫一亮相便令人喝彩。然而却少有人知道踏上舞台前所要付出的辛劳。在戏校时,学员们一年到头没有寒暑假,到了冬天,上海不仅湿冷,还没有暖气,手上脚上都是冻疮。“练后踢枪,左手一接枪,啪一声,冻疮裂开了,所以冻疮膏得一直带在身上。”勒头的难受更不用说了。京剧头饰美则美矣,却很重,演员连着演出几十分钟,需要有“举重若轻”的功底。11岁时,史依弘第一次在逸夫舞台登台,“头饰要一层一层勒上去,第一次彩排,不知道勒在哪里是不疼的,当时在后台吐了很久”。

 

几年下来,她饰演的武旦便在上海小有名气了,所有人都期待她成为下一个“张美娟”。然而老师本人却尤不满足,想让她开始“学唱”。“张老师42岁na年起不做演员,从舞台退下来当老师,因为武旦是有寿命的,想再唱会很累,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有更长的艺术青春。”史依弘说,“我当时一开嗓就是破的,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她一定要帮我找个老师,解决我的声音问题,因为如果有嗓子,就可以去唱刀马旦,戏路就宽了。”

史依弘在舞台上

 

师徒两人找到了戏曲声乐专家卢文勤。他是京剧爱好者,酷爱梅派,一生都在钻研梅派艺术,也曾给梅兰芳当过琴师。“卢老师是京剧票友,他的主业其实是物理,不过他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认为戏曲演唱也要讲究发声的科学性。言慧珠当年嗓子出问题,就是卢老师帮她恢复的。后来言慧珠便聘请他到上海戏校当老师。”1985年前后,张美娟带着史依弘拜访了卢文勤,史依弘还记得当时开嗓唱了一段《贵妃醉酒》。自那以后,她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声乐学习,雷打不动,不管多累多忙,每天去卢老师家里练嗓子。这才有了后来的梅派大青衣。

 

京剧也可以“定制”

 

在史依弘看来,京剧的发展传播需要创新,她创排根据雨果名著改编的京剧版《巴黎圣母院》,跨流派演出程派名剧《锁麟囊》,去年5月又开启“梅尚程荀”史依弘专场演出,一人演绎四大名旦经典剧目,孜孜不倦探索京剧的传播与创新。

活动现场,史依弘给小戏迷签名

 

2017年9月,史依弘曾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普林斯顿大学演出了十几场室内乐版《霸王别姬》。迥异于有着上千个座位的大剧院,大都会博物馆提供的空间最多只能容纳六七十个座位,演员与观众的距离很近。加上外国观众不习惯京剧的“热闹”,这给演出带来很大的考验。室内乐版《霸王别姬》,演员不带麦克风,蝶式筝主奏,再辅以京胡以及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团队还将铙钹等贴上胶布,降低分贝。《霸王别姬》的演出很成功,但即便这样,也还是有观众反馈说声音太响了。“这让我开始思考,场景和剧目很重要,输送给什么样的观众,在哪个场景中演出,要选不同的戏。”史依弘形容,这是一个万事都可定制的时代,“京剧也一样,我们可以为室内乐定制,为小型观众定制,东西都是原汁原味的,但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改变。”

大小戏迷,将分享会现场挤得满满当当

 

一方面剧目的演绎方式要创新,另一方面她也走进孩子中间,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前不久,她和两届“中国最美的书”获奖者洛齐共同创作的京剧知识绘本《给孩子的京剧》正式出版。书中有着各种京剧的入门小知识,并且“生”“旦”“净”“丑”等字眼都成了画,童趣盎然。在她看来,何时爱上京剧都不晚,重要的是先进剧场,“他们自然会爱上京剧,许多七八十岁的老戏迷,都跟我说是小时候进剧场培养起来的。”

 

分享会接近尾声,台下,学了五年京剧的孩子自告奋勇,轻声细语唱了一出《花田错》。或许,这就是传承的意义。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