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邯郸一学校学生迟到就强制剃头,老师说这是从“头”做起,但看着像羞辱人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光明日报 2019-01-19 20:10
摘要:1月17日,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各微信群流传一段“永年育英学校学生因迟到被老师强制推头”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事后学校介入调查,目前已向社会公开道歉,辞退涉事教师。

1月17日,河北邯郸市永年区各微信群流传一段“永年育英学校学生因迟到被老师强制推头”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事后学校介入调查,目前已向社会公开道歉,辞退涉事教师。

根据学校的通报,事情缘由是学生早读迟到,强制剃头是为了警示学生“从头做起”。论初衷和动机,此事谈不上有多坏,大可善意地理解为学生好,只是其是否在客观上对学生形成了羞辱效果,需要另当别论,因为“为学生好”之类的逻辑,不构成体罚的豁免理由。

 

△网传视频截图

 

教师强制给学生剃头产生的警示意义,前提是这种行为会造成身体符号上的区隔,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这种区隔固然没有带来肉体疼痛,却包含了对尊严的损伤。

 

剃头的几位学生目前就读八年级,正处于价值观型塑阶段,因为发型问题感到了歧视,很可能会导致其自尊心受挫。

 

△网传视频截图

 

体罚的界定,本身就指向身心两个层面,即对肉体的伤害和对精神的摧残。事实上,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中,都明确禁止人格的侮辱。

 

《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国人自古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如果将头发作为身体权利的一部分,就能很好地理解强制剃头行为的不当。

 

而关于此事,也有一些支持此举的网友。若是出于孩子逆反心理,加剧了教育难度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支持并非不能理解↓↓↓

 

 

但是,教育的手段不当,效果自然也会存疑↓↓↓

 

△微博评论截图

 

相信大家还记得不久前发生的学生20年后“反削”体罚教师的风波,抛开正义与否不谈,它所折射的事实是,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体罚,所造成的烙印之深,可能20年过去都无法消弭。

 

△视频截图

 

一个事实是,密切关注强制剃头一事的网友,不管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其中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被体罚的经历。只是站在今天回头看,一些人将过去的经历合理化看待了,认为它造成的伤害很难定性定量,于是将其看轻;而另一些人还继续被过去的经历伤害着。

 

加拿大学者曾做过一项全球最大规模的相关研究,被体罚的儿童,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所以如果换个角度看,将视线聚焦于那些体罚伤害案例,甚至是体罚致死的悲剧,再联系一些教师的无意识体罚现象,对强制剃头这类惩罚措施高度敏感,适当进行合理批评,恰恰属于对教师惩戒权的必要纠正,也有助于厘清师生惩戒边界。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师生关系一度被抬高到至亲的高度,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种历史认知,是体罚正当的文化源头之一。

 

相对来说,现代权利意识下,人们更讲究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别说教师,父亲打孩子都会背上虐待的法律风险。这种进步背后,是将孩子当作独立的权利主体对待,而非视其为教师或者家长可以随意处置的私产。

 

老实说,在体罚不被许可的共识环境下,教导学生的确变得更加困难。但反过来说,如果一位教师被拿走了体罚权,失去简单粗暴的惩戒手段后,就没有了教育的能力,那他多半不是位合格的教师。

 

批判乃至戒除体罚,本身就是教育领域的一种正向淘汰。它考验的不止是师德,还有实实在在的管理技巧。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李嘉珺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