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这家百年银行,把金库大门和保险柜开放了?
分享至:
 (1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19-01-19 06:00
摘要:包括东亚银行大厦在内的外滩“第二立面”,正在加快修缮更新。

 

把银行金库大门、保险库开放给公众参观,这可“吓坏”不少人:私密和安全能保障吗?

 

但上海就有这样一家“胆大”的银行。去年底,位于外滩一带的百年银行——东亚银行在一次保护修缮后,把金库大门、保险库,连带银行大楼一层、夹层变成了展览馆。开放以来,时不时有猎奇的市民预约参观。

 

近年来,从名人私宅到办公楼,一批依托城市更新获得蜕变新生的老建筑引发阵阵热潮,保护更新的典型包括“爱马仕之家”“荣宅”、宝庆路3号、“上生·新所”。银行建筑的修缮再开放还是新鲜事。

 


“神秘洋行”的代表作

 

东亚银行大厦竣工于1926年,坐落于四川中路与九江路交叉口,在闹市中度过了近百年时光。据专家考证,出资建造东亚银行大厦的东亚银行,是上海为数不多在原址存续至今的银行。

 

毗邻的九江路旧称“二马路”,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从19世纪开始,洋行与华资银行聚集于此,在这里绘就出一段跌宕起伏的上海金融史。和周边老建筑一样,东亚银行大厦在此见证了20世纪30年代金融业的高速发展期,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红色线条圈出为旧时的金融机构

 

大楼独特之处,在于建筑风格和设计师。它是上海最早的装饰艺术派风格建筑之一。东亚银行大厦外墙采用了灰棕色水刷石饰面,装饰简洁,八层高楼从第七层开始逐渐内退,转角处高耸的塔楼成为视觉焦点。业内人士介绍,大厦虽有复古轮廓,却无复古细节,外表少装饰,强调几何图案,是装饰艺术风格的典型特征。装饰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法国,1925年后开始在美国流行,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上海建筑风格,基本和国际潮流同步。

 

设计方是一家“神秘洋行”——鸿达洋行。虽然知之者甚少,但是作品耳熟能详,包括国泰大戏院、交通银行大楼(外滩)等。鸿达与著名近代建筑师邬达克是“老乡”,来自匈牙利,精通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建筑。1923年设计的旧上海四大百货之一新新公司大楼,让鸿达洋行一战成名。1925年,香港东亚银行上海分行委托鸿达洋行设计了东亚银行大厦。

 

鸿达洋行设计的作品代表

 


金库保险库调整功能

 

推开大厦的古铜色大门,仿佛置身另一个时空。一层大厅空间典雅庄重:空中悬挂有黑色吊灯、黑色吊扇,地面铺设黑白拼花大理石地砖,四周墙面装饰着抽象几何图形。地坪和栏杆上镶嵌抽象的“天平”符号,象征银行诚实守信与公平之意。

 

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一层大厅原为现金柜台,巨大云石柜台将工作区和公共区分隔,工作区紧连着金库和保险库。金库位于地下,原用于储藏大量黄金、白银锭和银元,现不对外开放。金库大门使用了19世纪成立的美国金融安保设备顶尖品牌Mosler产品。同品牌的排风扇,用于改善金库、保险库的通风条件,排风扇的小孔设计具有防盗作用,是近代银行金库的常用建筑手法。保险库至今保存完好,库内墙面金属板刻有“蕴椟藏诸”。四个大字出自《论语·子罕》“韫匵而藏诸”,意指“贵重物品收藏于匣子中”,与保管箱功能相呼应。

 

随着时间推移,银行业务发生调整,现金柜台撤离大楼,金库和保险库失去了最初的使用功能。在最近的一次修缮过程中,这些区域重新装修后,改造为沪港银行历史展览馆。除了展陈旧时各大银行钞票,还原香港与上海的金融发展史,市民还可以通过互动设备玩寻宝游戏、拍照片。

 

东亚银行大厦门外

 

走进大厦,便是特色鲜明的大门入口

 

 

推开大门,如同穿梭时空,一层大厅的装饰艺术派风格浓郁

 

 

 

展品吸引观众的目光

 

 

 

神秘的保险库

 

金库大门内安装了当时美国顶级金融安保品牌的风扇

 


不仿古也不标新立异

 

虽然是优秀历史建筑,但室内靠近入口的地方,却增设了一部白色大理石旋转楼梯。这座楼梯,事关旧与新的拿捏。

 

在九十多年使用过程中,东亚银行大厦虽整体保存完好,但局部出现老化破损。原本是水刷石的墙面,被涂抹上粉色涂料;窗户下的装饰浮雕已经剥落;一层窗洞被封堵;大理石石柱出现风化与污渍……对华建集团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相关项目建筑师宿新宝和闵欣来说,在修缮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修复这些破损并不难,难点在于干预程度的把握。

 

尤其是楼梯的设计。在银行看来,考虑到现代功能需要,楼梯必须存在。在修缮过程中,营业大厅需要从一层搬到二层,原本各不相通的一层、夹层和二层必须通过楼梯串联。修缮设计中相对稳妥的做法,楼梯会采用复古的风格。但这支擅长修缮的设计团队却想要造尝试新的风格!

 

“更新不是完全仿古。当代人做出的东西,应该与原有部分有所区别,这是对历史的尊重。”宿新宝说。但近年来,有的设计师在老建筑了尝试过度的创新突破,导致空间非常华丽浮夸。“对设计师而言,老建筑的修缮更新,有时候也是压抑创作冲动的过程。”

 

于是,设计团队展开了一场与鸿达洋行的跨世纪“对话”。“我们时常会想,假如自己是鸿达,这副楼梯应该是什么模样。”几易其稿,考虑到整体风格、空间大小,最终确定了以白色、螺旋、石材为特色的楼梯,质感和肌理更为现代。这与宝庆路3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私宅向博物馆功能转换中,设计师通过玻璃连廊将彼此独立的洋房串联,形成了连贯的参观流线。新与旧的建筑对话,别有风味。

 

但在外立面修缮中,设计师完全尊重历史,再现了大厦的原貌。根据《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东亚银行大厦的立面与结构不能改变。外立面修缮及局部(加固)装修前,要认真考证原始设计资料及施工工艺,重点保护部位应严格按照原样式、原材质、原工艺进行修缮。

 

设计团队参考了许多历史资料,对外墙进行修缮与复原。施工人员一边清洗外墙涂料,显露出原始的水刷石饰面,又在现场考察水刷石的底色、石子粒径和配比,通过传统工艺对损伤和后期改动处修复。在清洗修复大理石时,采用豆油、桐油等天然油料,配合天然无机颜料进行润色。预计3年至5年后,和原有石材就能达到协调的效果。

 

一部白色大理石旋转楼梯,事关更新尺度

 


外滩“第二立面”修缮加快

 

21世纪初,外滩临江建筑群经历了一次大规模修缮保护,由此恢复生命力。“相比外滩‘第一立面’,外滩建筑的‘第二梯队’整体状态不佳。虽然处在核心地段,但是人气不足,商业价值和历史价值也没有充分体现。”一位建筑修缮专家表示。

 

记者获悉,目前黄浦区正在加紧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和历史建筑再利用。根据2016年发布的《黄浦区历史风貌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开展《外滩历史街区规划》制定工作,通过置换、收储等方式挖掘外滩地区老大楼潜在价值,加强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实现外滩扩容。重点推进外滩源二期、160街坊(老市府大楼)、179街坊(中央商场)等项目。

 

根据《规划》,外滩二线老大楼腾笼换鸟后,将实现新的金融布局。针对部分金融机构、办公大楼等不适宜完全对外开放的优秀历史建筑,通过多种途径向业主、使用单位宣传历史风貌保护政策,鼓励其通过实名预约制、集体参观制、分时段开放制等方式开放部分公共区域。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刚刚修缮完毕的东亚银行大厦,不远处的南京东路179街坊二期、沙美大楼都在加紧修缮当中。从2016年至今,在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相继有原大清银行大楼、原中央商场、原大陆银行大楼、原华东电力大楼陆续完成更新。

 

东亚银行大厦修缮前后对比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内文图来源:海沙尔 摄
历史图片来源:华建集团历保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