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在场 > 文章详情
被取笑了:纽约大都会新标志,是辆伦敦双层红大巴!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如业 2016-03-31 09:24
摘要:同是字体设计组合,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原来的那个LOGO挺有说道的,既能联系到达芬奇和拉斐尔的几何感,也传递出艺术的缘来演递。如今,换了一个新LOGO,全世界人民几乎要怒而掀桌:那是一辆伦敦双层大巴士吗,那里还隐藏着比基尼吗……

这个月初,大都会博物馆出了一个大新闻,各个社交平台反响激烈一片哗然。你以为丢了啥不得了的文物,实际上不过是大都会换了一个新Logo:

大都会博物馆的新老Logo

 

纽约人民和泛世界人民的吐槽:

 

·所以设计的新趋势就是做个恶丑的logo来吸引眼球咯? @Edgar Garcia

·我恨死新logo了,给俺们换回来!! @MariesKrazyMusings

·哎呦~疼疼疼,什么叫惨烈的反响……  @Innerspin

·你们有木有发现logo里有穿比基尼的臀部?! @GQ

·亮瞎眼了,我自此无法忘怀这一双臀部了  @MCreativeJ

 

这些都是来自推特上的评论,接下来是来自作者的不正经注释,关于比基尼的屁屁,大家可以注意两个E的留白部分……

 

艺术历史人文这种话题的杯具之处就在于此,你勤勤恳恳做了一个信息量巨大的展出,并不会有什么人鸟你;要是走下神龛欢脱一把,倒可以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刷个屏说不定还能去某台新闻跟主持人谈笑风生一下,参见前段时间恶意卖萌的史诗级美声大合唱“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然而,你要想换个已经杵在那里二三十年的马甲,瞬间可以见识到什么叫排山倒海的反对声浪……要是东方明珠哪一天开个新闻发布会说:兹定于某年某日,计划将三个球体换成正方体云云。我估计上海人民也得沸腾一下。大都会换logo差不多就是这么个“事件”。

 

大都会:纽约地标换新头像啦\(^o^)/~

纽约人民怒掀台面:(╯°Д°)╯ ┻┻ 滚!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红红的新Logo时,觉得“嘤嘤嘤~这个颜色好可爱的说”。在艺术史上,洋红色其实大有来头,是东西方文明融合、世界步向全球化的见证(有没有被这个宏大的意义感动到!)。《洋红的历史》(Cochineal Red: The Art History of a Color)一书中指出,这种颜色产自生活在美洲的胭脂虫身上,相比其他染料较不易褪色,一举成为当时美洲出口商品中,价值仅低于黄金的存在。偶们中国人尚红,从汉代开始就使用红花的花蕊制作染料,非常容易褪色。所以19世纪的时候,洋红色全面入侵中国市场,广泛出现在丝织品上,这也是“洋红”这一名字的由来。这样看来,洋红色的确符合大都会博物馆融汇贯通世界文化的定位滴。

 

下图为大都会藏的一件洋红染料的囍字织品,是由一位叫郑廷熊右营都司在上级结婚时送的贺礼。光绪年间就能有这样一个妹子,披着美洲染料的大披肩嫁人了,想想也是蛮有趣的。这里还要特此鸣谢杯具的右营都司郑廷熊先生在光绪年间因为抗贼不力被扒掉顶戴,要不是这一笔处罚留在了《德宗实录》里,我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件织品的精确年代了。嘿嘿,历史学家的工作成就才不是建立在古人的杯具上的呢(无辜脸)。

清代喜字挂

19世纪后半叶

以胭脂虫为染料的丝织品

大都会博物馆藏

 

但是新版Logo确实有大问题!它抓眼之处是英语当中最无关紧要的THE(冠词,无实际意义),英语是我的第二语言,我第一眼瞄到这个THE尚且觉得膈应,美国人怕是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了。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我对百度的Logo做了一些小改动,你们感受一下:

 

“那个”是什么鬼啊!为什么要有完全没用的“那个”啊!!加了“那个”也就算了,为什么要跟“百度”一样大小啊!!!一样大小也就算了,这样随意垒起来看着就跟双层巴士一样啊喂!!!!会不会倒掉啊喂!!!!!

 

纽约人民再次怒掀台面:(╯°Д°)╯ ┻┻

 

那不加“THE”行不行呢?很遗憾,这是不行的。The Met是大都会博物馆的英文全称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前六个字母的缩写。没有冠词THE的话,语义就完全不一样了,单单一个“MET”的意思是“相遇”,如果去掉THE又用了洋红色,一家声名远播的博物馆就妥妥变成了一个相亲网站。我仿佛窥探到了设计师加雷思·海格(Gareth Hague)内心的痛苦挣扎。实际上,加雷思·海格是一个超级厉害的设计师,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计过Logo(咦?这个红色是不是就是洋红呢?没节操的小编托腮中),作品集里还有一大堆顶级奢侈品,可见其影响力之大。然而,纽约“宁”们并不买账,美国乡村歌手简·博斯蒂克(Jenn Bostic)在她的博客里写道:“加雷思·海格对纽约根本就没有羁绊,我的意思不是要强调狭隘的地方主义。一所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是属于我们的风貌。”

 

相比之下,博物馆的老Logo就各种古典各种人气各种高大上了,还十分讨巧地避免了要不要加THE的问题。老Logo取自一本1509年出版的古籍《神圣的比例》(De Divina Proportione),是达芬奇和他的好朋友卢卡·帕西奥利(Luca Pacioli)一起创作的。卢卡·帕西奥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家,复式记账法的开创者,被称为“会计学之父”。卢卡·帕西奥利在书中极力赞美了黄金比例这一几何美学的神圣性,认为艺术应当同数学联系起来。达芬奇显然是支持好基友的,他亲自为这本书绘制了所有的插图(有种郑板桥为我写的谁都没读过的书画了所有插图的即视感)。书中有一章分析了拉丁字母字形结构中蕴含的几何美学,使它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本讨论字体艺术的书。

卢卡·帕西奥利和达芬奇

1509年6月1日由帕格尼诺·帕格尼尼出版

木刻版书籍

大都会博物馆藏

 

许多人看到大都会老Logo的第一反馈是达芬奇的名作《维特鲁威人》,这种艺术联想是非常有道理滴!正方形和圆形的辅助线、还有素描中男人M形的腿,都和《神圣的比例》中的M字母有着微妙而深邃的艺术联系。大都会本身是一所历史底蕴深厚的博物馆,而《神圣的比例》这本书又是大都会博物馆的馆藏,古典美学+历史+文艺复兴大牛的基友情+本馆馆藏,还有什么比它更适合当Logo的了?!因而自1971年成为Logo之后,它一直饱受喜爱,整整一代纽约客在它的影响下成长起来。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新Logo怎么可能会有机会,当然是被公众无情地吐槽了。

《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

1492年

素描

威尼斯学院美术馆藏

大都会博物馆之前的LOGO设计中也可以发现许多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中具备的几何美感。

 

和新Logo一同亮相的是大都会博物馆今年新增的馆址布劳耶大楼(the Met Breuer),这栋大楼原来是惠特尼美术馆的馆址,由著名建筑师马塞尔·布劳耶设计。大都会由于馆藏极为丰富,一直没有充足的空间展出现当代艺术品(多么让人妒忌的烦恼啊!),于是同惠特尼美术馆签订了8年的出租协定,将这栋本身就是艺术品的建筑用于展览大都会的现当代作品,肯定是很赞的,要是大家去纽约玩的话不要错过哟。不能不说,这次布劳耶大楼的亮相完全被新logo的吐槽声淹没,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大都会博物馆布劳耶新馆  Ed Lederman 摄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章迪思 编辑邮箱:48056615@qq.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