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外滩2号,听三角形电梯说往事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陆林森 2019-01-05 11:42
摘要:1910年,“总会”落成,三角形电梯带着“西门子”打造的标记,从德国启程来到上海,成为“西门子”电梯落户在上海的“第一梯”。在风云际会的上海滩,这部造型奇特的三角形电梯“落地”“总会”后,引起了一番躁动

走进外滩2号大楼,中庭环廊右侧有一台电梯。与时下惯常所见电梯相比,这台电梯很不寻常,桥厢既小且狭,最多只能容身三四人。最奇特的是,它并非矩形,而是三角形。在上海,如此奇形怪状的电梯,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更难得的是,这台三角形电梯已经有“100多岁”了,称得上是一件稀世“老古董”。虽然,百年沧桑,但形态如昨。站在电梯外,能够感受到隐隐的贵族气息,一如历史脉息,由内向外发散。大楼外的黄浦江,在悄无声息地流去。大楼内的这台三角形电梯,却是见证了大楼的“百年史”。

 

 

【“古董级”电梯牵系大楼身世】

 

 

从外白渡桥东行至外滩1号,有50多幢优秀历史建筑,1989年9月,国家公布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这50多幢历史建筑全部被列入重点保护文物名单,其中属于国家文物保护的优秀历史建筑11处,其余为上海市文物保护。

外滩2号英国总会大楼 

外滩2号,名为华尔道夫酒店,坐落于中山东路延安东路交叉口,是外滩50多幢优秀历史建筑中的一幢。1865年,旅居上海的英国侨民出于社交和娱乐需要,在兆丰洋行的地盘上建起三层楼房,这就是名噪一时的英国皇家总会,又称上海俱乐部。整幢建筑为砖木结构,东印度式,这是当年非常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半个世纪过去了,这幢三层楼房依然一枕浦江涛声,面东而立,气派非凡。然而当年,当楼房鹤立于浦江之滨,英国皇家总会老板心有不甘,更兼半个多世纪赚了不少白花花银子,于是不惜耗资45万辆白银,将三层楼房推到,在原址新建五层大楼,风格为维多利亚式,钢混结构,横直线条三段式,二层至三层中段增加了6根爱奥尼克柱头,给人有立体之感。大楼南北两侧对称,顶端各设置巴洛克式风亭,窗户形状变化多端,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大楼内的装潢,由日本建筑师负责设计。新建五层大楼比起原来的三层楼房,不可同日而语,经中国匠人精心打造的拼花地板、门窗、壁橱和护墙壁板,材质为柚木,全部从东南亚进口,显得十分的典雅、华贵,它是上海最豪华,也最有气派的顶级俱乐部。按照惯例,英国女皇每年要举行加冕典礼。旅居沪上的英国侨民,到了女皇加冕这天,纷纷来到这幢新造的五层大楼,庆祝女皇加冕典礼。

中庭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外滩2号落入日本人之手,成为日本海军官邸。上海解放后,外滩优秀历史建筑获得新生,外滩2号回到了人民手中。195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外滩2号大楼,曾经的上海总会易名为国际海员俱乐部,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上海市民面前。1971年,时值“文革”期间。大楼再度易名,改称东风饭店。1986年,大楼再次“变身”,成为“肯德基”在上海的第一家旗舰店。

 

外滩2号为什么又叫华尔道夫酒店?

 

故事发生在100多年前。一天晚上。一对年迈夫妇在风雨交加中走进一家不知名的一家英国小旅馆。屋子外,雨还在下个不停,他们希望能够在这里住宿一个晚上。可是,小小的旅馆内,所有的房间已经客满。正当他们满脸愁云的时候,一位年轻的服务生走了过来,对他们说:“我的宿舍不大,也不豪华,陈设非常简单,但是十分干净。今天晚上我值班,宿舍空着,尊贵的先生和太太如果不嫌弃,去我宿舍住宿好吗?”老夫妇俩感动极了,当晚就在他的宿舍住下了。

大楼一景

第二天早晨,老先生走出宿舍,服务生迎面走来,道了一声“早安”,接着问道:“先生,昨晚睡得好吗?”

 

“好,很好。”老先生一边回答,一边拿出票夹结账。服务生连连摆手说:“不,不,我的宿舍不是旅馆,怎么能收钱呢?你们能够在我宿舍住下来,我深感荣幸呀!”几句话,说得老夫妇俩感动极了。离开旅馆时,老先生称赞服务生:“OK!你是一位热心肠的年轻人,是旅馆投资人梦寐以求的员工。说不定,我们今后有机会还会见面的哩。”

 

许多年过去,服务生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有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封寄自美国的来信。寄信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借住在他宿舍里的那位老先生。他在信中对于服务生的无私帮助深表感谢,同时附上了一张请帖,以及往返美国的轮船票,热情地邀请他前去做客。服务生应邀到了美国,在曼哈顿见到了老先生。一别多年,他们像老朋友似的,谈得十分投缘。老先生指着一幢豪华大楼说:“这幢大楼刚刚落成,是我创办的华尔道夫酒店。我很希望你替我经营。你是我梦寐以求的酒店管理者。”

 

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个服务生和一对老夫妇在英国萍水相逢,竟然成了一段佳话,在华尔道夫酒店历史上,这不能不说是十分经典的一笔。然而,正是老先生的这一笔,诞生了一家全球顶级酒店,成为华尔道夫的品牌之源。这位老先生是谁?他,就是美国最富有的ASTORIA家族财产继承者威廉姆·华尔道夫·阿斯特。正是这位出色的ASTORIA家族财产继承者,创办了全球最为豪华、专为夫人服务的“俱乐部式”的华尔道夫酒店。尽管,在世界各地,如今也可以看见华尔道夫酒店,然而,在历史上显赫一时,堪称世界第一摩天大楼酒店的华尔道夫酒店,内院的一条长廊,将新造酒店和俱乐部老房子连在了一起。这,不由不让人在遐想中惊叹历史和现实的奇妙对接。

 

 

【三角形电梯引出“三件宝”】

 

 

上海有很多地块,为什么华尔道夫家族要选中外滩2号?这正是华尔道夫家族的过人之处。

 

外滩2号,紧傍浦江之滨,从大楼楼层远望,视野开阔,一江之隔的浦东,尽收眼底。更兼大楼外的中山东路,是上海的一条重要环城道路。外滩2号坐拥外滩最佳的地理位置,南来北往的车辆,相交相会于此,人流、车辆流、信息流密集。

 

1910年,“总会”落成,三角形电梯带着“西门子”打造的标记,从德国启程来到上海,成为“西门子”电梯落户在上海的“第一梯”。在风云际会的上海滩,这部造型奇特的三角形电梯“落地”“总会”后,引起了一番躁动:电梯造型为三角形,这已经是足够“稀奇古怪”的了,为什么还要造得只能容身三四个人如此“迷你型”?西人身高马大,体型魁梧,跻身于如此狭小的桥厢,难道不感到憋屈吗?

100多年前的德国西门子三角形电梯

角形电梯

原来,上海滩寸土寸金,大楼空间有限,因此不得不“委屈”这部三角形电梯,将它藏身在半弧形的大理石楼梯空隙间。但殊不知,就在隐蔽的墙角处,却是有一条可以直通酒店各楼层的升降梯管道。由此推测,此三角形电梯不会是客梯,而是当年专为客人送餐饮用的“货梯”。如今,别看它“娇贵”得“舍不得”使用,可在百多年前,它可是忙上忙下,穿梭于大楼各楼层,目睹了酒店内的繁华和奢靡。令人印象最深的,还不仅是这部三角形电梯,还有一楼酒吧的吧台,L形,铺面为高档雪花大理石,底座为橡木。因其长达34米,所以有远东“第一长吧”之称。这个长吧台,是华尔道夫酒店的“镇店之宝”。今天,如若去外滩2号走走,仍然可以看见已被“复原”的这个吧台。长吧内,有一挂壁橱,陈列着各种高档名贵的葡萄酒。长吧对面,放着西洋乐器,墙壁上挂着老照片。这样的摆设,情景再现般,让人想象起了进出于英伦古典式酒吧的绅士们,以及十里洋场的奢靡场景。然而,星转斗移,到了上世纪80年代,西风东渐,洋快餐来到了上海。1989年,山姆大叔在外滩2号开出肯德基上海第一店,烟熏火燎,散发的虽然也是十足的“洋味儿”,但比起早先来自英伦三岛的酒香、咖啡香味儿,山姆大叔的味道显然要比英人呛得多。

三角形电梯内

三角形电梯、长吧台,还有大楼外的雨棚,是华尔道夫留给外滩2号的弥足珍贵的“三大件”。现存的一些老照片,不仅再现了三角形电梯和长吧台当年的模样,而且也让人一窥大楼外雨棚的原貌。

大楼外的玻璃雨棚 

这个造型独特、出檐深远,被誉为外滩建筑群众“独树一帜”,且成为英国总会明显建筑标识的雨棚,是在英国定制的,长16米,宽6米,镶嵌无色水晶玻璃的精铸钢三角框架”,“以东立面中心为纵轴”,其结构左右对称,上覆透明玻璃。披览大楼现存的资料,似有历史的足音隐约而来:“四根金属拉杆,将它的羽翼中部紧相连接,其正中为三角形,呈单坡状,前端饰以山花面框架。”无论造型,还是用料,抑或功能,雨棚当无以伦比地被写进现当代的上海建筑史。然而,由于它太过庞大、沉重,搬运十分困难,不得不在英国当地分解成若干,然后装船,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在外滩2号大楼外,现场拼装铆接,将“肢解”的雨棚“原汁原味”地恢复其貌,成为外滩独有的一大景观。

左为1916年的精钢铆接雨棚;右为1987年雨棚上的肯德基广告    

100多年后,外滩2号已然装饰一新。大楼内,一式的柚木地板,让人感受到了“万木之王”的豪华。复古之风,穿越历史的纬度,触摸优秀历史建筑的深处。每一条纹理,是那样的生动,大量民间资本造就和留下的东西方财富故事,又是那样的让人遐想不已。可是,三角形电梯在讲述外滩2号百年历史的同时,也在见证100多年以来上海滩上烟云沧桑,以及大楼内外的变化。

 

虽然,沉重的“哗啦啦”电梯开启声已经很少响起,但它背后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摄影棚,“盛极而衰”的历史镜头】

 

 

世事变迁,物是人非。外滩2号也有过很长时期的“沉寂”。那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虽然历史的独轮车吱嘎作响,依然在顽强地一往无前,然而华尔道夫却是“盛极而衰”,大楼空置,“乏有人问津”。走进那扇曾让人艳羡不已的临街大门,只见三角形电梯的铁栅栏门紧闭,电梯已停止运转。细看,远去的岁月,在它的铁栅栏上留下了斑驳锈痕。三角形电梯是外滩2号大楼的传世之宝。但此刻,它却默然无言,感受着大楼内的满目疮痍:残缺不全的墙上壁画,了无生气。地板破损,没有了数十年前的柚木气息。电线杂乱,灯光昏黄,蜘蛛网随风飘荡。

 

从楼层走到地下室,历史的心跳在加速。按照英国人的说法,但凡高大建筑物,地下室并非“地下”,而是地面建筑一层。因此,从外滩2号大门进入大楼,举步就是“地下室”,英国人称之为G层。这里有大理石梯,可以通往二层大堂,这才是被英国人称之为一层的楼层。一层且不说,“地下室”积水深达脚窠,有蚊子嗡嗡,见有活物即叮咬。倘若从“地下室”拾级而上去一层楼,必得趟水而过。如此衰败景象,居然被正在沪上拍摄影片《2046》的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一眼相。外滩2号,架起了摄影棚,梁朝伟、巩俐、张曼玉、王菲、章子怡、刘嘉玲、木村拓哉等中日大牌明星,聚集于此。按照影片剧情发展需要,大楼内的罗马柱被刷成了金黄色,泡沫塑料取代了原先的石膏花纹,柚木做成的门窗,被涂上了白色油漆,连屋顶也被喷绘制上了假的西洋壁画。

修缮前的酒吧  

修缮后的酒吧   

大楼内的景观如是,大楼外,曾经让无数建筑师引以为傲的透光钢框玻璃雨棚,也没有幸免其“难”。山姆大叔在外滩2号开出肯德基上海第一店那年,生意火爆,顾客盈门,这种状况,也许是山姆大叔事先没有想到的。于是,问题来了。由于大楼外设有公交站点,每逢下雨,顾客啧有怨言,说是雨棚往下滴水。因此,好端端的雨棚再次被“肢解”:前端的三角形构架,被拆除了。雨棚两端的羽翼被截去部分,雄鹰似的“长翅膀”变成了麻雀般的“短翅膀”。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整个儿雨棚被裹上了灰白色的银板!

修缮前的宴会厅 

修缮后的宴会厅 

上世纪90年代初,外滩建筑大规模整复修缮工程启动。外滩2号大楼开始重塑金身:拼花地板、门窗壁橱、护墙壁板,全部采用从东南亚进口的柚木做成,34米的长吧台按照原样恢复。大楼外的雨棚,与1916年雨棚样式基本一致,连一些构件也都以“老”为主。中庭大堂一层、二层环廊,地面用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镶拼,重现维多利亚装饰风格。那部三角形电梯呢,当然也在“哗啦啦”的声响中获得新生。不过,百年电梯毕竟垂垂老矣,除了机电设备运行如常,其他部分与现代电梯相比,显然已经落伍。大楼修缮期间,聪明的中国匠人保留了电梯的基本形态,机电设备则被完全更新了。

中国工匠在修缮

时间是条河,从此岸到彼岸,记忆的小船流淌了百多年,在小船上阅读“华尔道夫”,不由想到,一部电梯,一部历史。在城市的进化中,历史用一双粗粝的手,写下了一座城市的经典建筑,为后人留下了解读,认识上海的痕迹。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曹立媛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