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年终盘点 | 在困境、冲突、迷茫之后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原点 2019-01-01 00:01
摘要:被点亮,也去照亮。

在采访2018年最后一个特稿选题时,一位受访者说:“微光会照亮微光。”

 

这是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选题,多位受访者坦诚谈及种种困境、冲突与迷茫。可说到最后,不约而同,依然相信所处这片土地的更多可能性。

 

2018年被视为乡村振兴元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汶川地震10年、首例供胚移植试管婴儿30年……时代变迁,如涓涓细流,淌于朴素的每一天。

 

这一年,我们聚焦了安徽省小岗村的新征程、长三角一体化的新突破、全国首家大龄自闭症患者职业教育学校的揭幕,还报道了首位登顶珠峰的双腿截肢者、中国“无痛分娩第一人”以及已经远去的访美学者章莹颖、“时代楷模”王继才……

 

今天是2019年新年的第一天,我们回访那些真切打动过我们的人与事——未必震撼,却存微光。愿你我被点亮,而后也能去照亮。       
   


国家记忆
本报记者 王潇 

 

2018年12月16日,《初三四班》在北川首映。陆春桥原本只打算办个30人左右的小型点映会,没想到最后成了300多人的首映礼。

首映礼上,纪录片几位主角的家庭共同亮相,陆春桥也在其中(右一)。
   

半年前的5月12日,本报“特稿”栏目以《一个幸存班级的十年》报道了陆春桥和她的纪录片。因上体育课而在地震中逃过一劫的北川中学初三四班,在地震十年的节点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媒体关注度。这个班的每个人以怎样的方式走过青春年华的十年?幸存者之一的陆春桥,以此展开纪录片。

 

但出片过程比她预想得还要慢,直到9月底,才算真正完结。陆春桥记得,那天屋里坐着导演柯文思、剪辑师和她。柯文思说:“我们得把这部片子带回北川,给他们看一看。”

 

有同学在首映后给她留言:“地震于我而言,就是不愿去回想……我今天反思了很多……我会带着今天在同学身上看见的闪光点:乐观、坚强、寻找幸福感,继续努力生活下去。”

 

春桥原以为纪录片只会引起地震亲历者的关注,后来才发现,它连接起那么多人。汶川记忆,还属于援助者、记录者,以及怀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想法的牵挂者。它是镌刻于中国人心里的国家记忆。

 

2018年给国家留下记忆的,还有援助泰国少年足球队脱离险境的中国民间救援队。一声“谢谢中国”,让中国民间救援队在国际舞台上熠熠闪光。

 

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洞穴专家、救援队队长王英颉说,这是他救援生涯中绝无仅有的体验——“最危险也是到目前为止结果最好的一次”。

 

他至今记忆犹新,最后一名中国救援队员走出洞穴、到黑板上划掉名字的那一刻(所有救援队员出洞后都需要去黑板上划去名字),“很安静、很平静” ,恰恰是一种援助的理想状态——救援队不分国界,齐心攻克难关。

 

最新后续是,包括王英颉在内的所有中国救援人员领到泰国尊享卡,可享受在泰国的长期居留权和国宾待遇。之后,他们还打算邀请该足球队来中国举行友谊赛,筹措资金用于开展减防灾教育。   

   


返乡者说
本报见习记者 殷梦昊

 

“岗二代”严余山语气轻快。他说,记者到访后的一个月,小岗村又有许多新变化,最明显的当属通往村庄的改革大道两旁的路灯。

 

新路灯和原先相比,亮度提高7倍,能耗降低7成,还集成空气质量检测、交通监测等高科技功能。如果试点成功,全村的照明设备将全部升级。而参与研发这款“智慧路灯”的,正是严余山的新公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严余山重复着这句口头禅。当了一年村官,他感觉小岗“一天一个样”,“关键是村民的思维方式变了,每个人都有了主动谋划的意识”。

 

推动乡村发展,上海创业青年汪星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为了“让乡村被看见”,2018年1月,他的团队初次尝试带一群城市“00后”去湘西开展乡土研学。迄今为止,共有30多个城市的300多名孩子参与其中。

2018年11月底,汪星宇带着“乡村笔记”团队赴大凉山为孩子们捐书。


就在这个月,他将带一批湘西的孩子来上海。“希望带乡村的孩子到城市看一看,帮助他们进行职业规划,而不是轻易辍学、进城打工。”汪星宇说。  

 
同样在坚持初心的,还有4年多前选择回老家植树造林的海归硕士刘晓。如今,他仍住在青岛梁家屯村旁的集装箱里,并打算继续住下去。好消息是森林面积拓展了200亩,年底树木的销售额预计能有200万元。
   

种树之余,他考上北京林业大学的博士,引进多家高校实验基地,还花了2万多元请一位日本设计师打造有机循环的地下厕所,生态理念一以贯之。
   

被星火般的返乡者“点亮”的村子还有更多。浙江富阳文村,建筑师王澍设计的新农居作为民宿,于2018年下半年正式开张。参与项目策划的90后村民朱逸超感觉,这个“网红村”的旅游淡旺季终于不再有显著区别,开始“留得住人”。绍兴嵋山村,陈仁林租下的旧屋刚刚修缮一新,和2017年十一假期相比,游客多了十倍不止。他感叹,昔日的“空心村”美了,也活了。对他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满怀希望
本报见习记者  张凌云

 

从2018年3月全国首家大龄自闭症患者职业教育学校揭幕至今,又有十余名大龄自闭症患者走进江苏常州这个校园。对于他们的父母而言,让孩子有一天能够过上自立而有尊严的生活,不再是奢望。
   

负责人杨建军告诉记者,与9个多月前采访时相比,学校里的融合教育已渐渐走上正轨。曾被普通学校退回的7、8名自闭症孩子,在学校里组成一个融合班,最重要的课程就是学习融入集体。
   

烘焙班的课堂上,剑剑有了更多伙伴。2018年12月10日,剑剑18岁生日,他亲手给自己做了生日蛋糕。他写道:“除了爸爸妈妈爱我,还有很多人爱我。”
   

有许多人,在努力追寻光的同时,也照亮他人前行的路。
   

将60万元捐款全额退还后,赵瑛杰的事例被媒体频繁报道。她却希望公众的关注点,不再是她与脊髓损伤的女儿星星,而是全国各地像星星一样因学舞致残的孩子。


星星在医生的帮助下做康复治疗。 赵瑛杰 供图

 

在北京治疗一年多后,6岁的星星终于回到大庆家中。2018年12月,大庆的最低气温降至-21℃,星星每天裹成厚厚一团,出门去康复训练。她没有喊过一声苦,因为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早一天走进校园。
   

同样满怀希望的,还有当初把白血病筹款机会让给新疆病友的西安人刘文道。儿子柱子做骨髓移植手术那一天,在刘文道手机软件里,被标记为柱子的重生日。刘文道告诉记者,如果一切顺利,今年3月,柱子手术一周年,全家就可以踏上回家的路。
   

2018年冬至,柱子给自己包了饺子,大口大口吃得满足。刘文道罕见地发了朋友圈,“生活要有仪式感”。
   

唐山“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致死案”刊发后不到两个月,2018年7月4日,朱振彪终于等来见义勇为行为确认书。“正义本就不该迟到。”那一天,朱振彪的律师周存鹏在朋友圈里写道。
   

2018年12月,张庆福、张殿凯诉朱振彪生命权纠纷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列入98号指导案例。裁判要点写明:“行为人非因法定职责、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实施阻止不法侵害者逃逸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见义勇为。”
   


微笑“重生”
本报记者 杨书源
   

“姐姐,你说我们住在哪里,年轻人多一些也安全一些?”小舒和记者谈论着与室友们即将启程的北京之旅,兴致勃勃,“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人,和朋友去那么远的地方旅行。” 
   

距离上次和小舒联系已隔半年,她与之前所见那个因家人遭电信诈骗而低落的女孩判若两人。情绪最激动时,她曾在微博里写下:想学徐玉玉自杀唤起公众同情。
   

小舒的微博已成公共空间,仿佛众多受骗者的“树洞”,供人倾吐。现今,她常把一些新近发生的电信诈骗案转发在微博上并做出评论,不再像半年前那样宣泄情绪。
   

她让记者看到了95后在经历现实世界的挫折后,热切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可能性。 
   

小舒所在大学出台了针对遭遇电信诈骗学生的援助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受害学生的案情会在征得个人同意的情况下匿名公布在学校的网络平台,起警示作用。“学校给了我们信心,遭遇电信诈骗不再是丢人、无处诉说的事。”小舒说。   
   

而对28岁的深圳乳腺癌康复者石冰冰来说,她的“放下”来自于舍弃。2018年12月25日,她告诉记者:“明天我终于要把在东莞的房子卖掉了。这场病,好像是起源于负担这套房子的超负荷压力。房子出手,压力也就随之烟消云散。”

2018年8月14日,石冰冰乳腺术后一周年,她在西藏和藏族孩子庆祝重生。 石冰冰 供图


由于石冰冰的争取,她原公司已有数千人参加体检。在抗癌时担任的不少社会职务中,石冰冰最热心的是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动“粉红丝带”。她想帮助更多和她经历相似的女性。 


然而,生活的光亮似乎总与黑暗比肩而行。2018年夏天,石冰冰终于实现了去西藏旅行的梦想,可就在入藏期间,她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她的朋友圈停更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她再次发出自拍,依然是微笑着。      
   

微笑活着,或许就是生者对逝者最好的慰藉。在普吉岛翻船事故中离世的海宁姑娘艾佳生前的汉服店“亦园”至今仍在营业,朋友们帮她打理,越来越多小城的人因为她而来到店里。小店仿佛成了一座不动声色的纪念馆。     
   


人间值得

本报首席记者 宰飞 
   

2018年冬至一过,北京的风冷得砭骨。屋里,却热气腾腾。佳瑞、佳琪小兄妹穿着薄毛衣,并肩坐在桌前。哥哥佳瑞7岁,小学二年级,做着正儿八经的功课——期末分科复习题;妹妹佳琪4岁,幼儿园中班,现在她不用再羡慕哥哥有作业做,她也有了习题本,里面有好多数字和小动物。
   

佳琪和同龄孩子一样爱说爱笑,小脸蛋胖嘟嘟。但与多数孩子不同的是,她戴着人工耳蜗:它形似线控耳机,一端夹在肩头,引出线,另一端贴在耳朵后侧头皮上。
   

佳琪是一个先天性聋儿。她家来自山东菏泽农村。两年多前,全家举债20多万元,给她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随后迁居到眼下的住所——位于北京北六环的前章村。在附近的康复学校,佳琪从不会说话,进步到第一次叫出“妈妈”,再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2018年5月本报刊登特稿《佳琪的耳蜗》前夕,她已完成术后康复,转入村里的普通幼儿园。
   

一个饱受命运捉弄的家庭似乎在渐渐转好。但厄运再次袭来:2018年9月,佳瑞也被查出听力障碍。老师发现他成绩下降;父亲张学建也察觉,儿子有时不大理人。带去医院一查,又是一个噩耗。“命运怎么那么不公平?”张学建一遍遍地问。

佳瑞(图右)、佳琪并肩做功课。 张学建 摄

 

幸而,人间温暖又一次将他们托起。就在佳瑞查出听力障碍的那个月,70多岁的徐大宏夫妇怀揣一张解放日报,不远千里,驱车从上海赶到北京,找到了文中女孩佳琪,并分别向佳琪和康复学校捐款。那时正值中秋,他们特地从上海捎去月饼。佳琪、佳瑞一声声甜甜的“爷爷奶奶”叫得老两口眼睛眯成了缝。“帮助别人,我自己快乐。”徐先生说。


最近,佳瑞戴上了助听器——这来自同病相怜的好心人。“你要把助听器当作好朋友,保护它、爱惜它。”张学建对儿子说。
   

佳瑞点点头。这次,他听得很清晰。    

栏目主编:林环 文字编辑:林环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编辑邮箱:eyes_lin@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