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苏步青留言勉励,谢希德买票参观,四十年前复旦学生做的这件事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
分享至:
 (2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8-12-23 18:54
摘要:谁也没有想到,当时一群二十几岁的大学生,借了两张桌子、四把椅子和一个分机电话在复旦学生宿舍一号楼117室创办的一个学生开发中心,居然会生机蓬勃地发展起来。

 

1978年,他们刚刚踏入大学校门,1984年,他们创办了第一个学生开发中心、第一个大学生沙龙……“我一直觉得当年在开发中心的经历影响了我以后的人生。”“一辈子从事新闻事业,也看着中国社会如何一步步走过来。”“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最想说的就是感恩……”昨天(22日),40多名复旦校友重返母校,讲述了他们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过的40年。

 

下午2时,校友们从四面八方纷纷赶到复旦管理学院史带楼9楼。会场内,几位主要筹划的校友早早到场忙前忙后,就像他们40年前组织学生活动时一样兴奋。签到牌上,一个个名字逐渐填满,每位出席的校友都戴上一条黄色围巾作为标志。他们大多在1980年代踏入复旦,如今早已在各个领域成为佼佼者。说起旧日往事,大家滔滔不绝。

 

校友合影

 

“我1978年参加高考,当时上海每个区选拔十人跳级高考,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个,跳级考上复旦。后来我凭借助学金读完四年大学,然后留校做老师,然后下海经商,可以说是知识改变了命运。如果没有赶上高考,我当年就要下乡插队了。”校友潘皓波第一个发言,在他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就是在复旦勤工助学的那些事。

 

校友潘皓波交流发言

 

那是1984年,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在全国刚刚兴起,学校组织学生们到深圳调研学习。“我们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深圳,看到创业潮在当地大学生中如火如荼地展开,有学生到食堂打工,有学生自己开洗衣厂。”潘皓波说,“改革既是名词,也是动词,我们不能做旁观者,要做开拓者,于是回来后我们就创办了复旦大学学生咨询科技开发中心。”

 

校友陆雄文,当年是学生咨询科技开发中心的第三任总经理,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院长

校友周明伟,当年是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现任中国翻译协会会长

 

谁也没有想到,当时一群二十几岁的大学生,借了两张桌子、四把椅子和一个分机电话在复旦学生宿舍一号楼117室创办的一个学生开发中心,居然会生机蓬勃地发展起来。那年暑假,潘皓波骑着新买来的自行车,每天跑十多家企业,联系勤工俭学的工作,整整两个星期,签订了11份合同,介绍了132人走出校门去工作,到浦江游船当服务员、到上海电影厂帮助剧务晒戏服、到上海美术广告公司做搬运工……

 

复旦学生咨询科技开发中心成立后在1985年一月一日上海人民公园举办“市民科普知识展”。从右到左依次为:李国平,历史系本科生,时任学生咨询科技开发中心副经理;马海波,电子工程系本科生,中心技术负责人;潘皓波,数学系硕士,中心总经理;张杰,历史系本科生,中心部门经理。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最想说的还是感恩,感恩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四十年前无法想象的。感恩复旦这所学府,虽然我的数学知识都还给了老师,但我还记得当年数学老师那一黑板漂亮的板书;感恩强连庆副校长和汪幼兰副校长为我们担保借款2万元,让我们创办了‘学生商店’,今日的‘教育超市’,苏步青校长当年还亲自到小商店购买一支笔,写下‘服务社会、服务学生、勤工助学、开拓立业’勉励我们;还有谢希德校长,她曾迈着不便的双腿,冒着寒冷,买一张五分钱的门票,参观由我们大学生在人民公园自行主办第一届科技普及展,推进了中心的发展……”

 

谢希德校长参加学生自助商店开张。从右到左依次为:潘皓波,数学系硕士,学生咨询科技开发中心总经理;余苏,历史系博士,中心副总经理;张宇红,管理学院本科生,中心总经理助理。

 

同在学生开发中心,校友闵昊则收获了另外一份“礼物”。过去,在学校当教授是否可以同时在公司担任总经理,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在学生开发中心,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做科研和做产业是可以相互融合的,这一直影响了我今后的人生轨迹。”对于如今身兼大学教授、半导体公司创业者、投资人等多重身份的闵昊来说,第一次从科研走向产业就是从学生开发中心开始的。

 

时任校党委书记林克给开发中心成立四周年题词。

 

1998年,闵昊担任复旦大学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年,他担任了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带领公司研制了第一枚国产非接触IC卡芯片,用于上海公共交通卡,并且研制了第二代身份证芯片。“开发中心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在学校认真做科研,同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产业上,为社会做贡献。我用30年时间证明了这个做法是对的。”如今闵昊还在研发RFID电子标签,未来或将帮助人们实现万物互联的终极梦想。

 

校友闵昊,曾任开发中心的技术副总经理,现任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上海坤锐电子科技公司董事长创始人

校友邓伟利,曾任大家沙龙经理,现任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

 

在复旦还有一个知名的学生组织“大家沙龙”,这是沪上首家大学生沙龙。1984年11月,大家沙龙诞生于复旦大学学生宿舍2号楼和3号楼中间一个不起眼的简易平房内。作为大家沙龙曾经的“常客”,当年创办校园刊物《复旦风》的张力奋回忆起大家一起喝着“淡得几乎没有味道的咖啡”,一边交流思想,或谈论时事,或观看画展影展,或参加专题研讨会,许多学术观点和思想火花就是在这里碰撞出来的。

 

大家沙龙纪念册

 

《复旦风》创刊号

 

1988年,张力奋离开复旦到英国留学,先后在BBC和金融时报工作。2015年1月14日,张力奋宣布辞去在FT中文网担任了11年之久的总编一职,这位曾在1980年代担任复旦新闻学院8413班辅导员的资深媒体人,决定回母校任全职教授。“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有限,我这辈子都在做新闻,也因此见证了中国社会和中国媒体如何一步步走过来。”

 

校友张力奋交流发言

 

说到中国媒体的发展时,他拿出一张1979年8月12日的《解放日报》。在头版有一则关于《一辆二十六路无轨电车翻车》的新闻,这条简短的交通事故消息获得了当年的首届“全国好新闻奖”。“在此之前,中国报纸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注重报道社会新闻,而这篇看似不起眼的报道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它使得中国媒体又往前迈了一步。”他指出,媒体建设要与时俱进,要与中国的经济体量、政治影响力相匹配。“作为媒体人,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还未完待续。”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