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孔子一生最狼狈的一次遭遇,差点被饿死,却活出了人生最高的境界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博 2018-12-23 06:30
摘要:大德不逾 小节不纵:孔子“厄于陈、蔡”到底是怎么回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受推崇的“圣人”。但人们只要提及孔子的生平经历,眼前往往会浮现出一位凄凄惶惶、到处奔波的身影。孔子在世之时曾积极入仕,参加国家政治活动,尽一己之力以宣扬文、武、周公的善政。据《史记》记载,孔子曾“干七十余君”,但在当时争于气力的时代,孔子的学说莫能用于世,同样也无法扭转周末的政治颓势。孔子还屡遭困厄,历尽艰难,他的这一人生际遇或者政治命运,似乎关联着他人生中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事件,这便是“厄于陈、蔡”。

 

“厄于陈、蔡”是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遭遇的最为险恶的一次经历。面对这种极端境遇,孔子表现出了谦和风范,为弟子阐明“穷达”之理:君子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孔子则回答以对待任何困境应有的态度——“君子固穷”。孔子一生讲求礼义廉耻,曾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样严格的行为要求,对面临困境的孔子来说是一次非比寻常的考验。通过“厄于陈、蔡”的记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门弟子在困境下所体现的“大德”与“小节”。

 

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及弟子一行周游列国行至陈国。是年,吴国攻伐陈国,陈向同盟楚国求救。楚昭王答应出兵相救,听说闻名遐迩的孔子正在陈国逗留,因此派使者以礼相聘,孔子本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原则,也打算答应楚王之聘,心中重燃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师徒遂整装出发,前往楚地。楚国大夫们听说昭王要聘孔子问策,纷纷对孔子所言心生忧惧,担心会殃及自身地位不保,故私下派出徒役去围困孔子。孔子一行刚出陈国过蔡地负函(已经属楚地)时,便遭到了阻拦。孔子等人被围困在荒郊,既无法前行,又无法和外界取得联系,整整七日未进主食,仅靠时有时无的野菜度日,“豆饭菜羹”仍“不足以接馁”,随行的弟子接连病倒。然而孔子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自己,在困厄中仍没有停歇地治礼习乐,并继续向弟子们讲学授业。

 

这天,就连个性张扬、善于言辞的宰予都已经疲惫的无法说话了,孔子还在屋里不停地弹琴唱歌。颜回正在室外择野菜,子路和子贡问道:“先生被赶出鲁国,在卫国和宋国接连遭到羞辱,现今在陈、蔡两国又陷入困厄的境地。可是先生还不停地弹琴跳舞,不曾中断过乐声。君子不知道羞耻竟能到如此地步吗?”颜回没办法回答,只好进去把这些话禀报孔子。孔子听后变了脸色推开琴,长叹一声说:“子路和子贡真是见识浅薄的人。叫他们进来吧。”

 

子路和子贡进到屋里。子路说:“像您现在这样的处境可以说是走投无路了!”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君子通达于道叫做通达,不能通达于道才叫做走投无路。如今我信守仁义之道,而遭逢乱世带来的祸患,这是适得其所,怎么能说是走投无路!因此,我反省不感到愧于仁义之道,面临危难也没有丧失自己的德操。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陈、蔡之间的困厄,对于我来说恐怕还是一件幸事啊!因为君子不在困厄中历练,就无法成就功业;刚烈之人不经受困厄,他们的品性就不能得以彰显。当年,汤王困于吕,文王禁于羑里,秦穆公被困于崤,齐桓公困于长勺,晋文公困于骊氏。怎么知道不是在危难之时他们才开始发愤励志的呢。”孔子说完后威严地更换了瑟来奏起音乐,子路兴奋地拿着盾牌配合着跳起舞来。子贡说:“我真不知道先生是如天般高远啊!”

 

得道君子,穷困快乐、显达也快乐,所乐的并非穷困显达。穷、达并无二致,就好似寒暑风雨的节序变化而已,所谓“穷达终由命,风雨两由之”,但是道义的获取,并非只有处于贫困才能得到,而是因为孔子看到了在“行道”过程中,必然会有人生经历的沉浮,因此,在贫困中仍能坚守道义,“大德不踰”,不改气节,是孔子所尤为看重和称道的,“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不仅自身坚守道义,对弟子仍是谆谆教诲。这一日,孔子看到弟子疲惫难熬,有的已经有了不悦之色,便趁机与弟子们沟通。他先召来子路故意问道:“我所宣扬的文、武之政难道真的行不通吗,不然为何会遭受今日之厄呢?”子路听后心中忿然,面露不悦地说:“君子不应该遭受困厄。”他停了停又说:“难道是先生还不够仁德,人们因此而不信任我们?还是先生您不够睿智,所以我们想不到前进的办法?而且我以前听您说过:‘行善之人,上天会给他们福祉;作恶之人,定会受到上天所降的灾祸。’如今您积德行义,为何还会陷入如此境地呢?”

 

孔子看到子路困惑不解,于是说:“你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坐,我来告诉你。你以为仁义之人必然会受人信任,如此则伯夷、叔齐就不会饿死在首阳山;你以为睿智之人必定受用,如此则王子比干就不会遭受剖心;你以为忠诚之士必定会得到回报,如此则关龙逢就不会遭到刑杀;你以为进谏之人必定会被听从,如此则伍子胥就不会被杀害。更遑论叶公子高一辈子不做官,鲍焦抱着树木而哭泣,介子推被火焚而死……由此可见,君子学问广博,谋略深远没有遇到好机遇的人很多,怎么会只有我一人呢!贤与不贤,是个人的材质所定,遇或不遇好君主,是由时机所决定。芝兰生长在山林深处,并不因为无人欣赏而不吐露芳香,君子应当修习德性,树立道义,不因为困顿穷贫而败坏节操。做或不做是个人之事,生或者死,那是由上天安排。”子路听后若有所思,躬身而退。

 

孔子随后又叫来了子贡,问了跟子路同样的问题。子贡言道:“先生的抱负宏阔,思想又博大精深,因而天下之人不能接受您,为何您不委屈自己以从世俗人所求呢?”孔子哀叹说:“端木赐啊,擅长播种的农夫不一定就长于收割;能工巧匠的制作也并不能每合人心意。君子坚持所守,修习道德,主张有据,不一定就会被人接受,现在你不反省自身所缺,完善德行,反而为迎合世俗而被动求容。端木赐,你的志向不远大,思虑也不够长远啊!”子贡羞愧而出。

 

颜回最后一个被召入,孔子仍然问了相同问题。颜回说:“先生的主张博大精深,因此天下都不能接受。即使如此,您仍身体力行去实践宣扬,世人不任用您的主张,应该是各国君主应该感到羞耻的事,您不必如此忧愁。不被推行,才显示出君子的本性。”孔子连连赞许,欣慰地说:“真是至理啊。”

 

就这样又过了几天,眼见老师的身体渐渐消瘦,有些弟子已经体力不支难受煎熬,几位大弟子开始共商对策,最后子贡自告奋勇愿为众人犯险。子贡携带上了随身的财货,偷偷来到兵围虚空之处,向山野村夫换取了一石米,急忙返回。颜回、子路二人接过粮食,急忙在一间破屋之中生火煮饭。子路临时有事离开了一小会儿,不料饭食将熟之时一块烟灰落入锅中,颜回想把这块饭丢弃,又可惜来之不易,于是将弄脏的一部分挑出来自己吃掉了。子贡此时正在不远处的井边,正好看到了这一幕,以为颜回在偷吃,很不高兴,便悻悻地去见孔子,说:“穷困之时仁义正直之人会改变他的操守吗?”孔子说:“改变操守怎么还能称得上是仁义正直呢?”子贡又问:“颜回会不会在穷困之时改变他的节操?”孔子坚定地说:“一定不会。”于是子贡将所见之事告诉孔子。孔子心中依然坚信颜回,于是说道:“颜回修德立行我是了解的,虽然你说看见了颜回窃食,但我仍然相信颜回必定不会无缘无故就败坏操守。你且将颜回寻来,我来问问。”

 

颜回入见孔子,孔子言道:“前几日我梦到先人,这是祖先在保佑我啊,你做好饭先拿来,我要用它祭祀祖先。” 颜回听了,马上恭敬地对孔子说:“刚有烟灰掉入饭中,想不管它,但有碍食用;想将它扔掉却又觉得可惜,于是我将弄脏的饭粒捡出来自己吃了。吃过的饭再来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孔子说:“你做的对!换了我,也会将脏了的饭粒吃掉。”颜回告退以后,孔子环顾其他弟子说:“我对颜回的信任,可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从此,大家对颜回更加敬服。

 

在众多弟子当中,孔子最为赞赏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安于贫困,在困厄中仍能秉持道义,不动摇操守,一般人难以做到,但颜回却做到了,故谓“孔颜乐处”。这里通过颜回洁身自好的情形,更表现出孔子的品德:小节不由纵,大德必不逾。“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而不犯于义。”

 

孔子在政治上是不得志的,一生栖栖遑遑,周游列国途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更不可胜数,但孔子志怀高远、乐观积极,对于理想坚毅不挠,不为贫贱所改,充分体现出孔子谦谦君子的品性。后世许多人在不得志之时,亦常以孔子的遭遇相比附,以期自励。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