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上海参事吴大器:他“半路出家”,但上海金融多个“首创”案例都有他的贡献
分享至:
 (1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曹飞 2018-12-20 06:31
摘要:他亲历了浦东以及陆家嘴在上海自贸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

 

申城智囊与改革开放40年⑧

上海参事吴大器:他“半路出家”,但上海金融多个“首创”案例都有他的贡献

 

文/曹飞

 

翻开40年前的陆家嘴地图,很容易就能看到一条名叫“烂泥渡路”的道路。只有四个字的路名,言尽了浦东当年的落魄与狼狈。当时,“烂泥渡路”两边几乎都是破烂厂房和棚户区,一到雨天,水漫泥路,恰如其名。

 

现在,“烂泥渡路”已经更名为“银城中路”,摇身一变成为陆家嘴金融城这一上海最寸土寸金区域的核心。道路两旁屹立着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等摩天大楼。

 

四十年时间,沧海桑田,陆家嘴还只是浦东巨变的缩影。在参事吴大器看来,就如同“送”他上大学一样,这一切的背后都有改革开放的身影。

 

改革开放40年,对于看着浦东、陆家嘴“平地高楼拔地起”巨变的吴大器来说,颇多感慨。“浦东、陆家嘴的金融情怀,就是改革的情怀、开放的情怀”。

 

吴大器,现在是市政府参事、金融经贸组组长。除此以外,他还是民盟成员,曾先后任上海电力学院副院长、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浦东新区人大副主任,曾任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二十余年……

 

会计、电力、金融……涉猎的领域虽然广泛,但每一个领域,他都做出了不斐的成绩。虽然并没有全程经历陆家嘴从烂泥路、工厂码头、低矮平房,变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全过程。但从2004年起担任上海金融学院副院长以及2007年起担任了十余年的浦东新区人大分管财经工作的副主任,他亲历了浦东以及陆家嘴在上海自贸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全面深化改革的全过程。

 

 

 

上海自贸区将酝酿4.0版建设方案 助力“一带一路”

 

上观新闻:改革开放40年来,金融行业在上海的发展、地位、重要程度等?

 

吴大器:我体会,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的金融行业直观地展示了这座国家最重要的经济都市面向世界,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昂首阔步的前进步伐。金融行业画龙点睛地起着对现代服务业的引领和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在上海争当全国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建设进程中,金融行业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也是上海“五个中心”和新时期三大任务实现的核心元素。

 

上观新闻: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已有五年时间,自贸区制度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果?

 

吴大器:2013年9月29日,为了更好地面向世界改革开放,我国在外高桥保税区港区、浦东机场原有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础上,先划定了28.78平方公里,这是上海自贸区的一期。一年以后又将上海浦东的120平方公里作为试验区域。

 

从一期试验到现在已经五年多时间。上海自贸区攻坚克难,围绕制度创新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于未来的目标,第一是继续进行制度创新;第二是对于国家在制度、体制上没有做过的事情进行探索;第三是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一起,推动上海自贸区的新片区建设。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上海自贸区初步形成了一个面向全球的创新试验体系。我将其归纳为“一二三四”。“一”是指一个原则,即服务国家倡议,或者说国家战略;“二”是二组关系,意为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从当前运作的情况来看,实际上两组关系的制度构架是在循序优化过程中来动态平衡的;“三”意指创新试验体系,主要是围绕“放管服”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自贸区创新试验,特别是这三个方面所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四”则可以归纳为:清单、标准、规范、递进。清单指的是负面清单,当前已经缩减到48条。

 

上观新闻:您在多个场合提到上海自贸区应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

 

吴大器:上海自贸区与“一带一路”之间一脉相承、方向一致且关联融合。上海自贸区的起步,正是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一带一路”之时。五年来,这一倡议已经深入人心,得到了相当多国家和地区的响应。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个提法很重要。上海自贸区正在酝酿的4.0版建设方案,肯定会与“一带一路”倡议联系起来,重心将会发生相应变化。从这个角度看,上海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万众一心再出发。

 

吴大器在2014年上海市两会上建言上海自贸区建设

 

从路径来看,制度创新是载体,制度创新的载体在自贸区。上海科创中心和自贸区联动,在新情况下是三箭齐发。从路径来看,叫经贸合作、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交流和培训、友好城市和跨国公司合作。第一,经贸合作要突破;第二,金融服务要支撑;第三,基础设施是重点;第四,人才交流和培训是纽带;第五,跟友好城市和跨国公司合作。另外,关键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如何坚持上海的优势很重要。其次,上海如何发挥好“四个中心”、如何发挥好“科创中心”、发挥好自贸区的国家战略的叠加效应。

 

如系统对接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坚持多边贸易、构建多层次贸易和投资网络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都是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措施。其次,将自贸区的创新试验体系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规则对接进行相应的谈判,通过相应的合作发展来展现中国对外开放。比如,上海如何放宽境外投资备案的权限,建设好“一带一路”各个地方的商品保税发展中心;上海如何进一步在自贸区文化服务贸易基础的功能来建设好“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海外促进中心、来推动“一带一路”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如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服务,即双向经贸投资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更着重科创合作、人文合作,比如说在互联互通行动上,要明确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来畅通内外连接的渠道等。在科技创新合作当中,明确了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在人文合作交流行动上,上海特别要将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创建到更好的程度,包括文化艺术、教育培训、生态医疗、旅游资源、旅游体育。另外,还要通过智库的研究优势、网络优势和资源优势在合作的优势互补、资源互用、信息互通,推动成果共享、奉献智力支撑。

 

上海金融发展的特征是追求“双高”

 

上观新闻:您本科学的会计学专业,也一直提倡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会计体系建设应同步推进,对此如何看待?

 

吴大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必然要有全球较高的会计地位来支撑。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构建与之相匹配的会计生态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一方面,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变革历程看,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轨迹和会计中心转移的轨迹高度吻合。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会计水平并不高,与会计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的知名度还很低。根据美国著名职业辅导机构Vault的统计结果显示,从有关年份看,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无一进入全球40强,咨询公司也无一进入全球50强。显然,这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相协调。

 

要利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一契机,加强会计体系建设。我曾经建议,从会计生态系统中的经济主体层次来看,需要针对不同经济主体从不同的着力点入手,加强各自的会计运作体系建设。而从会计生态系统的信息沟通媒介层次来看,需要加快会计信息标准化,以及信息在各经济主体间自由传递的进程,充分运用好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同时,上海可积极发展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和咨询机构,使这些中介机构既熟悉新兴金融产品,又掌握最新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风险评价、资产评估等专业知识,打造自己的国际品牌。

 

吴大器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作“区块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演讲

 

上观新闻:您负责主编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下称“蓝皮书”)已经连续发布12年,谈谈主编蓝皮书的心得?

 

吴大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蓝皮书》从2006年开始编撰,已连续发布12年。12年来,上海也发展成为国际上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金融发展环境最佳的城市之一。

 

蓝皮书刚开始主要是以年鉴的形式发布。从2009年起,我开始担任执行主编。我们觉得简单的实时记录不能对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起到比较好的作用。因此,我们对蓝皮书进行了改版,最终形成由三个模块组成的结构。第一编还是年鉴;第二编是对当年度上海金融特别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第三编是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开放咨询平台上的建言献策篇。

 

在12年编制蓝皮书的过程中,我们日益认识到发挥该书“资政启民”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编年体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蓝皮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并积极投入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去,发挥“启民”的作用。同时通过对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系统性研究,积极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建言献策,发挥“资政”作用。

 

经过十余年蓝皮书的观察和梳理,我们得出,上海金融发展的特征就是追求“双高”,也就是努力立足国际金融中心的“高原”,努力攀登国际金融中心第一方阵的“高峰”,而且始终不渝、持续向前。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唯一标准

 

上观新闻:如何看待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上海承担的其他几个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

 

吴大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绝不是一次孤立的单兵突进,而是融合上海承担的国家责任使命体系中的联动共生与系统集成。我们在2011年的蓝皮书专项中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会计功能及证券市场融资担保等与金融中心融合发展做了系统梳理,也优化了协同共进的路径和方法。

 

2014年的蓝皮书专项中我们选择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自贸区建设和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这三项国家战略的关联研究。我觉得这种使命型的国家战略在上海推进存在着联动共生的必然逻辑,这三种联动在天时地利人和上也有递进的感应,我认为这是特有的“三明治”现象,也是上海责任的集中体现,更是上海金融制度创新、功能延伸、产能拓展的使命优势。我觉得三者之间不能孤立看待,而是可以联动发展、相互促进,就像一块‘三明治’一样。眼下,我会更多关注这种‘三明治’联动。”

 

上观新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直备受关注,您如何看?

 

吴大器: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参事室一位专家认为2009年国务院决定试行跨境贸易下的人民币结算以来,应该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人民币距离国际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这点我们一定要清醒。

 

从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海外地区看,现在出现了比较好的形态,人民币周边化的特征比较明显。而人民币国际化受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相对比较大,所以人民币的贬值总体上是不利于我们国际化的进程。而人民币国际化能否成功,我们意见也是一致的,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的发展。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主要是六个方面,我建议可以看一下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的报告,数据非常详实,可以从中做一些比较。这六个方面是经常项目、金融与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境外机构进入中国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情况、人民币国际债券、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等内容组成。这个在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当中非常清楚。

 

我觉得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是重要的内容,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现在有人说你2020年人民币能不能国际化,这是唯一的标准。我认为这是重要的标准,但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也相信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应该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坚强支撑,这条是很关键的。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看,我看进展方面的数据来看还是比较充分的。比方说从经常项目看,2016年用人民币清算金额结算的金额达到5万2千3百亿元,占整个中国结算21.5%,结构上五分之一。

 

率先提出“业界共治”

 

上观新闻:“业界共治”是在您担任浦东人大副主任期间落地的,谈谈这一过程?

 

吴大器:我们很早就已经提出,陆家嘴金融城体制建设应该加快探索业界共治。2007-2017年,我担任浦东新区人大分管财经工作的副主任,在多年的工作中,陆家嘴调研去的非常多。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国际惯例中的业界共治在我国强调不多。最后在调研、视察、比较、国际借鉴、论证等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陆家嘴金融城体制一定要加快业界共治步伐,法定机构、公共治理、制度创新,浦东要先行先试。

 

2016年8月,陆家嘴金融城揭牌,上海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正式挂牌成立,在全国首创“业界共治+法定机构”公共治理架构。

 

吴大器出席第三届陆家嘴金融文化节开幕式

2016年6月,浦东新区人大还专门通过了《浦东新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陆家嘴金融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提出,浦东新区探索金融城体制改革,应当借鉴国际国内经验,结合金融城功能定位,深化制度创新,构建“业界共治+法定机构”的公共治理架构,由区政府联合业界发起设立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依据《决定》设立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

 

到现在我们回忆这样的先行先试,实际上是一个空前的实验。为国际通行的法定机构的实现路径,开创了一个空前的实践。

 

所谓“业界共治”,就是为充分实现业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生态链等方面公共治理的意愿,发挥业界在产业发展、行业自律、密切与政府部门沟通交流的作用。为此,浦东新区人民政府联合业界发起设立了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作为金融城业界共治和社会参与的公共平台,通过区域内业界共治的模式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金融城的发展。

 

上观新闻:您很早就提出上海要建立金融法院?

 

吴大器:是的。今年8月,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上海金融法院是中国实施金融战略的重大部署,是完善金融法治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对于正在全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来说,金融法院的诞生正当其时。法院成立后仅仅一个月时间内,就受理案件728件,标的总额达103亿元。

 

金融越发展,产生纠纷需要调解仲裁的事情就越多。不过,由于金融的专业性,如果不从金融的系统进行提升,很多人并不熟悉。

 

我很早之前就曾与各层面的金融办沟通过,建议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中心区域浦东新区设立浦东新区金融法院或者金融审判庭。后来专门设立金融法院,也说明了国家与上海的魄力。

 

上观新闻:对于陆家嘴集聚概念,您如何评价?

 

吴大器:我在多次场合上都讲过陆家嘴集聚的概念。陆家嘴是上海金融的品牌象征。我觉得上海一定要有自己的金融品牌,而陆家嘴已经走出地理位置的概念,成为上海金融的代名词。陆家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是上海金融对标国家战略的核心体现。

 

目前,陆家嘴金融城应该是上海金融核心的重要象征,并且已经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扩展到了北外滩,黄浦等地区形成一个大金融城的格局。

 

从狭义的角度看陆家嘴金融,永远是单项,如果从金融宽阔的视野看陆家嘴,实际上,陆家嘴金融业辐射、发展、成长应该向要素齐全、门类完备、融合孵化、相互支撑、国际元素、筑牢底线拓展。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