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饶曙光评《春天的马拉松》:新时代·新农村·新表达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饶曙光 2018-12-20 07:05
摘要:《春天的马拉松》顺应当代观众的观赏诉求,探索新的“家国同构”叙事模式,或许能成为国产英模电影在社会效益和市场观众之间实现通约的路径。

 

长久以来,国产主旋律电影尤其是农村题材影片囿于创作理念、艺术表达以及工业体系、市场结构和传播路径多方面的结构性问题,难以与观众群体尤其是年轻观众形成有效互动。近期涌现出的部分农村题材主旋律电影,作为价值表达与商业策略成功结合的新示范,是国产电影创作厚积薄发、产业市场调整转型及主流观众培育引导等多种诉求,相互交汇、碰撞、融合的必然产物。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力作,《春天的马拉松》集中展示了当下农村基层治理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人民当家做主的农村新貌,也塑造出一个敢作敢为、有情有义、有纪律有担当的年轻基层干部形象,是一部为时代立心、为民族铸魂、为人民抒情的现实主义英模片,在谱写新时代农村风貌上有着新思路、新探索、新表达和新呈现。

 

《春天的马拉松》的叙事模式遵循生活逻辑,又极富戏剧性。影片的核心剧情取材于浙江宁海推行《村级权力清单》(简称“36条”)过程中的真实故事,讲述了热情为民的村长方春天在筹备接待莅临本村的一场国际山地马拉松分站赛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涉及村级公务、村民管理及氏族关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棘手问题,他代表集体和个人所做的选择与坚守,引出了中国东部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振兴中的生动故事。核心情节点是方春天因拆包工程违反了规矩,虽其意愿出发点和结果是好的,还是受到处罚,在反思问题认识错误之后,他依然不改初心,为人民服务。这种戏剧情境的设置,恰恰让“规矩”(即“36条”)的意义凸显出来。“36条”是浙江宁海从2014年开始推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基层治理的政策范本,也是本片的创作基础。《春天的马拉松》通过影像化的方式使之具备感召力和感染力。

 

影片尝试寻求一种注重艺术规律和尊重当下观众接受心理的表达方式,力图建构叙事逻辑的合理性与情感表达的准确性,为承载意识形态功能的英模片,从人物行为到语言层面与观众之间建构有效的沟通路径。脱胎于“36条”核心内容的表述,即“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已被正式写入中央文件,而本片正是以各具特色的性格角色和高度电影化的手法,为这一响亮的基层治理口号作了电影化的注解。

 

 

从类型角度而言,《春天的马拉松》是继《钱学森》《杨善洲》《郭明义》等作品后,国产英模电影的新探索和发展。影片在叙事上有效调和了团体价值和个人利益。主人公敬业爱岗,从国家公义角度无私奉献,秉公爱民。另一层面,影片没有陷入以往英模形象的窠臼中,而是刻画出一个具有高度家庭义务感和责任感的丈夫、父亲形象。人物塑造既尊重了党性,也尊重了爱情、亲情,突破了以往英模片往往重点书写公义大爱,却忽略了日常情感的弊端,主人公的形象也因此更具人格魅力,更令人信服。中国电影一贯有着“家国同构”的创作传统,以往的创作往往是由国及家,家庭、家庭生活被推至后景甚至模糊处理,《春天的马拉松》则尝试创作转型、顺应当代观众的观赏诉求,这种由家及国,探索新的“家国同构”叙事模式,或许能成为国产英模电影在社会效益和市场观众之间实现通约的路径。

 

《春天的马拉松》是上海重点扶持、长三角协作共拍的电影,体现出区域电影产业联动的特征,也是沪浙两地加强深度文化合作取得的可喜成绩。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影坛曾于农村题材建树颇多,《李双双》《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等都是上海创作的农村喜剧代表作品,这些经典作品反映了各时期国家政策带给农村的巨大改变,同时也涌现出李双双、牛百岁这样的经典喜剧形象,以及喜旺、田福等颇具魅力的“中间人物”形象,为国产喜剧电影的戏剧性表现提供了巨大空间。上海尚世影业出品的《春天的马拉松》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作,延续了上海电影在农村喜剧创作上的优良艺术传统和浓烈海派艺术风格,庚续传统的同时也锐意创新,充分调动现代艺术规律、艺术技巧,从剧本、表演和视听各层面努力尝试突破以往农村题材电影的模式,以强有力的戏剧矛盾、充满现实感的人物塑造和与时俱进的电影语言强化了叙事感染力,避免了概念化、空洞化。

 

 

在人物刻画方面,张铎饰演的影片主角方春天是新时代的村干部代表,对于养育自己的乡村土地有着深深的爱,在城市事业有成后义无反顾回到家乡,不改初心,为民服务,是一个敢作敢为、有勇有谋的现代中国年轻基层干部形象。郑昊在片中进行了颠覆性的出演,将反面角色的私心演绎得入木三分,与马副镇长、包工头一起形成了影片的群丑像。影片在视听调度上也注重电影感的营造,尤其方春天宴请马副镇长一场戏,将酒桌上的斗智斗勇与舞台上的生死相搏交叉剪辑在一起,以动喻静,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春天的马拉松》是一部全新的现实主义风格农村题材电影。电影聚焦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初心,展现了南方农村物质富裕后的新型农民对精神富裕和制度建设的追求。电影取景于浙东地区,展示出江南优美的生态环境、深厚的特色文化、热情的待客之道,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在影片中得到充分展现,将我国新时代乡村的最新改革成果展现给观众。影片不仅关心基层民生疾苦,体现事理人情,也具备真情实感和责任担当,更有深度思考力和敏锐洞察力,以深厚的现实主义品格展示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基层治理取得的有效成绩。在以戏剧化的类型叙事提升观赏价值的同时,影片也实现了时政宣传与商业平衡的新思路,无疑为主旋律电影创作的主流化路径作出了有益探索。

 

作者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

本文由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剧照版权由上海尚世影业专供上观使用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伍斌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