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32.75%的学生在网上受到过陌生人搔扰,如何让网络原住民“明辨是非”?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18-12-13 18:49
摘要:调查显示,有42.1%的学生在学龄前(4-7岁)就己经开始接触网络,到了10岁,接触网络的学生数高达到85.8%。从上网时长上,每天通过使用手机、电脑、IPAD等媒介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有85.3%。网络媒介己经成为伴随未成年人成长的“必需品”。

人类文明发展到当今时代,互联网搭建了一个世界性的信息交流平台。“上网浏览”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学习、工作的方式,如何引导未成人年的网络生活成为紧迫的、全新的、世界性的教育课题。

 

12日,以“科创时代的教育使命——网络素养教育”为主题的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市杨浦区举行。英国、新加坡、加拿大、丹麦、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尼日利亚、新西兰、俄罗斯、肯尼亚、越南等国家的代表参与了讨论。

 

 

“网络原住民”年龄前移

 

在科创时代,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具有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与便捷性,倍受广大未成年人青睐,网络必将对未成年人的知识能力学习、思想道德建设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但是,现代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有不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因此,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应运而生。

 

杨浦区学习办主任、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顾登妹在会上分享了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网络接触、参与、控制、课程等维度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杨浦调查”。

 

2018年10月,杨浦区对区内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学段学生为对象随机开展了网络素养现状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5个部分:网络接触、网络参与、网络认知、网络控制和网络课程。调查显示: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网络媒介在家庭的普及,未成年接触网络媒介己成为普遍现象。调查显示,有42.1%的学生在学龄前(4-7岁)就己经开始接触网络,到了10岁,接触网络的学生数高达到85.8%。从上网时长上,每天通过使用手机、电脑、IPAD等媒介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学生有85.3%。网络媒介己经成为伴随未成年人成长的“必需品”。

 

从数据上看,有73.75%的学生拥有自己专属的网络媒介产品(如电脑、IPAD、手机等),12.5%的学生使用家长的网络媒介产品,只有3.75%的家长不让学生使用网络媒介产品。调查还发现,有半数以上的被调查学生是通过手机上网,手机已经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重要渠道。智能手机的普及一方面为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管控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难度。

 

 

网瘾家长需承担责任

 

调查显示,使用微信、QQ社交(84.8%),在线听音乐、看视频(78.0%)和玩网络游戏(68.8%)是学生使用网络占比最高的3项活动。而新闻、邮件、搜索及网购等在未成年人的网络应用中占比不高。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上网会有“弊大于利”的结果。在“你一周或更长时间不能接触你常用的网络媒介,你会怎样?”这一选题中,25.2%的学生会有失落感,6.7%的学生觉得自己与外界失联,甚至4.2%的学生会感觉焦虑不安,难以正常生活。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成长路径、丰富的可选择资源,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安全隐患。数据显示,有45.6%的学生很少甚至从不使用杀毒软件;有38.9%的学生在网上遇到过虚假宣传、诈骗等;32.75%的学生在网上受到过陌生人搔扰;有28.9%的学生在网上受到过别人吐槽、嘲笑;有11.8%的学生观看过暴力、色情等网络内容。

 

顾登妹指出,家庭网络素养教育不力使得未成年人的网络行为缺乏正确引导,“父母一代成长于传统媒介时代,因此自己的网络素养水平有限,亦没有实施有效的教育引导,自己也没有成为孩子网络媒介行为习惯的好榜样。”她展示的调查数据显示,72.9%的家长有玩手机的习惯,只有21.7%的父母在家看书,微信和网购是家长们离不开手机的主要原因。“我们的学校网络教育也是缺失的,”顾登妹说,“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孩子表示对网络课程感兴趣。但我们的教育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缺乏信息辨别、网络规范、修养审美等网络素养的整体规划和课程。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缺失,学生往往通过自我学习和感知摸索,因此网络素养不高,不专业。”

 

与会专家达成共识,人类不断面临迅速变化的环境发展,各领域大量出现颠覆性技术,个体适应生活变化,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网络素养正是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必要素养。“数字原住民”一代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来新挑战。面对新的问题,一味“封堵”和“限制”失去意义,积极科学引导,健全完善规范和政策,是保护未成年人并帮助他们适应和引领时代的关键。

 

 

网络素养教育“变堵为疏”

 

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专家也分享了各自不同的经验。沉迷于网络似乎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难题。英国学者约翰·马尔柯姆·贝恩斯说,在英国医学院,有一个现象值得警惕:这些未来的外科医生们已经无法握紧手术刀了,因为他们用触摸屏的手机太多了,已经影响到了作为医生必备的“精准度”。

 

而新加坡教育家林丹文也说,新加坡从2005年开始在学校教学中引入平板电脑。但是,现在发现由于这个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期,很容易因为缺乏自制力而成为“网络游戏”的牺牲品。“曾有学生开学不到三个月,电脑就因为方向键失灵而送修,调查发现,这是玩游戏导致电脑产生了‘后遗症’。因此,学界一直在讨论,究竟该如何让学生具备在网络上‘安全成长’的意识和能力。”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新保敦子称,在网络中成长的日本新一代也遭遇无法明确辨别物理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的差别的问题,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缺乏直接的生命体验,难以感悟生命的珍贵。

 

对此,日本中小学已经将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生命教育”提上课表。她介绍说,日本小学会要求一年级的学生接触小动物、二年级学生接触新生婴儿、四年级学生接触残疾人和老人,通过多种方式唤醒孩子们对生命的认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顾登妹认为,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素养教育已经势在必行。“一方面,现代网络技术和传媒行业不断开辟新的领域,迸发出无限的资源信息,对我们的生活也是无孔不入地渗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和网络媒介的普及,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学习己经离不开网络。另一方面,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心智尚不成熟,没有十分明确的判断标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很容易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她建议,学校可以把网络素养教育引入课堂,通过系统科学的课程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接受相关知识理论,增强对网络的理性分析和科学运用能力。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徐瑞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内文图片由杨浦区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