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聚焦|《大浦东》:不止有热血沸腾的陆家嘴金融故事,还有热气腾腾的上海生活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8-12-12 06:16
摘要:上海出品《大浦东》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 

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作品,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二十一世纪威克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礼傲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大浦东》,昨晚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  

 

死抠细节,打造一部真正接地气的上海精品

 

“时间只记住精品,艺术只承认一流。”《大浦东》的导演王义明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用这句话来总结这部剧的创作理念,“希望《大浦东》能真正走进观众内心,让全国亿万观众通过这部剧能了解浦东,了解上海人,爱上我们的上海。”  

 

《大浦东》在央视一套开播前的最后一个下午,王义明依然“孵”在北京的机房里,为《大浦东》最后几集的后期播出效果精心调整。“这部剧是大家精诚团结、全力以赴的结果。我们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技术手段,用力争完美的态度完成这部作品。” 

 

王义明的家在黄浦区,中学先后就读于浦东的乳山中学和风雷中学。“中学住校,每周一早上轮渡过江,周六再坐轮渡回家。”王义明回忆,乳山中学附近就是当年浦东的最高建筑——五层楼的消防瞭望塔,塔的周围是一片农田。而风雷中学所在的区域,就有陆家嘴当时著名的烂泥渡路,一到雨天,泥泞不堪,也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浦东开发开放之后,当初的“烂泥渡路”早就变身为宽敞、平整的大马路,曾经的最高建筑“五层消防瞭望塔”的记忆也早就被摩天大楼刷新。  

 

《大浦东》将王义明亲身感受到的这一变化记录其中。“我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上海发展、浦东腾飞的亲历者和受益者,能有机会创作一部反映自己家乡变化、人民走向幸福的作品,是我多年来的夙愿,更是责任。”  

 

然而,镜头要拍下今日浦东的繁华并不难,要复现昨日浦东的味道,成了摆在剧组面前的难题。“《大浦东》要还原陆家嘴、浦东洋泾老街的风云变幻,要复刻那些早已消弭在发展中的上海老痕迹,是挑战也是责任。”王义明介绍,现在的浦东早就没有洋泾街了,为此,剧组在松江盛强影视基地搭建了一条街,参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洋泾老街,以1:1的方式实景搭建。“老街上有当时浦东人熟悉的公用电话亭、老虎灶、弄堂、剃头店、廉价出租房等,还会有‘老街坊’‘老娘舅’‘四眼’等带着市井气的邻里称呼。老上海人拎马桶、煤球炉上摊蛋饺等场景也都会复原。如此一来,改革开放、浦东开发带来的民生改善,也能从剧中自然流露。”  

值得一提的是,王义明要“盯”的后期制作里还有一个很多人都没注意到的细节。“我们拍了很多上海的外景,虽然这些房子都是符合剧情需要的老房子,但这些房子外面有不少分体式空调。我了解下来,上海在1993年之前没有分体空调,都是窗式空调。所以我们在后期中把不符合年代逻辑的空调外机都‘擦’掉了。”  

 

在剧本的基础上,他调整了一些细节,让《大浦东》更经得起本土观众的审视。“剧本写得很好,但是因为编剧不是上海人,所以在一些生活细节上可能不够‘上海’,比如上海人的早饭往往是泡饭、油条之类,而不是包子;又比如,上海人过年时习惯摊蛋饺,而不是包饺子。”  

 

为了更符合剧中角色的气质,《大浦东》启用了较高比例的上海本土演员,包括张芝华、姚安濂、周野芒等。“一开始接到任务,我就提出,尽量多用上海演员或者对上海有更多了解的演员,比如毕业于上戏的演员或在上海生活过的演员。”王义明透露,《大浦东》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演员人数大概占到总数的60%至70%。此外,王义明对演员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据剧本所提供的基础,结合自身体会把握好人物的基调、人物关系,把平面形象变为立体形象,塑造出有血有肉的性格鲜明的个体人物,抓准人物的性格、情感、命运、关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排外”。相反,《大浦东》要表现的,正是上海这座移民城市“海纳百川”的气质。王义明说:“《大浦东》塑造的是一批金融人才的群像,他们中有上海人,有北京人,也有来自其他省市的年轻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的城市特质。这部剧以大时代为背景,以人物为小切口,描绘他们在浦东的开放发展中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的成长励志故事,体现新时代的年轻人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与向往。”

 

除了切身感受,王义明也翻阅了大量资料去了解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及背后的故事。“比如,电视剧的开头就是一张飞乐股票引发的故事,这是属于浦东的真实故事。我们想力争更完美地还原历史大背景,讲好那些感动人心的温暖故事。”

 

大时代构建,小切口叙事,歌颂时代的追梦者

 

《大浦东》真实记录了30年间浦东所发生的时代变迁,讲述了在中国改革事业蓬勃发展之际,上海浦东开发步入新纪元,一批年轻的金融人才在浦东经济大发展中不断奋斗、几经挫折,终于在金融市场站稳根基,成为上海金融界翘楚的故事。“以金融的视角,以30多年跨度去演绎浦东崛起的潮起潮落,这样的影视作品应该是头一回。”编剧张强表示。

 

张强眼中的上海关键词有“时尚、绚丽、高雅、辉煌、繁花似锦”,“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座魔幻疯狂的远东之城已成为过去。上海从旧时代的创伤中苏醒,今日的上海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成为改革开放的象征”。他坦言:“电视剧《大浦东》力求以自然的、平实的,写实主义的方式弘扬‘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的浦东精神,去歌颂在时代中的追梦者、奋斗者。”

 

一条纵向的故事经线和一条横向的故事纬线,构成了张强笔下《大浦东》的骨架。其中,金融发展的情节视角构成全剧的纵向故事经线。“我们用一组年轻人如赵海鹰、谢天阳、陈梦蕾、吴一白等人的成长轨迹,去看‘敢为人先’的上海在浦东开发开放后,创下的多个‘中国第一’: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贸区……也通过他们看到世界经济大局在上海、在浦东投下的印记,比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

 

横向的故事纬线则是描写上海这座城市在改革时代风貌巨变和生活的烟火气。“有个上海朋友跟我讲过,在今日浦东的高楼大厦夹缝之间,吴昌硕纪念馆就矗立在陆家嘴东路15号,那座差点儿被拆掉的老建筑是个时代的符号,见证了浦东崛起的日新月异。站在纪念馆前,我仿佛看见浦东的昨日,听到了上海人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仅仅28年,南浦、杨浦等一座座跨越黄浦江两岸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浦东国际机场、张江高科产业园、世博园区等从无到有,这些点点滴滴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故事。”

 

张强笔下的人物是《大浦东》中真正的血肉。他说:“时代洪流中的平凡人或迷茫或奋斗,组成了一幅生动、温暖、励志的美丽画卷。《大浦东》里有上海人的成长史、创业史和梦想史,有金融从业者与普通百姓面对历史机遇、时代发展和改革浪潮的个人命运。”他举例,比如剧中人物赵海鹰的理念是“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赵海鹰用信仰决定人生,用能力来践行理想。而谢天阳则不相信空洞的梦,他认为奋斗才是最大的机遇,机会就像手中的沙子,稍纵即逝,成功的关键就是要超越自己,才能赢得人生。至于陈梦蕾,则是优雅而倔强,她认为人生必须要有激情,尤其是独立的女性,只有始终奔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才有动力去发现更好的美。”  

 

剧中主要人物还有卓老、赵国平、谢东、徐翰之、陈建华等多位参与浦东开发规划、建设、管理和为经济政策建言献策的基层领导干部、经济学家、金融高管等亲历者。“他们从宏观到微观,从仰视到俯视,体现了各层各面人物在这段大时代中的改变与坚持梦想的努力。我们努力通过塑造鲜活的剧情人物,展现个人与时代、国家休戚与共的主题。”  

 

以大时代构建,小切口叙事,《大浦东》娓娓讲述陆家嘴、洋泾老街的风云跃变,曾经在老街生活的街坊家庭、两代人之间的邻里守望、情感纠葛,以及他们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几个重要阶段,勇于创新、艰苦创业的故事。“循着这样的思路,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追寻时代记忆,在《大浦东》剧情创作中,努力把握时代脉搏的坚守与变革,歌颂浦东积极推进城市建设发展和金融改革,敢闯敢试、先行先试,争当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先行者。”张强如是说。

题图来源:片方提供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