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上海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研究系列⑱|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是如何取得创新和突破的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强 尚玮 2018-12-10 06:31
摘要:上海高等教育应努力成为人才培育大本营、基础研究发动机、科技创新孵化器、社会发展助推剂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根据国家和区域发展的要求,勇于担当全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探路者,高等教育制度不断成熟,规模稳步扩展,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升,资源日趋多元,培养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所需的各类人才,形成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服务。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1984年的恢复和酝酿阶段,1985~1998年的改革和发展阶段,1999~2005年的调整和深化阶段,2006年至今的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阶段。

 

在1978~1984年的恢复和酝酿阶段,上海高等教育处于政策设计和体制建设的起步状态。改革开放伊始,百废待兴,上海着手对高等教育领域进行恢复重建。其一,强化政府管理职能。1979年,上海市决定分设高教局和教育局。同时,为了统筹两大教育行政部门,1980年又将原文教办改为教卫办,这在上海整顿教育秩序、规范教育行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其二,率先制定相关教育法规和政策条例。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上海率先制定相关教育法规和政策条例,为相关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环境。其三,开展前瞻性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样也成为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当年,上海市教卫办开展跨系统、跨学科,为期三年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大胆预测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其变化,围绕未来教育发展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指导建议,使得上海的高等教育战略和发展规划更加理性、客观,并富有远见。

 

在1985~1998年的改革和发展阶段,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理念先行、重视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注重学校发展增长方式转变等特征。改革开放前,我国高等教育由政府统包统管,高校缺乏特色和活力。改革开放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引发传统高等教育制度的危机,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明确提出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揭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序幕。这一时期,上海高等教育紧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进入改革和发展阶段。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引和激励措施的刺激下,高校从过去被动服从国家计划转变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高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得以扩大。

 

1999~2005年,上海高等教育进入调整和深化阶段,工作重心落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教育质量两个方面,“提量”与“提质”并重。1999年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振兴计划》明确提出“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入学率接近15%的目标。”自此,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高等教育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同年,高校“985工程”开始实施,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也落实到行动层面。在此背景下,上海一方面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一方面着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2002年,上海发布《关于加强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启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第四期)”建设,进一步强化对重点学科建设状况的监管,切实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2006~2018年,上海高等教育进入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阶段,在稳定规模和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加强调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着力“质”的提升,并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促进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强化高校的知识服务功能。2007年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同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正式启动,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2015年以来,国家不断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高校探索自身的特色化和内涵式发展道路。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此背景下,上海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扶需、扶特、扶强”为原则的“上海市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使上海高校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特色更加彰显。同时,上海积极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重点支持建设在沪8所部属高校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步伐,遴选有条件的市属高校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上海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得以迅速提高,上海高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由2012年初的40个增至2017年的88个。此外,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上海也取得明显进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教育对外开放,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上海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率先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责任。

 

2012年,应时代之需、国家之需、创高教国际化探索之路的上海纽约大学在上海浦东正式揭牌,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学位授予权的第一所中美合作举办的国际化大学。六年来,这片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变革意义的‘试验田’”培育出了两届具有国际视野、善于跨文化学习和交流的毕业生,为上海高等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上海积极推进高校产学研合作,2017年11月,上海市教委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度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激发高校创新主体技术转移活力,提升高等学校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推进。二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三是上海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辛勤耕耘和积极探索。四是上海长期以来形成的尊重人才、重视科技和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目前,上海正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等重大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不断提升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在以下面还要做出继续努力。

 

其一,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瞄准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巩固现有优势学科地位,布局一批“未来学科”。其二,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和文化传承的能力,完善高校人才分类发展体系。其三,秉持“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依托上海的经济文化优势和城市开放传统,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吸引和集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助推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其四,继续强化高等学校知识服务能力。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增强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和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展望未来,上海正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高等教育体系,上海高等教育应努力成为人才培育大本营、基础研究发动机、科技创新孵化器、社会发展助推剂。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主编:王多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