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大区势 > 文章详情
临港15年15人 | 吴春霞:天边那巨大的风帆,就是家所在的地方
分享至:
 (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8-12-04 06:30
摘要:2010年7月5日,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馆,从那天起,临港有了一所可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国家级博物馆。

 

驱车行至申港大道,远远看见一座外形如两只白色风帆交错互抱的建筑物映入眼帘,这就是临港的地标——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是临港地区最早最重要的配套文化场馆之一,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吴春霞参与了博物馆开馆前后的筹建过程,见证了这一临港文化地标的诞生。2010年7月5日,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馆,从那天起,临港有了一所可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国家级博物馆。

 


展品从四面八方征集而来

 

中国航海博物馆从2006年开始筹建。博物馆的定位很高,她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但实际上筹建时间只有短短4年不到,而且一切都从零起点开始——人员都是借调的,很多工作人员的专业跟航海和博物馆都不相关;博物馆没有任何藏品,藏品都慢慢从四面八方艰难地征集而来。

 

 

“筹建时人、财、物都没有。”吴春霞回忆,博物馆最早一批员工是借调过来的,如今博物馆的13个部门就是从最初的4个工作小组发展而来。“我们从全国各地请来航运专家作为顾问,并开始对全国航运场馆和博物馆展开调研,但凡做得好的我们都去学,边学边干。”

 

博物馆最关键的是“物”,然而当时,博物馆里一件藏品都没有。国家交通部、国家文物局、海軍总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布了文物征集令,向全国各港航单位征集文物,支持航海博物馆的筹建工作,然而实际上征集过程依然十分艰难和曲折。

 

让吴春霞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博物馆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福州征集文物时,对方起初心存顾虑,不舍得捐赠。“当地人出海信奉妈祖,他们认为是否捐出文物也应该由妈祖决定。”于是便举行了掷筊仪式,掷了几次签,妈祖都“同意”了,最后文物才被征集过来,这只是征集过程的一个小故事,对于征集人员来说这样的曲折经历太多了。就这样,经历从全国各地艰难搜罗文物的过程,到博物馆开馆的时候,馆内就已经有2万多件比较珍贵的文物。

 


教育人员自己编写四万多字讲解词

 

展品搜集过来了,队伍也要同步建设起来。吴春霞从零开始培养起一支教育人员队伍,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还有刚毕业的学生,对航海和博物馆并不熟悉,可是正是这支非专业的队伍在用心地做着专业的事情,和全馆其他人员一样。

 

 

开馆前更大的挑战在于讲解员队伍培养和讲解词的撰写。于是,从邀请专家指导到不停自学、调研、讨论,前后花费了一年多时候,逐步建立起了团队。而对于专业的讲解词编写,则是花费了更大的精力。

 

博物馆的展示区域共2.1万平方米,涉及展品数量非常多,但背景资料却很有限。“普通博物馆建成时都有丰富的展品资料信息,讲解员只要从几万字的背景资料中提取核心内容作为讲解词就可以,然而航海博物馆的展品四面八方搜过来,几乎没有基本参考资料和研究成果,讲解词的编写都要我们自己去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所有讲解词都是讲解员自己写的。博物馆分六大展馆、两个专题展区,讲解员们分工合作,并请专家不断指导审核,最后成稿就四五万字,一口气讲下来要两个多小时。“一般讲解是一个多小时,但因为观众游览过程中会提问,这就要求讲解员必须掌握更详细的展品信息。”

 

这个过程虽然比较艰难,但却锻炼了队伍的研究能力,现在博物馆社会教育部每年都有出版物,从侧重于研究的《舟楫致远》展品解读,到科普教育的《小小航海家》系列绘本、《穿越时空的航海》科普小说等,每一本书,吴春霞都亲自参与编写,她鼓励大家做研究、出成果,不断提升自己。

 

“航海博物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海洋和航海不一样,航海博物馆更突出展现人类如何征服海洋的过程。”传播航海文化,是海博馆从开馆到现在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而作为临港最大的文化场所,这里也是当地居民乃至全上海居民体验航海文化的好去处。

 


把课堂搬进博物馆里

 

每到周末,海博馆会比平时更热闹。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们拿着“航海寻宝图”满场馆地跑,他们按照不同年级参与到不同难度系数的航海路线中,完成一项项挑战任务后,还能收获荣誉证书。一天下来,通过“寻宝”的过程,孩子们了解了很多航海知识,又度过了愉快的一天。吴春霞说,“玩”和“学”并不矛盾,对于孩子,好玩又能学到知识才是好的教育方式。

 

 

要把深奥的航海文化和知识传递给观众,光靠讲解还不够,吴春霞带领团队开发了很多好玩又能学的教育活动。“一开始来参与的居民不是很多,后来我们全面分析了博物馆的入馆情况,对观众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群体,有针对性地策划不同类型的活动。”每次开发新的活动,团队都要进行内部测试。“我们都会自己先‘玩’一遍,觉得好玩,知识性够了,然后再招募外部对象来测试,听取经验进行改进,最后才会正式对外推出。”

 

从去年开始,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海博馆和上海市近百所学校达成“馆校合作”意向,合作开展一系列深度体验的项目。比如针对学生的活动,“科学诠释者”是将科普讲解与实验表演融合在一起;“科普小作家”教孩子们如何撰写科普文章;“微课题研究”则是请来高校里的教授带孩子做科普小论文;还有航海夏令营的深度探索体验等。区别于一般走马观花的参观,这些项目都带有主题性和体验性,能寓教于乐,是比较好的校外学生教育方式。

 

同时,针对学校一线教师博物馆也开设了针对性的项目,比如“博老师研习会”,让老师走进航海博物馆,先了解博物馆资源,掌握航海知识,以便更好地向学生传递。还有和老师们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博物馆课程,以及直接可以输送至学校的文化服务包等。

 

“馆校合作”项目面向全市中小学开放,但对于临港的学校来说参加海博馆的各项活动更便捷。因此从幼儿园到高校,目前海博馆已经成为服务临港学校课外教育的“第二课堂”。“不同年龄段的活动也有不同,幼儿园更偏重于互动体验和手工活动,对于中小学生,我们则会定期输送展览,并把航海课程送进校园,或者把课堂搬到博物馆里。”

 

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学生的航海教育,吴春霞带领团队把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所有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买回来,全都翻阅了一遍,梳理出所有和航海相关的知识点。“一共900多条!当时我们都吃了一惊,原来航海和校内学科教育的关联度这么大。”根据梳理出的内容,博物馆和学校共同开发课程,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学活动。“目前,针对如何将航海课程结合进学校的研究型、拓展型课程我们在和临港的几所学校在合作和探讨,等形成出模式后,未来我们还准备把这种深度合作的教学模式和项目推送到市区的学校里。”

 


与博物馆一起成长

 

回顾海博馆的筹建过程,吴春霞感慨,“虽然‘物’对博物馆来说很重要,但所有理念和想法的实施都要靠‘人’,团队才是最重要的。”她回想起初创期,团队只能提供基本的讲解服务,而如今,经过开馆8年的锤炼,海博馆的教育人员不但能讲解,还会做情景讲解、科学实验、各类活动策划、图书出版,全国的绘画比赛等,逐渐变成了一专多能的“全才”队伍。

 

如今,这支团队还将科学实验、科普讲解带上了全国的表演舞台,巡展也逐步送到外省市的学校。从去年开始,海博馆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外省市学生参与到航海博物馆的研学活动中;今年还承办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锦标赛等。通过赛事和全国项目的参与,让更多的国人知道在东海之滨的临港新城还有这样一个大型的文化场馆,吸引着很多人的好奇心。

 

海博馆里除了正式工作人员以外,还有一批由多类型人群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他们大部分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有的则是学生、退休教师,以及全职太太等。“周边高校的学生资源是稳定的志愿者来源,还有一批博物馆的忠实粉丝,后来也成了志愿者成员。”2009年,海博馆成立了首批志愿者团队,并完成志愿者培训和上岗服务。现在,海博馆已经有了近百人稳定的社会志愿者和数百人的学生志愿者,并且逐步在组建专家志愿团队,在馆内外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2007年,吴春霞刚来临港参与博物馆筹建工作的时候,她的女儿刚出生。“我女儿和海博馆同岁。”也许是在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现在女儿每次到外地旅行,都会主动提出要去当地的博物馆看看。“希望临港未来建更多的文化场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地方可以去,让他们从小形成热爱文化和博物馆事业的心态。”

 

如今吴春霞的女儿已经11岁了,看着女儿一日日长大,也看着博物馆一点点建成,她心中满是温暖。临港和海博馆,早已成为她的家。“每次回到临港,看到天边那两片巨大的风帆,就知道,我们到家了。”

栏目主编:董齐兴 文字编辑:董齐兴
专题推广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