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观点|新时代党建研究新趋势:迈向理论规范与数据实证
分享至:
 (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全林 2018-12-04 06:29
摘要:把握好新时代党建研究的三大特性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离不开对党建工作的系统研究和理论思考。从学科特性角度来看,党建研究是理论性、实证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首先,党建研究必须着眼于回应重大理论问题,体现出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和理论深度。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不断妥善应对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新挑战,成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党建研究所应回应的核心议题。

 

与此同时,党如何增强新时代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如何不断强化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如何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如何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如何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使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这些问题都是亟待研究的重大理论课题。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客观上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具有整体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理论回应。

 

其次,党建研究需要借鉴社会科学的实证思维,体现出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客观而言,党建学科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也完全融合了实证性特质。例如,在评价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时,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评价往往是由上级组织部门进行评估和衡量。虽然体制内有一套评价标准,但总体上还是以“主观印象”和粗线条打分为主。然而,基层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实际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如果把党建日常工作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分析的数据,把党组织和党员时时处处留下的痕迹转换为涵盖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普通党员各种信息的数据库,党建研究则具备了实证性研究的重要基础——实现由党建工作的理论分析向数据化和指标化转变,即由传统的抽象模糊“印象分”转向可量化、可比较、可评估的实证性、系统性、科学化研究。总之,随着大数据在党建工作中的创新实践,党建研究的科学化和实证化将会是未来党建学科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第三,党建研究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聚集与思考,体现出学术研究的现实价值和现实关怀。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新的高度。一方面,全党要全面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健全完善党内政治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特别是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现实中,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并不一帆风顺。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到:“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还有不少‘中梗阻’。在一些国有企业,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在总部一级做得比较好,再往下延伸则存在层层递减问题。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明确的,但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则存在较大差距。在中小学、医院、科研院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院长、所长)负责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至于社会组织特别是各种学会、协会的党建工作,大多没有真正破题。对这些问题,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进行系统梳理,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位,把党的建设落到实处。”由此,党的建设在实践层面遇到许多新问题,需要具有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对策研究。

 

党建研究的理论性、实证性和实践性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党建研究的重要特性和学科特色。理论研究通过借助实证思维与科学方法的检验与支撑,才能更具说服力和解释力;实证研究唯有结合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范式,才能避免“就事论事”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理论研究与实证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现实世界中党建工作的各种宏观微观问题,党建研究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是理论指导实践。为了进一步推动党建研究的创新发展,笔者建议着重做好以下三点工作:

 

首先,理论思维和实证思维并重。必须认真梳理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新时代党建思想。从理论创新、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的角度,深入分析其对新时代党建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时,开展深入的社会调研,将包括国企党建、“两新”组织党建、高校党建、公立医院党建、社区党建在内的基层党建研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要加强党史研究和党建研究的结合,克服在党史研究中对党建研究和党建理论建构不足、在党建研究中对历史问题研究和实证思维不够的这两块短板。

 

其次,学术研究和咨政建言并重。学理探讨和对策研究并不矛盾,反而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一方面,党建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形成良好的学术规范和学科品格,用学术语言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的“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关注党建问题的学者也应要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总结成熟经验做法,深化规律性认识,以内参专报等形式向各级主管部门提供对策性建议,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同时,积极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理论宣讲、海外交流等机会,介绍党建历史、传播党建动态、阐释党建理论、展示党建成果,在国内和国际上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精彩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

 

第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并重。党建研究要强化学科建设,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党的建设二级学科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党建学科建设体系,积极促进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构建学生学术和学科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要着力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党建专业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为党的各项工作输送高质量人才,以人才培养的方式服务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总之,学科建设的重要目的是为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重要影响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智库的作用,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党的建设研究中心教授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