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眼睛差点哭瞎,两年半粒米不进……失独老人的苦谁懂?她把自己当做他们“亲生女儿”
分享至:
 (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2018-12-03 06:31
摘要:每个失独老人心中都有一段尘封已久、不愿外人去触碰的往事,因受到打击太大,本人也往往长期消沉、郁闷,“负能量”很多。做“金拐杖”志愿者,就要有顶住“负能量”,并将其“转负为正”的本事。

 

穿鲜艳些还是素淡些的衣服?怎么打开话匣子?要不要拎点水果和麦片?出行前,卫慧做了各方面的准备,设想了各种可能碰到的“钉子”,但真正和老夫妻见面时,她依然感到“心里像被大石头压着一样堵得慌”:院落砖墙破败,屋内桌椅、窗户布满灰尘,陈设凌乱,老夫妻俩一个坐在门口藤椅里不说话,另一个站在二楼阳台上望着远方出神。“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很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

 

十年前,嘉定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卫慧第一次见到失独老夫妻姚老伯和周老太,那天三人都有些拘谨:卫慧怕“多说多错”,老夫妻俩则担心倾诉太多让卫慧难堪。之后,卫慧隔三岔五就往老夫妻家里跑,做家务、聊家常、带看病,终于慢慢打开了老人的心结,老人也把她当成女儿看待。在卫慧的影响下,嘉定关爱失独老人的“金拐杖圆梦行动”在外冈已有30名志愿者,和15户失独家庭结对。

 

为什么要化身成失独老人的“金拐杖”?“金色代表希望,拐杖代表依靠,这是不少陷入绝望、长期失落的失独老人最需要的。作为志愿者,我们能提供的帮助很小,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让失独老人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卫慧说。

 

(右一为卫慧)


看望老人就像“女儿回娘家”

 

2008年6月,卫慧在网上看到招募“金拐杖圆梦行动”志愿者的信息,第一时间报了名,成了第一批志愿者。没过多久,她就和外冈镇陈周村的姚老伯和周老太夫妇结了对。卫慧告诉记者,老两口的儿子在17岁时因急病去世,这让老两口备受打击。“周阿姨曾几次想不开跳楼轻生,不喜欢见到阳光,家里的窗帘长期不打开。周阿姨还患上了精神疾病,经常不吃饭,最长的一次长达两年半不吃主食,只靠水果冻等为生。面对丧子和周阿姨患病的双重压力,姚伯伯心力憔悴,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了十多岁。”

 

卫慧说,第一次去姚老伯家拜访是在中秋节前夕,她带了一盒月饼,找了村里一位医生一起前往,简单聊了聊就走了。“我本来就是护士,从医疗保健方面着手为老人提供帮助,这样不会太唐突。”那天回家后,卫慧给姚老伯发了个短信:“姚伯伯,你们失去了儿子,就把我当你们的女儿,我们在一起组成新的家庭,我会陪伴你们走过以后的路,用我的真心来温暖这个家!”

 

后来,卫慧一有空就去看望两位老人,有时还带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就像女儿回娘家一样”。逢年过节,卫慧还会给老两口送上亲手编织的手套、帽子、袜套,为老两口买新衣服、新床单,带着菜一起去姚老伯家吃饭。为了更有效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周老太,卫慧还自学了精神障碍护理的相关课程,一有空就给周老太做心理疏导,缓解病情,还帮忙让周老太住进了精神卫生中心接受正规治疗。一次,周老太意外摔伤住院进行了股骨骨折手术,卫慧一直陪在周老太身边照顾生活起居。

 

就这样,两位老人的心扉渐渐向她敞开。“每次见到我,姚老伯嘴上说‘你平时工作忙,打打电话就好了,不用一直来’,但脸色总是喜上眉梢,临别时又十分不舍,会问我‘啥辰光再来’。周阿姨的病也有好转,好几次得知我要去,很早就站在楼道口等我。”

过年一起贴“福”字,元宵一起吃汤圆,中秋一起吃月饼……在姚老伯心里,卫慧早已是家人。有一年过年前,卫慧接到姚老伯电话,让她“有空的话就去一起吃个饭”,卫慧带着菜就去了。“那天其实是镇里、区里领导走访困难户的日子,走到姚老伯家里时,有人问他,边上这个是你女儿吗?姚老伯笑了,毫不犹豫地说,是的,她是我女儿!”

 


用陪伴化解“负能量”

 

每个失独老人心中都有一段尘封已久、不愿外人去触碰的往事,因受到打击太大,本人也往往长期消沉、郁闷,“负能量”很多。做“金拐杖”志愿者,就要有顶住“负能量”,并将其“转负为正”的本事。

 

十年来,卫慧看到的、接触到的失独老人不少。大部分人对“金拐杖”志愿者是接纳的,但也有少数老人不愿意敞开心扉,有的对志愿者不太搭理,还有些脾气不好的会骂上几句。怎么应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理念是‘助人自助’,绝不强求人接受,万一引起受助者反感、给他们生活造成额外的困扰,这不是我们的本意。在受助者有需求、我们有能力的情况下,我们会尽可能提供帮助。”卫慧说。

张佩英今年69岁,21年前她的独女不幸去世。“从那以后,我过得也没什么意思了,每天都一样,就是哭,眼睛哭得红肿发炎,差点哭瞎。” 张佩英告诉记者,正因为此,她如今患有眼病,视力很差。“一开始有‘金拐杖’志愿者和我联系时,我的反应比较冷淡,不太相信‘外人’能给我什么帮助。后来,卫慧和其他志愿者常带我到社区医院看眼病,主动帮我检查身体,还常常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要不要做检查,我这才感受到他们的贴心。”

 

周围人的不理解,也是卫慧常遇到的事。和姚老伯、周老太结对后,她常常往他们家跑,姚老伯的邻居们就逐渐知道了“金拐杖”的事,有了些议论声:有人说,卫慧上门看望“最多几次,不会长久”;有人说,这样的帮助也许是要收费的;甚至有人说,“送上门的女儿”是不是另有所图?可看到卫慧频繁出入姚老伯家,每次都不会空着手去,棉毯、衣物、电视机等都往姚老伯家搬,眼看着老两口脸上的笑容渐渐多起来了,邻居们都由衷觉得这个“送上门的女儿”不容易。“姚老伯家门口的路很窄,车开进去就出不来,要停在他邻居们的家门口才能掉头。每次我去,几户邻居都会热情招呼我,把自家屋前空地腾出来让我停车。”卫慧说。

 

志愿者和失独老人结对之初,在协议上是写有结对期限的,这让一些老人忧心忡忡:一旦时间到了,“金拐杖”志愿者的陪伴是不是就结束了?一次,姚老伯还为了这个心结专门打电话给卫慧。“听着姚老伯欲言又止、恋恋不舍的声音,我当即告诉他,陪伴和帮助没有期限,我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我会一直陪伴着他们。”

 


失独老人也成志愿者

 

除了做好自身的志愿者工作,卫慧还把“金拐杖”的志愿服务模式拓展开来,让更多人加入其中。“服务过程中,我感到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但需要帮助的失独老人不少,需要有更多志愿者去陪伴他们。”

很快,一支志愿者队伍就建立起来了。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计生协会一起推动了“金拐杖圆梦行动”,让中心志愿者和失独老人结对。医护人员徐琼芳与施阿姨结对多年,在她帮助下,施阿姨走出阴暗的房间,积极投入社区生活;护士钱芳与失独家庭结对的数年时间里,她不仅给老人开展心理疏导,还帮忙介绍工作,缓解失独家庭的经济压力;在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科工作的徐雷明考虑到失独老人逐步恶化的健康状况,专门为老人申请了看护病房……“卫慧给我们开了个好头,让我们看到了陪伴、服务失独老人的价值。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无非是处理琐碎杂事、聊聊家常、带老人看看病,但这些却能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志愿者李西旭说。

 

卫慧说,“金拐杖”温馨的服务模式不仅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感染了很多曾经的受助者,徐剑英就是其中之一。20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走了徐剑英23岁儿子的生命,这让徐剑英痛苦万分。2011年末,她和“金拐杖”志愿者陈亮、陆静结对。“我本来是个喜欢热闹的人,两个年轻人常常来看我,他们的孩子还叫我‘外婆’、‘奶奶’,我心里特别开心,逐渐轻松开朗起来。他们能帮我,我为什么不能帮别人?我要让这份爱心传递下去!”2013年12月,徐剑英也成了一名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志愿者,经常穿着红马甲到中心的自助取号引导岗位上为社区居民提供导医服务。

 

卫慧告诉记者,失独老人最缺的就是安全感,“金拐杖”志愿者提供的帮助对这个群体心理上的纾解效果非常显著,有助于他们重新找到和他人、和社会的情感连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很喜欢这句话,这也是‘金拐杖’志愿服务的主要方式。今后,我也会尽自己所能,让这种细水长流的关心帮助惠及更多失独老人,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文中图片均由外冈镇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