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企示录 > 文章详情
非凡年代的印迹——上海市政总院篇
分享至:
 (1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戚颖璞 2018-11-23 06:00
摘要:那一年,南浦大桥飞架浦江,将浦东和浦西紧密相连

64岁上海“老字号”历久弥新———上海市政总院
助力城市面貌在改革开放中焕然一新:水更清、路更通、景更美、居更佳

那一年,南浦大桥飞架浦江,将浦东和浦西紧密相连

 

到今年12月1日,南浦大桥正式通车刚好27年。1991年,它在人们开发、开放浦东的美好愿景中诞生,成为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它开启了浦江两岸的“亲密”接触,“姊妹”杨浦、卢浦、徐浦大桥的相继建成,进一步助力上海、浦东踏上改革开放的快速道。


四座飞虹承载滚滚车轮于浦江之上,更将大桥设计方--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总院”)一代代设计师艰苦拼搏的身影永久留在了城市的母亲河。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市政总院始终与上海的城市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助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政总院从一家3个专业、150多人的工程设计单位,发展成为专业齐全,涉及规划、工程设计和咨询、工程建设总承包及项目管理全过程服务,拥有近5000名员工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一座座精品工程、一次次改革创新,在市政建设领域奠定了引领地位,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第六名,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将站上70亿元平台。


64年,是市政总院砥砺前行的改革之路、锲而不舍的创新之路、人才辈出的奋进之路,是从服务上海走向服务全国之路。

 

市政总院圆明园路133号办公旧址

 

在突破中圆梦上海


改革开放初期,交通和环境是上海发展面临的难题,折射在两条母亲河上,矛盾格外突出。在黄浦江民丹线渡口,白天待渡等个三四小时也不稀奇;如果在紧邻苏州河的上海大厦,一开窗河水的臭味扑鼻而来。水更清、路更畅,是每一个上海市民的梦想,市政总院便是圆梦人之一。


路更畅


在颠簸的舢舨、拥挤的轮渡上,上海人一直有“走通黄浦江”的梦想。南浦大桥建成时,梦想变为现实,这个过程凝聚了长达数年的前期试验和7000名建设者的汗水。

 

1991年,南浦大桥建成通车

 

2018年,南浦大桥亮化提升


20世纪80年代,上海造桥技术和国际仍有差距,在那时,市政总院已经开始放眼世界。结合国外经验,开始研究和攻克跨江大桥的跨度、沉降、地基和裂缝等难题,并在一些沪内外桥梁设计上积累经验。落成的南浦大桥一度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叠合梁斜拉桥,且一跨过江。技术之复杂,工艺之先进,在彼时的全国桥梁建设史上是少有的。


199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上海公共交通建设大规模兴起。此时,市政总院以设计单位的角色,深度参与到改革开放的潮流之中。


时间变了,不变的是创新。市政总院展现出改革开放的“精气神”,锐意进取。要知道,在上海的软土地基上造大桥,何其之难!但这一座座跨江大桥相继刷新纪录,令国内外专家叹为观止,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不断突破自我的生动注脚———同为斜拉桥的杨浦大桥,没有简单复制南浦大桥的经验,而是写下了一部世界桥梁的“吉尼斯”:跨径最大,首次在拉索上安装高阻感减震器……到了卢浦大桥时,创新地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拱形桥形式。它是当今世界跨度第二长的钢结构拱桥,也是世界上首座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拱桥。


改革开放为上海发展提速,交通需求随之增加,如果说大桥串联起浦江两岸,那么城市路网则拉近了全城的距离。市政总院相继参与设计中环线、S32申嘉湖高速公路、世纪大道、共和新路高架、南北高架等工程。更将上海建设经验用于服务全国。宁波市北外环快速路、杭州德胜路、成都市二环快速路、乌鲁木齐外环快速路扩容改建的设计,都活跃着市政总院的身影。


水更清


改革开放四十年,要带给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今,上海人打开水龙头,就有干净的水哗哗流出;走到河边,看到的是绿荫清水。为了这一捧净水,上海付出了长达数十年的努力。


在供水方面,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提升,市政总院始终参与其中。1984年,由市政总院参与设计的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创下了数个全国之最:整个工程是全国最大的引水工程;地下混凝土管道、过江顶管管道均是全国口径最大、长度最长的;四个给水泵站是全国最大的,沉井深度是全国最深的。这一工程,缓解了当时上海市民饮水水质问题,被媒体誉为“令人沸腾”“心花怒放”的工程。


随着技术和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从黄浦江取水逐步转为向长江取水。2007年,上海境内水质最好最稳定水源地———青草沙原水工程开工,由市政总院主持设计。青草沙水域的实测观察和基础性研究进行了十多年,并通过技术攻坚突破了最难、最复杂的咸潮问题。这项工程的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


当活水进入水库,再流淌到千万家,必须经过各大水厂的深度处理。在给水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市政总院,也参与设计了惠南水厂、长桥水厂、南市水厂、杨树浦水厂、金海水厂,成为保障上海人喝水的幕后功臣。


保障供水水质的同时,上海还通过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整治中小河道等措施改善水环境。由市政总院参与设计的合流污水治理、苏州河综合治理,打上了深刻的时代印记。


为了消除苏州河黑臭问题,1988年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开工。彼时的上海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快车道。而这项污水治理工程,是上海市政工程中第一个利用外资(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也是我国在城市基础工程中第一个采用国际招标方式选择施工单位的项目。在技术角度,市政总院作为设计方还借鉴“外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创新和突破。精细设计的彭越浦泵站是彼时世界规模最大、提升能力最高的泵站,并持续使用至今。


进入21世纪,上海相继举办了世博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盛会,为市政总院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上海世博会,是40年改革开放中的重要节点。彼时,市政总院承担高架人行平台等11个园内的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外滩通道等9个园外世博配套工程的勘察设计,成立世博运转保障工作组,确保世博开馆期间的正常运转。


在进博会保障工程中,市政总院总共承担10余项配套工程。采用先进的预制拼装工艺设计对国家会展中心二层步廊东进行延伸,还承担进博会虹桥机场片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EPC总承包工程、外滩中山东一路多杆合一工程、浦江两岸(杨浦段)景观照明提升工程、黄浦江沿岸景观灯光提升工程以及景观灯光监控中心浦东分中心、杨浦南浦卢浦三座浦江大桥景观提升工程,大大美化了城市景观。

 

在改革中增强活力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上海城市发展提速,更赋予市政总院以历史机遇。但它明白,唯有改变与活力,才能驱使前进。


业深厚


从诞生那天开始,市政总院就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存在。1954年市政总院作为部属设计院成立,建院不久就担下重任,承担了国家下达的洛阳、包头、大同等工业区的市政工程设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政总院处于艰苦创业期。全院上下一致达成共识:质量是“敲门砖”。1960年起,全院开展技术革新和设计革命运动,推广技术革新成果,提出“不新不出院,出院质量第一流”的口号。1964年,提出“贴近群众”的设计思路,技术逐渐摆脱依赖,由模仿搬用国外标准逐步走上独立创新的道路,开始承担大型、复杂的工程设计。


增活力


改革开放吹来一阵清新之风,市政总院走上快车道,通过积极探索,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试点。自1980年1月起,市政总院执行企业财务制度,“全年财务总收入”字样的第一次出现,意味着市政总院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过渡,并着手推进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


走向市场的步伐悄然开始。1984年10月,市政总院在厦门成立了第一家外地分部;之后,相继成立了深圳、大连、青岛等分部,服务沿海经济和特区建设;1987年7月,成立第一家独立法人的上海市政建设工程公司。一系列融入市场的举措相继推出,激发了发展动力和活力。


1990年,又一利好消息为市政总院发展赋能:中央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定,提供了机遇和舞台。1992年5月,上海市领导来院视察工作,指出“上海应该有一批国家级设计院”,进一步鼓励全院广大员工要为国家市政建设多发挥聪明才智。围绕创建国家级设计院的目标,市政总院着手推进“以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先导、拳头产品为龙头、经济效益为中心、设计质量为保证”的企业化发展道路。


上海是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市政总院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市政设计经验。站在更高点上,它开始思索如何深入、优质地服务全国。于是,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探索“一业为主,两头延伸,多种经营”的模式,坚持“立足上海,走出华东、服务全国”,提出“大经营、大市政、大市场、大协作”的经营理念,继续扩大外地分院建设的范围。1993年,院更名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更加注重创新研究,引领全国行业发展。


2003年,对于市政总院而言,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市政总院正式由事业单位改制为科技型企业,完全以现代企业的身份,接受市场的考验。这次“探险”,在全国市政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以转制为契机,市政总院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强调管理是生产力的理念,确立“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品牌立院、经营富院、文化塑院、诚信树院”的治院理念,推进管理创新。


2006年1月,院名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更改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各“分院”改为“院”。名称上的一字之差,背后是两层管理架构的完善过程,向打造“航母舰队型”企业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前期的调整整合,为联合重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10月,市政总院与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联合重组,院名改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7月,全院资产注入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上市资产一起上市,成为上海建工旗下一大产业板块。组建集团,改制上市标志着市政总院进入转型发展的又一新阶段。

 

在创新中凝聚动能


几十年的历史积淀,令市政总院积蓄了实力。近年来,一批技术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作为新型科研管理模式,在“十三五”期间成为拓展专项技术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的新动能。


点面体


之所以能“永葆活力”,市政总院有一个“秘诀”———技术创新,科技兴院。一直以来,市政总院坚持推进“科技兴院”战略,重视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中长期规划,建立研发激励机制。有了制度,后续还有激励措施———成立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逐年加大科研投入,为原创研发、两次开发、成果和专利产业化转化提供智力和资金保证。


市政总院将强化“点面体”结合的大科技战略的创新体系,即:以研究院为“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技术中心、设计院为“面”,使之成为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孵化基地;以工程项目为“体”,使之成为新技术的发源地、试验田,成熟的新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其中,技术中心建设着重强化。


近年来,技术中心逐步成为科研主力军。以设计为本的市政总院,关注城市建设、城市更新等重点热点技术,先后成立12个技术中心,其中,“城市内涝防控技术研究中心”成功获得上海市科委的“上海市排水系统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升级成为市级研究中心;牵头筹建市级研究中心———“上海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借助核心技术,市政总院积极推进成果产业化,2016年在白龙港污水厂除臭工程中,成功实现从“SMEDI设计”到“SMEDI制造”。2017年,积极推动技术中心实体化运作,依托“预制装配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上海市政预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建立从专利转让、到生产具有科技含量的SMEDI品牌产品等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通道。

 

上海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扩建及污泥处理工程


拓领域


走进市政总院,就会发现每个下属设计院都呈现出专业不断拓展的新特色。这源于市政总院在专业技术领域,从广度到深度进行全面创新。


近年来,通过各技术中心的积极培育,海绵城市、综合管廊、固废处理、土壤修复、智慧水务、生态景感、多杆合一等新专业新领域迅速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技术经营”的步伐走的更稳。综合管廊项目遍及13个省20余个城市;成功协助上海申报全国试点海绵城市,并承担临港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总牵头任务,陆续承接了珠海、锦州等多座城市海绵专项规划。


用“与时俱进”四个字,可以概括市政总院的专业发展观。一直以来,市政总院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拓展专业领域。专业领域变宽,并不代表专业之间“各自为政”,一个更大的挑战摆在面前:专业的协同发展问题。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难题需要综合性解决方案。因此,市政总院着力在“十三五”期间,打造基础设施全方位服务综合专业群。

 

“两全”升级攀新高


从1984年至今,市政总院的步伐已经走遍全国,并逐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扎根下来。“十二五”期间,正式提出“全国化、全过程”战略,实行属地化管理,并且在做强设计板块的同时,集全院之力开展EPC总承包。在“十三五”期间,市政总院开始全力打造“全国化、全过程”战略升级版。从经营项目、经营市场转向经营城市,致力提供综合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从承担上海使命到承担国家使命,市政总院的业务发展始终和“两全”战略升级相辅相成。


全国化


市政总院的“国家队”基因早在建院之初就已植下。


经过市场锤炼,市政总院如今的全国化版图更加聚焦:从“全国布点”转向“区域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推进“全国化”战略再升级。


“十三五”期间,市政总院提出了“1+4+10”市场布局的目标,是指牢牢把握一个长三角市场,积极探索广东、新疆、华中和成渝四大区域新模式,关注十个重点城市,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耕植市场、做强品牌。这一战略定位,与国家战略、经济发展紧密地关联在一起。


市政总院重点市场成绩斐然,相继承接到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其中包括白龙港污水厂提标改造、G320公路、南京江北新区地下空间、乌鲁木齐机场枢纽、深圳滨海大道、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等。这些工程,进一步树立起市政总院的高端品牌形象。


区域公司刚刚起步,管理理念和方式也要应时而变。依托互联网平台,市政总院在上海总部与各区域公司、重点城市及每个市场建立起无缝联系。如此一来,上海总部的人才、技术、知识和管理资源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到终端客户,为区域市场的开拓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的市政总院,堪称名副其实的“国家队”。目前,已在全国开设26家沪外分支机构,全国化员工1400余人,项目遍布全国所有省市地区,沪外市场占比超过75%。


除了国内市场,市政总院还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跟随国家战略,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今年11月,市政总院挂牌成立东非办事处,国际市场开拓进入了新的历程。


“我们要在全国重点市场打造标志性工程,将上海城市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的同时,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品牌,进一步做深区域市场。”市政总院总裁张亮表示。


全过程


市场大了,还要做深。随着城市问题日益复杂,城市管理者亟需跨学科、综合性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市政总院看到了机遇:要具备全过程服务能力。如何更好地打造具有市政总院特色的工程全过程服务品牌?


在做强设计咨询核心板块的同时,市政总院向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转型,从早期单一设计到现在规划、研发、勘察、设计、造价、审图、监理、建造、设备集成、工程总承包及项目管理、运营维护等一条龙服务。


市政总院在工程总承包板块已经深耕多年。“十三五”期间,它再次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全过程”战略升级:结合自身定位,进一步强化以设计为牵头的总承包特色,把核心技术融入工程,用更科学、更高效的管控手段,发挥懂设计会管理的EPC队伍优势,体现“技术+管理”,实现“省时、省钱、省心”。平均压缩工程建设周期3-5个月,从源头把控工程投资,提供“一揽子”“交钥匙”服务。


近年来,市政总院EPC总承包板块发展强劲,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成为其高掌远跖的生动注脚。比如,延安路中运量工程,就是由市政总院承担设计、勘察和施工,这是国内首例大容量双源无轨电车EPC项目,真正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又比如,进博会机场片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作为城市更新类项目,工程点散、面广、专业繁多,通过提供跨专业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设计与施工的无缝衔接,落实了一系列“常规之不可能”,体现了综合甲级设计院总承包团队所带来的附加价值。


除了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EPC总承包品牌,市政总院还积极参与全过程咨询。10月24日,刚刚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就是市政总院作为主办人,担纲的中国首例全过程咨询的重大桥隧工程,为港珠澳大桥提供工程设计、招标代理、造价咨询、施工前期准备、施工过程咨询、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的咨询服务,在中国飞越伶仃洋、连接粤港澳的壮举中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首例全过程咨询重大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

 

携手同心谋求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沧桑巨变,背后是四十年众志成城。深度参与国家城市建设的市政总院,便是一个缩影:自创立之始,便拧成一股绳,不断攻坚克难,携手同心共进,承载责任使命。


党建文化聚人心


60余年来,市政总院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委始终坚持抓全局、抓大事、抓方针政策,引领企业发展,使党建工作切实服务于人才培养、市场布局、专业创新等事关企业发展的关键课题。


市政总院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近年来,“青年人才培养”已成为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之一,各级党组织书记成为人才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党委积极推进“30/40计划”,加强青年后备干部队伍培养,一大批30岁、40岁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有计划有秩序地走上各层级领导岗位,为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仅“十三五”以来,就提拔任用中层领导人员300余名。


坚持党建融入中心工作,做好党建规范化、党建特色项目、党建联建等党建品牌。在打造“全国化”战略升级版的过程中,市政总院特别关注全国化员工的融入,构建“全国布局到哪里、人文关怀到哪里”的和谐体系,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注重将党建作为全国化分支机构文化建设的先导,探索区域市场中的党工团组织建设,更好增进区域协同力,并将对长驻全国化分支机构员工的人文关怀,纳入党建特色品牌建设,将党管人才原则落细、落小、落实,落到员工的心坎上。


文化塑院是市政总院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增强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市政总院深入推进“岗位实干作贡献,升级发展谋新篇”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传承基因、同心筑梦”文化主题论坛,企业凝聚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15年,市政总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并通过复评。2016年,以第一名成绩荣膺“上海企业创新文化十佳品牌”。2018年,荣获首批“上海品牌”认证。


市政总院还注重听取员工心声,广开言路,多种渠道了解员工思想需求。建立完善的职工福利保障体系和文化活动设施,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传承基因育英才


作为一家以市政设计为主业的企业,市政总院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对“工匠”基因的传承,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作为市政设计领域的排头兵,市政总院要成为‘百年老店’,必须始终坚持文化塑院,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传承、践行好‘国家队’‘创新’‘工匠’三大文化基因,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永保长久发展活力。”市政总院党委书记张辰表示。


目前市政总院已形成一支由1位工程院院士、6位全国勘察设计大师、9位市级领军人才、9位市级优秀技术带头人、40多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20多位教授级高工领衔的高素质人才团队,形成市政总院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


“十三五”期间,市政总院培育人才的思路更清晰,首先是培育五大卓越团队:“四有”的优秀管理团队,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团队,有竞争力的专业技术团队,有独特优势的总承包团队,敏捷精准的专业经营团队。这意味着打破原来以培养设计专业人员为主的格局,向全过程、全产业链人才培育延伸。


面对如此庞大的员工群体,市政总院形成全周期全方位的培养体系,实施 “拂晓计划”“启明星计划”“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梯级培养。


同时,市政总院还积极打开人才交流通道,推动领导干部、总师、技术骨干的跨部门、跨区域、跨板块交流,实现人才培养流动的常态化。


不同的专业,同样的工匠精神。在五个层次人才团队的梯级培养模式之外,市政总院还面向全院员工,实施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结合个人特点和企业需要,确定每个员工最佳职业发展通道,拓宽员工发展空间。


“十三五”以来,一批良好业绩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比如马骉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恒栋获得上海领军人才称号,颜海入选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计划,成为市政总院的新时代工匠。


市政总院董事长周军表示:“改革奋进再出发,面向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市政总院将不忘改革初心,牢记发展使命,继续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以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践行‘创造城市未来,追求和谐卓越’的核心理念,让员工更幸福,让城市更美好!”


2018年11月23日《解放日报》非凡年代的印迹——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上海市政总院篇)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崔家琛 题图来源:陆瑶俊 设计 编辑邮箱:jfhuodong@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