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财经连线 > 文章详情
解放日报吉方平:一场盛会,用事实回答了三个疑问 | 进博会启示录④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蒙 2018-11-21 08:40
摘要:当“开放的种子”在人们心头种下,谁会愿意错过在阳光雨露下开花结果的机会。

新轨道上,与世界同行

——从进博会看当代中国(下)

吉方平

以进口为主题的进博会举行,潮水般的全球商品和服务加快涌入,对国内各行各业意味着什么?
 

每当中国决定将市场之门开得更大些时,人们在期盼中,也总会夹杂着一些担忧与不安。
 

就像17年前,当宣布中国加入WTO的木槌在多哈敲响,面对即将席卷而来的全球化大潮,国人曾惊呼:“狼是不是真的来了?”
 

这次,当进博会拉开帷幕,会场内外,却看不到一点犹疑。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不管民企国企,不论来自长三角还是中西部地区,大家都在争分夺秒,寻找开放带来的新商机。
 

“我不知道最后能不能谈成生意,只知道这次不来上海看一看,自己一定后悔。”一位来自黑龙江交易团的民营食品公司经营者说。
 

从加入WTO开始,当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化,中国经济实现了真正的腾飞。入世17年来,正是看到开放带来的巨变,国人放下“狼羊之忧”,以只争朝夕的勇气和干劲,创造了经济腾飞的奇迹。
 

如今,中国的开放站到了更高水平的新起点上。从去年的达沃斯,到今年的博鳌,再到进博会的开幕演讲,习近平主席一次又一次阐明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这正是今天民心之所向,正是中国经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的动力之源。
 

这也是进博会上紧迫感的来源,当“开放的种子”在人们心头种下,谁会愿意错过在阳光雨露下开花结果的机会。
 

进博会前夕,有关消费走势的争论一度沸沸扬扬。
 

观察问题的视角,决定了结论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当一些人带着偏见,盯着个别数据、个别商品和个别消费行为时,“消费降级”的幻觉便呈现在眼前。
 

而进博会就像一场验证,全球企业来参展,也在测试中国市场的购买力到底是什么水平。
 

身处进博会,尽管物理空间有限,但在开放带来的视角下,中国消费市场层次尽显,活力涌动。
 

不管是价格高昂的宝玉石、汽车,还是来自不发达国家的原生态农副产品,只要商品有品质、有特点,就会受到买家的追捧。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采购商专业懂行、嗅觉敏锐,他们在进博会上的一举一动,正是国内消费市场变化趋势的风向标。
 

海外专家通过对进博会的观察得出结论:当下的中国消费市场,基本必需品支出占比下降,消费支出的种类正跟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多。

 

展商们也发现,中国消费者的满足感也从简单的数量满足向着品质化、高端化、健康化、体验化等多元需求发展,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绝不是一句空话。
 

“在家庭收入和资产的快速大幅增长,以及政府促进消费主导型增长的政策支持下,中国可望很快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全球领先的咨询机构安永在进博会期间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
 

在经济学家看来,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就在眼前,但需要一个支点、一根杠杆,撬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激发可以预见的新需求。
 

“进口对于国民经济作出的贡献远远不能仅仅从花多少钱来观察。从需求侧来看,伴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不断地加快,也必然会对进口消费品带来更多机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专家白明说,恰恰是进博会的“四两”,将拨动扩大进口、满足需求的“千斤”。
 

透过进博会看消费,收获大额订单令人欣喜,折射出的消费信心更为“无价”。而一场进博会,通过开放,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求,也通过展现中国消费升级的真实状态,稳定信心、提升预期,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世界到底怎么看待“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同样是进博会前,一个令国内产业界感到疑惑和焦虑的问题。
 

进博会上演,答案水落石出。
 

578.3亿美元的进博会意向成交额中,智能及高端装备展区成交额高达164.6亿美元,远超其他所有展区。
 

成交火爆,是因为真有“好东西”。日本一家专注于高端工业机床研制的企业,将其一套已经拿到美国订单、准备出口美国市场的新产品,先带到进博会上展示。
 

意大利参展方反复强调,意大利不止有中国消费者熟悉的奢侈品品牌,他们的机械设备同样在国际市场久负盛名,希望与中国企业深度合作……
 

全球贸易总是伴随着合作与竞争。但在“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中国创造性地搭建了进口博览会的大平台,证明了合作能成为主旋律,共享创新成果能成为“双赢”的最佳选择。
 

进博会上的桩桩件件,无不证明,中国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下的产业转型升级,正在成为全球企业乐见其成的“利好消息”。
 

令海外展商印象深刻的,还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潮中,中国企业家展示的新风貌。
 

会场中,时不时会看到那些不品美酒、不看豪车的专业人士,在志愿者指引下一路直扑向装备展区。
 

“中国客户现在会先挑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设备,然后才是价格谈判,相对5-10年前,整个顺序发生了180度的转变。”一家德国高端装备企业经营者说。
 

一位扎根中国二十多年的跨国企业负责人感叹,中国企业家的干劲就像他初来中国时一样,但所追求的,已经从中低端的分工和模仿,转向“世界水平”和“世界标准”。
 

与世界同行,与全球携手,这正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轨道过程中,展露出的前进姿态。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