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上四节课就能登台唱昆曲?这里不是“速成班”,而是“实验室”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2018-11-18 20:30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首开“浸入式”课程。

11月18日下午,第三届“中国传统音乐研习班”的学员们在上海音乐学院奉上了一场精彩的结业演出。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些中外学员只上了四堂课,就已经可以登台唱一段昆曲,弹一段古琴,而且有模有样。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了解一种文化,光是欣赏并不够,还要走进这种文化,成为“文化中的人”。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创办于2015年,目的便是打开一个窗口,让更多人走近中国传统音乐。

 

前两届“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招收的都是外籍学员,目的是让外国友人叩开红墙高瓦,通过有趣的亲身体验与中国传统音乐直接对话。他们中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也有对中国音乐一知半解的门外汉。有外籍学员在参加后表示:“通过体验活动,我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体验了中国音乐文化。”

 

其实,除了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好奇,中国年轻一代也十分感兴趣。今年,第三届“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扩大了招生范围,让中国学生也有机会参与。信息仅发布一周,就吸引了200多人报名。上海音乐艺术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栋说:“‘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从往届的为外国友人搭建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变成了能够汇集更多人、面向全社会的公益项目。” 

 

从10月14日开班以来,最受学员们欢迎的是今年特设的“浸入式”课程,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人音乐的琴箫课程,可以近距离感知具有本土风情的民间丝竹、皮影艺术,以及集唱、念、坐、打为一体的京昆雅韵。“中国传统音乐传习所”特邀与资深人士进行授课。在短短一个月四堂课的学习中,学员们从理论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了舞台。

 

结业演出由昆曲《牡丹亭·惊梦》片段拉开序幕,6位“可爱”的花神伴随曲牌《万年欢》出场,演唱唱段《双生子》,引出扮相“娇羞”的杜丽娘和“秀气”的柳梦梅,为大家呈现了一出完整的戏曲表演。参加昆曲课程的21位学员中国,有从事音乐专业的学生、老师,还有计算机专业、设计专业的研究生,甚至还有三位专程从安徽赶来的同学。短短四节课,他们就能上台表演,让老师也不得不称赞。

登台前,画上昆曲妆容。

 

选择箫课程的学员徐昕宇说,第一堂课光学会正确的持箫方式就花了不少时间,吹响箫也是一个巨大的难关。但到了第二、第三堂课,她就能吹奏简单的旋律的。到了最后一堂课,她已经与其他学员们一起配合默契,吹奏完整的作品。在汇报演出上,古琴学员和箫学员分别演绎了古琴曲《秋风词》《湘妃怨》,箫曲《关山月》以及琴箫合奏《寒山僧踪》。

 

 

上海京剧院的艺术家们带来的京剧经典剧目《霸王别姬》和《珠帘寨》的选段。方寸之地,一根马鞭,一把椅子,便能演绎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正是如此表现力,使京剧能够一直吸引新的观众,打破时代与国别的界限,成为世界的瑰宝。

 

上海申韵丝竹乐团的艺人们带来了传统江南丝竹八大曲中的《中花六板》和《行街》。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清晰的感受到江南丝竹演奏的自由、丰富,艺术家们分别用C调、D调两个调式演奏了《中花六板》,同一首乐曲的不同效果在老师们的精彩演绎中相当灵动、细腻。

 

参加皮影课程学习的学员大部分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本科学生,他们在木偶剧团老师们的带领下,亲手制作皮影。皮影的制作是一个复杂又奇妙的过程,从选皮亲自实战操作,将幕布后的小人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众人面前。他们表演的一出《狗拿耗子》给在场的观众带来了无限欢乐。

皮影戏演出《狗拿耗子》

 

短短四次课程,学员们进步飞速。但“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不是“速成班”,而是一个“实验室”,用有趣的“浸入式”体验成功地让年轻学子与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化学反应,让他们萌生了继续学习和钻研的兴趣。未来,“中国传统音乐研习所”还将提供更多丰富的课程,让更多人爱上中国传统音乐。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朱瓅
图片来源:上海音乐学院提供
题图说明:结业演出上的昆曲表演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