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给公厕装上“大脑”:能认人、辨别臭气,还知道女厕位是不是太少
分享至:
 (1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18-11-17 06:00
摘要:杨浦区目前已有4座公厕实施了智能化改造,类似的智能公厕试点还在普陀、静安、松江等区进行。

 

给公厕装上“大脑”,让它们智慧起来,是上海推进“厕所革命”的重要一步。

 

11月16日,刚装上“大脑”的邯郸路公厕一下子冒出许多新奇的设备,让在这里工作4年的厕所管理员耿立梅倍感惊喜。

 

首先,公厕入口左侧的“打卡机”变成了“认脸机”,往摄像头前一站,机器就会通过面部特征认出是哪位管理员,帮其打卡上岗。

 

公厕管理员用脸打卡

 

打卡完毕后,正对着公厕入口处的大屏幕吸引了耿立梅的目光,原本都要在纸面上登记的保洁服务记录、损坏设备报修等信息,全部用手指戳一戳,就能轻松完成。

 

面对智能化的邯郸路公厕,“老主顾”们也是赞叹不已。看着屏幕上的厕间从“有人”跳转为“无人”状态,在附近商铺上班的张女士从公共等候区从容走向无人的那个厕间,避免了站在厕间门外等候的尴尬。

 

如厕后,市民在屏幕上点评公厕的服务

 

“秘密都在门上”,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哲指着厕间的门锁和上方的红外感应器:“当如厕者在内部锁上门后,感应器探测到有人,便会在外面的屏幕上显示该厕间被占用。”

 

感应有没有人在使用厕间的同时,智慧公厕会监控具体的如厕时间,如果超过15分钟,将自动报警给公厕管理员,提醒其前往厕间查看,以免使用者发生意外而长时间无人发现。

 

门锁和红外感应器是大数据的收集器之一

 

不仅会“看”,邯郸路公厕还会“闻”——借助厕间上方的环境监测设备,公厕内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的浓度每隔5分钟就会刷新一次,显示在屏幕上,供部分对异味敏感的如厕者参考,也能让保洁员更及时地找出问题并解决。

 

臭不臭?公厕“闻”得到!

 

将来,每一座装上“大脑”的公厕,还会为上海公厕的规划建设献计献策。

 

毗邻国家创新基地长阳创谷的宁国路少年宫公厕开放了10多年,老化较严重,杨浦区已将其列入明年的改建计划,但有个问题困扰着管理部门:现有4:3的男女厕位比例是否合理?是否要酌情增加女厕位?

 

“厕位数量女少男多,不少人这样认为。”杨浦区绿化市容局党委副书记徐丽珏介绍说,上海市妇联曾发布《上海公共场所男女厕位设置状况调查》,指出上海现有公厕厕位男多女少,造成女厕所排队问题突出。在排队频率上,59.6%的男性很少遇到排队的情况,43.8%、41%的女性表示经常或偶尔需要排队;在排队时间上,65.2%的女性一般要排队1分钟到5分钟。因此,去年上海发布的新版《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提出,上海公厕的男女厕位比例至少要保证1:1,商业区、餐饮场所、医院等区域,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不应小于1.5:1。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公厕都适用这个规律。比如,宁国路少年宫公厕内设置的男女如厕人数记录设备显示,11月13日至15日,宁国路少年宫公厕的男性如厕人数占到总数的62.3%,且高峰时段,男性如厕排队情况比女性更严重。徐丽珏表示,这提醒管理部门不能在厕位比例的设置上“一刀切”,而是要因地制宜,用数据说话,因此宁国路少年宫公厕明年改建时的男女厕位比不一定会照搬标准规定的“不应小于1.5:1”。

 

数据平台连接着每一个公厕内的“大脑”

 

记者从上海市市容环境质量监测中心了解到,杨浦区目前已有4座公厕实施了智能化改造,类似的智能公厕试点还在普陀、静安、松江等区进行。这些智能公厕获得的大数据将为上海更科学合理地布局公厕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而以往,管理部门更多依靠统计数据、公厕管理员经验判断、公厕周边区域发展规划趋势等来决定公厕的布局、男女厕位比。

 

“智能公厕”虽好,如果成本太高,不利于推广。对此,杨浦区绿化市容部门表示,在公厕内安装智能化设施的成本目前不到公厕传统改造成本的一半,而且安装智能化设施后,可使公厕借助大数据进行更合理的改造,避免将来重复改造的发生,从长远来看,是值得一试的创新之举,也是社会精细化管理的有益探索。此外,安装智能化设施最快两周就能完成,对公厕正常服务的影响很小,也有利于复制推广。

 

智能公厕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项有益探索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文中图片:陈玺撼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