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十二公民 > 文章详情
这位阿里老员工在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外贸”,从活不下去到稳居前三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18-11-16 07:16
摘要:他要做的,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外贸”。

“你说创业的人只吃‘草’?”刚见面,记者开口便问。

陈栋刚刚搭乘深圳的航班飞抵杭州,来参加一场阿里系创业者的“同门”聚会。此前微信联络时,他那样回应记者边吃边聊的提议。

“开玩笑的啦,创业也要吃饭啊!”走下出租车的陈栋爽朗一笑。短寸发型,身材魁梧,背双肩运动包,乍看像个刚工作没几年的小伙子,实际上他已年近不惑。

“相由心生。”陈栋说,创业12年,如今自己依然像打鸡血般努力,因为“还有梦想没有实现”。

“什么梦想?”

“做一家有文化、有影响力的大公司。”

“比如阿里?”

“对。”

“少年将军”

1999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成立。2000年1月2日,陈栋进入阿里实习,后来转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员工。

也是在1999年,如今已经关闭的中华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个赴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启了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的浪潮,接下来的一年中,成立不久的新浪、网易、搜狐也相继上市。

金融专业出身的陈栋被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公司创业3年居然就上市了,这个行业神奇啊,比金融还厉害。”一定要找个这样的公司去看看!抱着这样的想法,大学毕业前夕,陈栋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进入证券公司等专业对口单位,而是来到杭州,加入刚刚成立不久的阿里巴巴。

早年的阿里,虽有“十八罗汉”坐镇,但只是一家上百人的公司,远不及如今8.6万名员工的规模。年纪轻轻的陈栋很快脱颖而出。

陈栋回忆,那时自己的底薪只有1500元,还不包括跑客户的车费等花销,“相当于就是给了你见客户的车马费。但跑业务提成很高,实际上就是鼓励多出去跑,多干活就能多挣钱。”

一周7天,陈栋基本都扑在了工作上,眼睛一睁就开始干活。做了半年业务员后,陈栋被叫去参加阿里管理培训学院的培训,类似于现在的阿里“黄埔军校”。

“那时的阿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他认为,阿里与其他公司真正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才选拔和考核完全按照“战绩”来评价。只要是人才,就能得到重用,大胆干事,年纪轻轻就能当上“少年军官”,甚至是“少年将军”。“在别的公司肯定不可能。”

年仅25岁的陈栋便成了一个“少年将军”,担任福建省的大区经理,管理该区域分公司的工作,带起了一支上百号人的团队。那时阿里除了位于杭州的总部外,仅有北京、山东、江苏、福建、广东5个大区。

人事、财务、市场……那时担任区域经理,需要样样精通。“相当于自己创业,是公司派去建立‘根据地’的‘特派员’。”陈栋很感谢这段经历,为他后来创业积累了丰富经验。

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也都是阿里中响当当的名人。比如现在担任阿里巴巴首席客户官的吴敏芝,曾担任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的陆兆禧,还有马云口中的“定海神针”、曾执掌阿里“中供铁军”的俞朝翎,以及现任集团总裁金建杭,“那时金建杭是北方大区的负责人,我们干的事情差不多。”

眼看前景一片大好,陈栋却在2003年就离开了阿里。

“不是我想离开阿里,只是比较年轻,不太懂政治。2003年,公司开始做淘宝,让我去,我不愿意,就离开了。”

在会场对面的小餐馆内,重回杭州的陈栋,回忆起18年前刚进阿里时,在文三路华星科技大厦背后的小区里,一群年轻人共同拼搏的时光,仍有一丝无奈。“当年三室一厅屋子里住的人,现在身家加起来有上百亿了,但谁也没想到命运如此,他们还在阿里,我却出来了。”

“活不下去”?

离开阿里后,陈栋担任了一家韩国电子商务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公司的老总,这家公司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对于陈栋这个连员工都还没找到的“光杆司令”来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由于在阿里得到了全方位锻炼,陈栋很快就将新公司带入正轨,第一年就做出了一亿元的交易额。但由于2年后韩国总公司要派韩国高管入主公司,陈栋出让了自己的股份,手握从这家公司挣得的上千万元,开始创业。

陈栋发现,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商品的需求量很大,但由于对市场环境与货物质量不了解,他们来中国采购却不是很方便。“同样是茶叶,5元一斤的和5万元一斤的,不懂的人真的看不出区别来。”

反过来,由于一些阿拉伯国家的信用机制还不完善,中国买家采购物品时也存在风险:“你要买黄金,他们给你镀金,再回去找他们,发现老板跑路了。”

陈栋发现了这个贸易体系中的裂痕,而这恰恰是阿里这样的巨头尚未涉足的,便创立了以“全球代采”为核心业务的深圳伊西威威(ECVV)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全球采购商提供点对点代理采购服务平台,代理海外买家从中国采购和中国买家从海外采购。

“大家刚开始出来创业,‘马老师’有些不高兴。”陈栋回忆,早年阿里内部对待员工离职创业的态度,并不像如今这般宽容。一方面,那时的阿里还并不强大,另一方面,离开的人所从事的工作,多多少少都与阿里的业务相关。甚至还有前同事直言不讳:陈栋的公司“活不下去”。

“但我的市场和模式,像是在沃尔玛旁边开个国美、苏宁,和阿里的客群、模式不是很冲突。”

“在2006年,手头攥着八九千万现金,谁会不认我?”创业之初,可谓一帆风顺,用陈栋自己的话说,简直是“有钱任性”。租着深圳最好的写字楼,那时才30岁的陈栋在业务的迅速扩张中,有些春风得意。他想要带领众多中小企业走出国门,打通海外市场,做一家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好景不长。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波及中国企业。“本来整个团队士气高涨,没想到过完一个春节回来,订单全没了,客户都关门了,一个月下来只有100万元营业额进账。”

公司在香港购买的金融资产也相继“爆仓”,打乱了现金流,“有钱任性”的陈栋,眨眼失去了任性的资本。

“就像冲浪,很快冲上了浪尖,但转眼就被浪拍到了水底。”

为了从水底游上来,之后的三四年,陈栋一直在“擦屁股”,为了维持经营,他不得不卖房、裁员、关闭分公司……他说,这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公司就像人得了一场大病,摘除了肿瘤,一直在缓慢康复。”很多同行就在此时退出了竞争舞台,从30多家锐减到了个位数。对陈栋而言,能活下来,就已经是“剩者为王”。

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了基本的原则:“我没有欠别人一分钱。债务都还清了。”正因如此,当危机余波散去,东山再起之时,陈栋的投资人仍愿意慷慨解囊。

做有文化的大公司

如今的ECVV,每年平台达成的贸易交易金额已达到50亿,CEO陈栋的日常着装,却仍是二三百元的优衣库。

“你的穿着看上去不像个大老板。”记者开玩笑。

“我是柳井正的粉丝。”柳井正是优衣库的创始人,陈栋说,优衣库的衣服面料好、价格便宜,买他的东西,也是学习他的经营思想。

如果要强行找出优衣库与阿里两家企业的共同点,或许就是他们都有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巧合的是,从阿里出来的人,很多都自称是马云的“粉丝”。

或许是与柳井正相似的浮沉经历,让陈栋感同身受:“他有一本书,叫《一胜九败》。哪怕失败了九次,也要坚持下去,最后终能成功。”

有了前一次的失败经验,陈栋更加注意未雨绸缪。2014年起,他调整了商业模式,除了全球代采、全球代销,还增加了小额批发和零售商城、自营直采、供应链服务等,学习优衣库的理念,把中国的微创新产品卖到国外,以实惠的价格出售大牌质量的产品。目前已经有四五个品牌在美国购物网站亚马逊上的细分品类中排名数一数二。

通过这些提前布局,在近两年许多企业经营情况并不理想的时候,ECVV还在保持增长。“就像以前得过病现在有了抗体一样,再往后走,我们公司会更好。”

“不过我确实不是大老板。”陈栋又接下了前面聊起的话题。“去年公司挣了2个亿,但即便再加个0,也还是个小公司。”

什么样才是大公司?“大公司要有文化输出,就像阿里一样,如果有一天我们能输出文化到海外了,我们的公司就牛了。”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让很多中小企业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内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能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模式,正在蓬勃发展。

陈栋也从中发现了商机。在他看来,当前“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工程基建、建筑建材、交通运输、旅游餐饮、跨境电商等很多细分领域都有巨大市场。

“但除了阿联酋,很多中东国家对中国了解还不深。如果能通过商业进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认识中国的商品和品牌,就能帮助中小企业抱团出海。”

阿里巴巴的口号人尽皆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陈栋要做的,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外贸”,如今,陈栋创立的ECVV,已经坐上了国内B2B外贸平台的第三把交椅。排在第一位的正是阿里。

“别人给我白眼,说我选择阿里巴巴作为对手,不自量力。”陈栋解释道,其实,自己是将阿里作为一个“灯塔”,作为对标的方向,“我们的国家需要有情怀、有信仰的企业,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到老的时候就觉得没有遗憾了。”

栏目主编:王海燕 文字编辑:王海燕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