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治 > 说法 > 文章详情
会搜集车辆信息的红绿灯、能感应体温的场馆,进博会上海公安的黑科技怎样用于城市治理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简工博 邬林桦 2018-11-14 06:59
摘要:安全,是举办任何重大活动的底线,也是一座城市正常运行的底线。

“这么快?检查好了?”11月6日,由江苏来上海参加进博会的专业观众赵先生步行通过安检,仅用短短数秒。当他习惯性地站在安检员面前,张开双臂等候安检员手持安检仪检查时,却被提醒“已完成安检”。不可置信的他像安检员确认两次,点头称赞:“果然是第一流的盛会!”

 

一流的盛会背后要有一流的管理。11月5日到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成功举办,这场吸引近百万人次参观、累计意向成交达578.3亿美元的盛会不仅会场及周边安全有序,从10月23日安保实战阶段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全市报警类110较常态下降45.9%,火灾起数、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分别下降69.9%、31.5%,而道路平均通行速度则上升约30%。全市已建成智能安防系统的1124个小区全部实现零发案,3500余栋建成智能消防感知系统的高层建筑全部实现零火灾。

 

安全、有序、宽松、尊严、高效——此次进博会安保工作开启智慧安保新模式,是上海追求“一流治理”的生动实践,为上海城市长效治理积累着经验。

 

“智慧公安”筑起无形安全网

 

和赵先生一样,许多参观者进入国家会展中心全程“无停留”。在北安检大厅,入口处已没有了过去人们熟悉的“闸机”,参观者通过时系统会自动感应并显示出通过人员的信息,“认证不符”立即发出警报;到达安检口时,参观者只需维持正常步态通过安检通道即完成检查。通道另一侧,屏幕上随着参观者的动作呈现出不同的抽象图案。这套智能安检系统,综合运用光场技术、太赫兹人体安检等技术手段,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能迅速判断出通过的人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准确率较过去大幅提升。

 

在国内外参加过多次展会的企业负责人孙莳知道,这样以百万人次计的大型活动,排队两小时是“常态”。但这次进博会的进场时间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甚至更短,平峰时段甚至只要5分钟就能进入展馆。记者从公安部门获悉,据测算,在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源的同时,这套智能安检系统将每小时安检人次从300提升到了1500,通行速度提升了5倍。

 

“从世博会到进博会,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科技的飞速提升。”此次参加进博会安保工作的普陀公安分局科技科民警陆杰也曾参加过2010年世博会安保,他告诉记者,原来需要人工筛选的信息,现在大都可由智能化系统搜集判断,通过多维度信息和各种数据库的比对,能为安保工作决策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11月9日进博会首个团体观众开放日,吸引逾2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上午9时30分,市民杨源跟一波参观者一起涌进食品馆。“我当时觉得人太多了,现场可千万别乱。这时恰好就看到民警带着安保人员过来维持秩序了,难道是‘心电感应’?”

 

还真是一种“感应”——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一隅的现场安保指挥大厅里,大屏幕上的“客流热力图”正实时变化,显示着场馆人流量的变化,为公安部门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这套客流热力监测系统是综合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探测,实时反映馆内客流人数,测算出客流分布区域及密度。” 上海市公安局驻国家会展中心前方安保指挥部主任刘广明告诉记者,根据提前制定的大客流三级安保预案,当展馆内的瞬时滞留观众人数达到8万、13万和18万时,分别对应采取错峰入场、馆内分区域排队的流动及“封馆”只出不进等管控措施。这样的方式比仅靠肉眼观测或主观感受更加客观真实,采取的措施也更加“有的放矢”。

 

安全,是举办任何重大活动的底线,也是一座城市正常运行的底线。上海公安用强调科技、智能的“智慧公安”理念和体系构筑起一张无形的安全网,正于无声处见成效。

 

“远端安检”化解客流压力

 

11月9日,进博会正式开放社会团体观众进馆参展。当天仍是工作日,早高峰客流与进博会观展客流叠加,不光进博会迎来逾20万人次最大客流,上海轨道交通客流量也连创多个历史新高:全路网客流达到1256.3万,地铁2号线客流量达到193.1万,2号线徐泾东站进出站人次达18.7万,地铁17号线诸光路站进出站人次达3.9万……不过对于不少市民和参观者来说,这样的“历史新高”并没有与平时明显的差异。

 

客流高峰如何被化解于无形?“得益于完善的证件管理系统,我们使用了远端安检模式,有效缓解展馆现场的安检压力。”据刘广明介绍,进博会设立49处远端安检点,驻点安保人员提前对于参展商、专业观众和媒体人员进行安检,并通过手持验证机核验人证信息,随后由安保人员护送搭乘直达国展中心封闭区域的大巴,直接进入展馆。仅11月9日当天,就有约3万人是通过“远端安检”的方式进入场馆。

 

精细化的措施需要科学精密的数据作为依据。以国展中心周边道路交通为例:试点运用的“智能信号灯系统”,不再只是简单示意停止或通行的“红绿灯”,而是通过多渠道感知和收集交通数据,给出信号控制和交通组织的最佳方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副总队长尹建岗介绍,这一智能交通系统收集的数据,能给交警现场管理提供依据:“比如知道哪条路哪个方向的车流量负载过大,交警就可以在现场提前引导车辆分流,动态分配路权,提高通行效率。”进博会期间,通过这样动态、及时的管理措施,区域道路通行效率提高了10%以上。

 

“大量智能设备和系统的运用,让这次进博会安保很不一样。”今年58岁的青浦公安分局民警陈国荣,每天闭馆后都带着年轻学警在场馆内责任区巡逻三小时。他会现场督促展商和工作人员把插座上的插头全部拔掉。一些展商向他保证一定会关掉开关,可陈国荣不肯,一定要亲眼见到他们拔下插座并复查以确保安全:“我干了33年公安,安保工作的装备系统越来越先进,但责任心不能变。上海这座城市的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我们就要做好那一根根绣花针。”

 

宽松和尊严背后,有人彻夜演练预案

 

从香港赶来参展的陈奥丽一度十分担心交通问题:“我看了很多遍地图和场馆图,还是没把握。”进博会第一天,她“稀里糊涂”就进了场:“一路上标志太详细了,我只要跟着指示标志就进馆了。”

 

在徐泾镇上班的市民孔伟也曾焦虑了很长时间:“二号线是我上班的唯一方式,遇上大客流堵住了我怎么办?”事实证明他多虑了,站厅内隔离栏分出“持证乘客通道”和“普通乘客通道”,互不干扰。

 

今年进博会安保工作中,“宽松”和“尊严”是被反复提及的两个关键词。

 

“不同的展商对布展的时间要求不同,有些一天足够,有些一周还很紧张,而进博会给了我们近10天的布展时间,自由度大多了。”不少展商对进博会的备展时间赞不绝口。“原定布展时间是从10月26日开始的,但结合参展商的实际需求,布展时间提前到23日开始。这意味着我们安保工作也要提前启动。”刘广明回忆,10月23日开始国家会展中心开始实施全封闭管理,分层设置人员安检点、人员安检通道、车检通道,对进入封控区域人员、车辆、物资一律严格安检。

 

团体观众参观日,距离徐泾东站最近的国展中心西侧安检通道承担了近七成的入场安检流量。11月10日一早,徐泾东站8号口外,80辆短驳大巴整齐排列,一辆接一辆将乘客转运至客流量较少的北广场。“最开始只安排了10辆短驳大巴,但随着客流增加临时调配车辆,最后增加到80辆,参观者得以较快入场。”刘广明说。

 

任何一项看似“临时”的措施背后,都要反复论证和一遍又一遍地演练。进博会前期,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4号口在中午前一直封闭,且只进不出。11月10日闭幕当天,4号口提早从上午8时开放,变成了出站口。“为了防止站厅内出现客流积压,前一天晚上经过多部门的严格论证和演练,决定采取这项临时管理方案。”上海市公安局轨交总队指挥处处长王伟华告诉记者,这一方案还有多项涉及快速疏散入、出场参观者的应变措施。

 

进博会期间国展中心周边一直采取行人单循环通路,这也意味着调整一个进出口的方向,就牵动整个区域的变化。从隔离栏的摆放位置、指示牌的更换到安保人员的及时引导,经过前期数百次的演练和责任到人的精密分工,管理方案的切换已足以快速流畅。

题图来源:摄影:蒋迪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