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捉一只崇明老毛蟹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龙 钢 2018-11-15 17:07
摘要:便俯下身子,将铁钩子往洞里戳,边戳边听戳的声音,如果听到有戳到硬壳的回声,铁钩子戳不进去了,便基本可以判断出洞里面有蟹,这时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先将洞边的泥土扒开。此时还不能“打草惊蟹”

金秋时节,正是吃蟹的好时节。俗话说,九雌十雄,正是指农历九月吃雌蟹,十月吃雄蟹。

 

吃蟹是南方人,特别是江浙沪一带老百姓的习惯。每当吃蟹时节,蟹地就成了食客们的相聚之地。这几年,上海的食客一般都到阳澄湖周边吃蟹,很少有人去崇明岛吃蟹。其实,崇明岛的老毛蟹一点也不比阳澄湖蟹逊色,几十年前,当阳澄湖蟹还没“崛起” 时,崇明老毛蟹可是享誉江浙一带的美食。

 

上世纪七十年代,笔者曾在崇明的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因而对崇明老毛蟹特别有“感情”。前不久,回了一趟崇明岛,想寻找当年生活过的地方,特别是想再体验一下当年捉蟹的生活,可崇明当地的几位朋友讲,现在老毛蟹是捉不到了,捉蟹是什么时代的事情?现在都是人工养殖了,野生的崇明老毛蟹已很少见到了,你要吃崇明蟹,还是去市场买来吃罢。

 

 

野生的崇明老毛蟹捉不到了,究竟是蟹的生存环境出了问题,还是我们对野生蟹的保护出了问题,就不得而知了。

 

想当年,每到十月国庆节回市区前,笔者总会和几位崇明小老乡带上几件简单的捉蟹工具去河浜边捉蟹。说起捉蟹的工具,现在人已很少见到了,就是当年市民生煤炉用的铁钩子及竹篓子,外加一副炼钢工人用的手套。听崇明朋友讲,崇明泥土比较松软,加上河流较多,适合蟹的生长。但凡是有蟹的地方,必有蟹洞。一般没经验的人是很难知道河边小洞里是否有蟹存在,即便是长年捉蟹的“老手”,有时也会错过蟹洞,认为洞里没有蟹。

 

所以捉蟹时,我们先要沿着河浜和河沟边走边观察一番,一旦发现浜沟边有一小洞,哪怕是很小的洞,也不会放过,怕被遗漏。便俯下身子,将铁钩子往洞里戳,边戳边听戳的声音,如果听到有戳到硬壳的回声,铁钩子戳不进去了,便基本可以判断出洞里面有蟹,这时我们会小心翼翼地先将洞边的泥土扒开。此时还不能“打草惊蟹”,因为一旦“打草惊蟹”,蟹就会往洞深处钻,捉蟹的难度就会“徒然”上升,再想捉到就很难了。

 

浜沟边泥土被轻轻地扒开后,用铁钩子伸进去钩。钩蟹其实隐藏着一定的技术性。钩到蟹壳,是钩不出来的。只有钩到蟹脚处,才能慢慢地往外移,千万不能用手伸进去拿,一旦手伸进去拿,蟹脚将你的手指钳住,你会痛得“哇、哇”急叫,痛得你直掉眼泪。那时候的崇明老毛蟹还是比较多的,一般半天捉下来,捉上一、二十只是不成问题的。如果捉到软壳蟹(正在脱壳生长)就会当即蒸蒸吃,几位上海知青和崇明老乡聚在一起,买上一瓶崇明特产老白酒,再到河浜边放上一个竹篮子,不一会竹篮子外爬满了螺蛳,炒上一碗螺蛳,几个人呆在小屋里,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蟹宴。这对今天的市民来说,这是“土生土长”的农家菜了。而剩下的硬壳蟹就带回市区孝敬父母了。

 

硬壳蟹带回市区孝敬父母,有时也会遇到问题。有一年,一位知青辛辛苦苦地捉了30多只蟹带回上海,准备给父母吃。这位知青把30多只蟹放在一只麻袋里,乘船回上海。当船靠上十六铺码头,兴奋地拿回家,打开麻袋一看,30多只蟹都一动都不动了,蟹脚都软了。原来这位知青用麻袋装蟹,加上船舱里人多,空气不流通,都给闷死了。看着这一堆死蟹,这位知青气得血压都升高了。原本孝敬父母的一片心,就这样被自己的一个笨办法给“毁灭”了。好在父母十分理解儿子的一片好心,安慰他没关系,父母领情了。说实话,那年18、19岁在上海城里长大的孩子,哪里懂蟹不应该放麻袋里带回上海。

 

当时每到十月、十一月,崇明的堡镇、南门船码头旁,随处可看到农民们拎着刚捉来的老毛蟹叫卖,这样的情景,如今只能是回忆了。当年一、二十只老毛蟹,市场上充其量也就不过十来块钱,现在你没有个三、五百块钱,根本买不到,而且即便买到的也只是人工养殖的蟹,至于说野生崇明老毛蟹,那就更金贵了,连当地的崇明人也在说,多年没吃到野生老毛蟹了。

 

崇明岛捉蟹,虽然已经过去了四十年了,当年的农村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崇明县也变成了崇明区,未来还将成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岛捉蟹也就成为了一种美好的记忆。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东方IC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