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碎片时间”等于“碎片学习”?鲍鹏山:这是一个误解!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璐 范智睿 2018-11-12 14:57
摘要:“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完整、系统的学习,我认为这恰恰是新媒体传播最大的优势。”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碎片化的,那么在网上学习也一定是碎片化的。”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一手插着口袋,一边慢悠悠地在讲台上抛出了这个“误解”。近日,他在上海理工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互联网+内容供给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上回顾了人类经典阅读的历史,从最初的神话传说到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新媒体变革造就的传播优势,可以看作是一种“回归”。

 

 

神话传说,有个“时间差”

 

“人类最早的经典是神话和传说,这是古人创造的早期文化产品。”但鲍鹏山指出,要注意到这种最古老的文化经典,从生产到加工、一直到传播,实际上都是同一种方式——口耳相传。“因为当时文字还没有出现,生产过程也就是一个人在那编、在那说,然后不断地有人再加工。传播的方式也是我在那说、你在那听。”他介绍,这个简单的传播形式延续了很长时间,直到今天还有一些民族的英雄神话,比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仍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创作和传播的。

 

到中国的春秋、战国,这个时期出现的经典,会有记录、整理、研究、传授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为什么叫“记录”?就是因为这段时间文字书信还不普及,更多的只是一个交谈的记录。在鲍鹏山眼里,从《道德经》到《论语》到《孟子》,有点类似“专题文章”,更多的是对话的语气:“实际上还是口耳相传,孔子和弟子说话,最后弟子将这些话记录下来,先说后记,有这么个过程。”

 

也就是说,神话传说出现的时代,与它被记录的时代,有一个“时间差”。

 

 

门槛低,说出来你就能听懂

 

 

那么口耳相传这样的传播方式,为什么会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鲍鹏山认为,它的优势在于,对接受者而言门槛低、甚至没有门槛。能够读得懂文本,必须要先认识字,要经过一个扫盲的训练,还要再经过语法的训练、逻辑的训练、文本阅读的训练。“今天你要读得懂论语,你首先要认识字,其次还要知道文言文的表达。文言文和白话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文言文你讲出来一般人是听不懂的,但白话文讲出来大家都明白。”所以在他看来,口耳相传就是‘我说出来,你就能听得懂’,它的好处就是把前期对接受者的训练跳过去了。”

 

但口耳相传也有局限。

 

首先是时空的阻隔,一个时空的人不可能对着另外一个时空的人说话。“我今天在这一个空间说话,另一个空间的人是没法听见的。我对这一个时代的人说话,另一个时代的人是没法听见的。我们今天的录音技术,在古代是没有的。”鲍鹏山举例说。

 

其次是数量的限制。过去,一个人的声音是有限的,但现在有技术可以把一个人的声音扩大,这是以前的口耳相传做不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古代很多经典的会讲,到现场去的人很多,但有的参与者一直坐在后面,他其实根本听不到主讲人讲的是什么。

 

 

文字,打破时空阻隔

 

 

如何打破这种阻隔?答案是文字。

 

鲍鹏山认为,文字的出现打破了时空与数量的局限,传统媒体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文字。实际上,传统媒体也一直在变动,比如说钟鼎文、甲骨文、竹简,比如说造纸术和印刷术带来的变化,还有剧场、听书场、广播、电影、电视……实际上都能算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优势是它能够打破时空的阻隔,随着光电技术的出现,我们可以把传播范围与人数上的限制打破。”

 

不过他觉得,传统媒体也存在局限——对受众的要求还是比较高:“受众需要经过一些训练,才有能力去阅读、接受传统媒体的内容。”此外,受制于载体与复制技术的难度,材料和人工的成本也不小。他打了个比方,比如要出版一本书,除了纸、墨等材料的成本,传统出版社编一本纸质书的人工成本也相当高。

 

 

 

互联网,重回“口耳相传”

 

为了说明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特征,鲍鹏山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20年前,他写过一篇有关商鞅的文章,几年后根据这篇文章在上海图书馆做了一场演讲。据他统计,收录有这篇文章的书卖了六七十万本;而这场讲座的录音,在互联网平台的播放量则可以百万计,甚至有人告诉他,推特上也有。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很费解:阅读文字既快速又自由,为什么有人更喜欢听音频呢?后来我逐渐了解到,有很多人对阅读是有障碍的,但是听音频却没有。现在的人比起阅读文字,恐怕更喜欢看和听。”

 

这样分析后,鲍鹏山得出了如下结论:新媒体的特征是什么?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重新回到神话传说时代“口耳相传”。

 

“互联网会不会造成碎片化的学习?我举一个例子。”鲍鹏山说,“我是教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水浒传》在课堂上讲,最多不会超过两个课时。但在网上,我讲水浒录了300讲,每讲有10分钟。”由此他认为,在互联网上通过声音和图像的方式把思想传播出去,把知识传播出去,实际上降低了受众的语言训练以及学习环境的要求,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让大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系统化的学习。

 

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误解”,鲍鹏山的观点是,不要把“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学习”混为一谈。“能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完整、系统的学习,我认为这恰恰是新媒体传播最大的优势,这是传统的媒体所做不到的。接下来更有效率的传播,很可能不是写,而是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