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在场 > 文章详情
【老照片】如今代表上海风情的旗袍,曾经,却是禁忌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依时 2016-03-19 08:00
摘要:旗袍,这种上海女性解放前普遍穿着的衣服,虽然于1956年的街头还在被出售、还在被穿着,却不再被鼓励了。它们渐渐消失了引领时尚的风头,而被用有色眼镜看待。

1956年,中国艺术团到了巴黎,他们的行头、扮相、旗袍、外套、发式都使巴黎的人感到目眩神迷。法国女作家、阿拉贡的夫人特丽奥特专为中国的服装写道:我把字典上所有关于色彩的字样都用遍了,可“中国服装的强烈的对比和近似的调和,朝阳和彩虹都不足比之于百一”。

1949年,上海青年在街头义卖劳军红星章。当时的女性穿着仍以旗袍为主。

 

然而,当外宾到中国来访问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彩虹和朝阳”消失了,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穿着单调颜色和列宁装款式的人。这让外宾们看不懂了:“为什么从你们的服装上看,有时简直分不出男人和女人?你们商店的橱窗里那么多的漂亮衣料,为什么不穿呢?”

1950年,秦怡、白杨、黄宗英、上官云珠等演艺界明星演出集体广播短剧,倡募国家折实公债,裘皮大衣与军棉袄“同框”。

 

曾经是摩登之都、东方巴黎的上海,城市里的无数时装即将进入漫长的冬眠季。此后的近三十年间,上海人普遍不再敢着意打扮,并且开始以时尚靓丽为耻。但在1956年这个分水岭上,街头和巷尾还存着一点往日沪上风华的残照斜阳。服装店里还公开卖着旗袍和丝绸,理发店里还有各类卷发烫发的服务。人们还是可以看见一些穿着花哨旗袍的青年女子、个别穿花衬衫包臀裤和尖头皮鞋的男青年、以及少数还敢于顶着一身裘皮珠宝上街的妇人。

1952年国庆前夕,一户普通的上海家庭在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公司第一门市部采购。

 

这一年8月12日,在先施公司原址上,当时上海市内规模最大的妇女时装商店——国营南京路时装商店开幕,全店出售的557种新式样和近2万件商品,品种还算繁多,包括中式服装部、衬衫部、衣连裙裙子部、浴晨睡衣部、布服装部等六个部分,分别出售绸旗袍、改良旗袍、中国式的短衫、各类衬衫、两用衫、布质衣连衫、睡衣、晨衣以及各类绒线衣等等。此外,还有少数民族的服装。二楼商场除了呢制、绸制现成服装卖品部外,还有定制部。

 

这一年6月,新闻里还报道:《理发师为美化妇女而辛勤劳动,妇女头发式样已有一百多种》,报道说:“在这些新设计的式样中,有为青年女工和学生设计的青年式和三季式。稀松的刘海只盖在一边,两边头发卷过耳根,后面波浪大而少。”

1952年国庆,机关工作者向国庆游行队伍欢呼致敬。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女性服饰风尚。

 

连在田间劳动的农妇,作为上海女性出门也依旧是要烫头的。“江湾区淞南乡钢铁第二高级社主任杨云弟,到沪江理发店去理发,理发师给她理了个新式样:把前额的头发完全向后梳,在后面头发上烫了较平的波浪,使反卷的头发紧挨着后脑。这样在田间劳动,头发不易被风吹乱,平时洗头,梳理也很方便,还不容易走样。”理发师还参考了一些外国画报和古代仕女的图片,根据中国民族风格设计了一种民族刘海式:边分头路,前额留些稀刘海,两边波浪短而明显。梳了这种发式如果再配上耳环和鲜艳的旗袍,能够表现出“东方美”的特色。

1952年,静安区妇女组成春节慰问队,向革命家属致敬。依然有女性在旗袍外套裘皮大衣,烫时髦卷发。

 

旗袍,这种上海女性解放前普遍穿着的衣服,虽然于1956年的街头还在被出售、还在被穿着,却不再被鼓励了。它们渐渐消失了引领时尚的风头,而被用有色眼镜看待。

1953年解放日报邀请部分上海纺织业先进工人座谈。

 

1956年,上海电焊机厂的青年女工吴秀莲,以一个女人的第六感,敏锐感受到了人们对穿着打扮的态度在发生转变。她给报社写信倾吐烦恼说:

 

“听说就要开妇女儿童服装展览会,我们都想去看看。我们厂里直焊车间,有很多年轻女工都爱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但是周围的同志老要说怪话。我刚进厂时,打扮得比较漂亮,还烫了头发,谁知就有许多人说我像个“小阿飞”,“作风不正派”。大家的冷言冷语,我实在吃不消,这才把头发剪短,穿上了灰色的衣服。去年夏天,报上提出要大家穿得漂亮些,我做了一件花旗袍,大着胆子穿着到厂里去,便有人说我跟资产阶级学样,吓得我立刻脱下,仍旧套上灰布衣服,像个老太婆一样。现在许多女同志都有这样的想法:做了好看的衣服,就要引起别人议论,还是穿灰衣服来得自由。走进布店看见很多花布,心里想买,又怕做了穿不出去。因此我觉得社会上舆论很重要。报上要多多宣传,纠正一些人的不正确看法,让我们的服装也和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这一年4月,如同最后的回光返照,一场盛大的上海市妇女儿童服装展览会在国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4楼开幕了。一天里就有14000多人参观服装展览。

 

在展览会上,陈列着572种各式各样的妇女儿童服装。实用部分陈列有341套以春夏季为主的妇女儿童服装,鲜艳夺目。其中,有选用浅色花布、花麻纱、泡泡纱、灯心绒等所制作的旗袍、短衣裙、连衫裙和外套等;还有各种民族形式的短衣配上各种不同的裙子;甚至还有领上饰有别针,胸前饰有闪闪耀眼的珠粒的长旗袍,用作晚会服。新式服装方面,既有深咖啡色的新颖衬衫,配西式裙子的工作服。也有雪白色的泡泡纱连衫裙,加上别致的领子的春装。

 

可是,等待这些百花齐放服饰的,是一场只有单调蓝灰色的列宁装的寒潮。

 

1957年,棉布实行计划供应的第三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一九五七年棉布供应的决定”,决定自五月一日至八月三十一日通用的第二期布票,一律照票面数额打对折使用。解释是这一年棉花严重减产,棉布供应紧张。

 

解放日报为此发社论,呼吁“……建议大家把那些压箱底的旧衣服都翻出来。过去穿过的旗袍啦、西装啦、学生装啦,能再穿的就再穿……衣里尽量利用旧布。”

 

一时之间,即便爱美的上海女人想添置新衣服、换换时装,也实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此后,随着运动的接踵而至,添置时装、翻翻花头的心思不仅成为了奢望,也称得上是罪孽,为求自保,穿上朴素的列宁装,和集体保持一致的外貌发型成为黎民百姓务实的选择。

 

一夜之间,再也没有旗袍卷发女、尖头皮鞋花衬衫男出现在街头。一旦还敢穿成那样上街,就不要怪会被捉住,然后当街剪开裤脚管、脖子里挂上破鞋、剃去卷发变成阴阳头再羞辱一番。

 

但像一切向往阳光的种子一样,等这个漫长的寒冬过去,服装从冬眠中醒来后,上海的街头有一天会再次百花齐放,被“朝阳和彩虹”的颜色所充满。

 

(题图来源:CFP,文中图片均为解放日报资料照片。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编辑:章迪思 编辑邮箱:48056615@qq.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