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话媒堂 > 文章详情
时间成为碎片 内容更要丰满——内容创新与文化创意专家齐聚上理工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范志睿 2018-10-28 19:24
摘要:10月27日,恰逢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12周年,“第二届互联网+内容供给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在该校举办。来自国内外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100余位学者、业界精英从不同角度就知识服务与传播等问题进行了高水平的交流。

生存还是死亡?当年丹麦王子的困扰变成了当下许多行业的忧思。出版业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数字读物的推广使人们对传统出版物的需求降低了。面对信息化浪潮,如何转变自身的运营理念与方式,现在或许有了一些思路。


10月27日,恰逢上海理工大学建校112周年,“第二届互联网+内容供给创新与文化创意产业高峰论坛”在该校举办。来自国内外5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100余位学者、业界精英从不同角度就知识服务与传播等问题进行了高水平的交流。

 


 出版已死?


“1996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画了一块墓碑,称2012年出版业已经死亡。今年是2018年,全世界的出版业都在复苏。”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邬书林在主题演讲中说道。信息技术革命性进步深刻改变了出版业的外部生存环境与出版业自身的运行模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的应用使出版的理念、管理方式、载体形式、传播方式、运作流程、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他看来,出版依旧是一个朝阳产业,其本质是传播知识与信息,因此问题的核心并非技术更迭,而是理念转变。传统的出版业只做知识产品的提供者,但随着信息总量增加与传播方式的变化,要实现从提供知识产品到提供知识解决方案的转变。


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志强教授回顾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出版业40年的历程,指出数字化概念被提出的时候,大家都认为出版会消亡,但从最近十年纸质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化来看,出版不仅没有消亡,而且焕发了的新的生机。


碎片化时间不等于碎片化学习


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一直被视为是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重要原因,所以许多媒体人尽量精简信息量,满足人们在短时间获取信息的需求。但上海开放大学教授鲍鹏山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即使是传统媒体,也是在发生不断变化的,从动物骨骼到青铜,从纸到现在的手机屏幕,载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对知识的渴求却没有变过。现在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但是碎片化时间不等于碎片化学习。鲍鹏山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举例,同样是讲《水浒传》,在大学课堂上作为一个专题最多会讲两个课时,但在互联网上就可以做成每集10分钟,总共300集的音频,知识总量无需精简,优化表达方式就可以让人们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完成系统化的学习。


内容和方式都要变化


对于内容供给的更新,复旦大学志德书院院长、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童兵说道,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新闻内容供给也要相对应地改变,要增加对民生与社会新闻的关注,媒体人要有担当,敢说话、说真话。而对于传播方式的变革,上观新闻数据新闻中心负责人对融合新闻报道做了介绍,从报纸到手机屏幕,传播载体的变化也引发了新闻生产方式的变革。新媒体产品的生产除了涵盖传统的媒体中心策划、记者采访之外,还引入了文字、声音、视频的融合表达以及技术开发,推广的方式也从原来的单一发布变为了全方位推送。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徐清泉则站在文创产业发展的角度上,提出新闻传播要摆脱原有的单一路径,搭建云平台、云媒体,实现数据应用,重视网络游戏、小说、直播等产业的规范和发展。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徐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董毅敏参加会议并致辞。

栏目主编:刘璐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