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在东海咖啡店,梅花糕配咖啡加冰淇淋球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妙瑞 2018-10-19 07:03
摘要:只有我这个爱梅花糕的人才想得出来这种吃法。

梅花糕,一种形状如梅花叶瓣的小吃,过去在上海街头常见。它不光名字好听,而且价钱不贵,几分钱就可以买一块,吃起来味道特别香甜,买的人也多。梅花糕源远流长,据说在明朝就有这种小吃。吃梅花糕,使我想起了明朝诗人写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也许梅花糕就是受梅花诗启发做出来的。看点心师傅手里握的那只6边形的模具,颇像古代岳飞之子岳云使用的手锤。10多斤重的家伙,要在炉火上转动翻滚七八分钟,方能做出一锅16只梅花糕来。春夏秋冬,天天如此,没有师傅的一番“寒苦”,哪有我们品味梅花糕的福分。


上世纪60、70年代,我家附近的东余杭路小菜场就有做梅花糕的摊点。小摊边上常常围了不少人,有等待买的,也有观看的。一只梅花糕好像要5分钱。我读初中时,一个月的零花钱仅2毛,而且还不是每月都有。我家穷,母亲连一分钱都要掰成2分用。5分钱对我来说不少啦。偶尔买一块梅花糕尝尝,我要下很大决心。记忆里中央商场的小吃摊店梅花糕做得最好吃。1969年2月,我在上海入伍,领到了带兵部队发的第一个月的津贴6元钱。哇,这是我18岁前第一次属于我个人的“巨款”。我想在离开上海之前,到中央商场多买几块梅花糕吃个饱。但一想到家里辛劳节俭的大人,最后我还是把6元钱全部交给了母亲。我带着对梅花糕的留恋之情到了重庆,这个长江上游之城只爱辣椒。虽有梅花,却无梅花糕,让我很失望。


三年后,我回上海探亲时,到中央商场沙市二路的点心店去吃梅花糕。等候买的人不少。我只好等下一锅。天热,点心师傅近身在100多度的炉温边操作非常辛苦。只见他用扎着布头的筷子蘸点菜油,依次在梅花状的模子里刷一遍,然后把稀薄的面浆倒入里面,等一会儿,再用小勺把红豆沙均匀地分给每个孔腔,再灌一次面浆后,师傅盖上了铁板。当梅花糕快熟时移开铁板,撒了一大把白沙糖,还有红的绿的果丝。很快,梅花糕变得好看又香甜,师傅用细钢丝把梅花糕逐个划开,此时热气和香气弥漫周围。

 

梅花糕出锅时,糕体有些焦黄,拿在手里脆脆软软,恰到好处的“硬度”,有点“梅花”的骨感和气质。虽然尚未入口,但已经让人喜欢。梅花糕一定要乘热吃,刚出炉的口感最好。但又不能心急,一口咬下,那要烫嘴的,主要是梅花糕包裹着的红豆沙过于滚烫,必须小口小口地嘬。


多年以后,我回到上海工作,单位就离中央商场500米。梅花糕成了我日常最青睐的小吃。有时我买了刚出炉的梅花糕,从边门进东海咖啡店,一边吃梅花糕,一边喝着2元钱一杯的咖啡加冰淇淋球,既是中西混搭,又是小吃绝配。只有我这个爱梅花糕的人才想得出来这种吃法。如今梅花糕成了上海45种受到大众欢迎的美食小吃。我想吃,却找不到。今年国庆节,路经面貌全新的中央商场,再也闻不到昔日清香扑鼻的梅花糕了。有人说青浦朱家角有,苏州观前街有,安徽芜湖有,为了吃一只梅花糕,要乘地铁和高铁过去,毕竟路太远了吧。好这一口,不是我一个上海人啊。梅花糕,大众想你。能否走近一点,让我闻闻。

 

(本文编辑朱蕊)

栏目主编:伍斌 文字编辑:朱蕊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