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乃应运而生,这个“运”究竟指什么?
分享至:
 (9)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如 2018-10-17 06:30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来的,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以来,不仅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而且引起了国际舆论广泛关注。这就需要我们在进一步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进行深入的理论概括。这是时代和实践对中国理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必然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没有历史必然性?这是我们在思想理论上研究“一带一路”时首先要讨论的。我们的回答是,这一倡议在5年前提出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广泛回应,是有历史必然性的。或者说,它不仅是领导人的一个决策,而且是顺乎时代潮流、合乎发展规律的一个正确的决策。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世界市场经济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大发展的客观需要。

 

世界市场经济在自身发展的道路上经历了一系列曲折发展的阶段。二战结束后,从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讲”开始,世界走向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了东西方两个国际性的而又相互分割的市场体系。随着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在出现了不结盟运动以后,加上中国和苏联“分手”,世界一分为三,形成三个世界,世界市场出现了分化组合的新情况。伴随着美国和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先后在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受挫,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市场在东西方缓和、南南合作和南北交流加强的背景下,形成了整合的新趋势。尤其是在两极格局终结,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后,世界市场获得了战后从未有过的大发展。这种大发展的态势,集中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迅猛推进。

 

但是,进入21世纪后,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刻地凸显了战后引领经济全球化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内部的深刻矛盾。在这样深刻的社会矛盾下,奥巴马以“变革”为口号在2013年开始了他的第二个总统任期,又以“美国决不做老二”的抱怨结束了他的总统生涯。也是在这样深刻的社会矛盾下,特朗普以“美国优先”的口号赢得了总统大选。尽管美国现在无论在经济、科技方面,还是在军事方面,“世界老大”的地位并没有动摇,短期内也不会改变,但美国不是致力于解决它自身的矛盾,而是试图改变自由贸易规则来保护自身利益,致使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走向其反面。然而,世界市场经济并不因为像美国这样的大国转向而终止自己前进的步伐。而就是在世界市场经济开辟新市场的进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的必然结果。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一批发展中经济体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趋利避害,发挥自身不同优势,彰显出较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潜力,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大。2007年,在世界经济20强中,新兴经济体占了7个,分别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韩国、墨西哥、土耳其。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长期复苏乏力。但是,一批发展中国家还在继续发展。在世界经济50强中,发展中经济体占了25个,形成半壁江山。“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超过50%。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发生了过去任何人想不到的变化,G7扩展到G20。在这样的结构性变化下,出现了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新态势。“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发展中经济体活跃上升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获得广泛响应的。

 

再次,“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成功实施,是中国在和平崛起中应对西方挑战的明智选择和中国示范作用影响力的体现。“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来的,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倡议?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两大决策,使中国进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到2010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的快速发展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双重的影响。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经验是一种示范,这是“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得到发展中国家广泛响应的根本原因;对于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来讲,却认为是对他们的威胁。从希拉里提出“巧实力”、奥巴马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到特朗普悍然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美国遏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图谋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促使中国进一步拓展新市场,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最直接的原因。

 

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世界发生历史性大变动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的。这个“应运而生”的“运”就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背后社会化生产发展规律的作用。

 

“一带一路”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内容和主要特点

 

自从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久前,他又在推进“一带一路”工作座谈会上对5年来的工作做了全面深刻的总结。全面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讲话,认真总结实际工作的宝贵经验,是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这些讲话及其体现的深刻思想,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化生产理论、经济全球化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和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我们推进“一带一路”理论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第一,强调要坚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基本内涵;第二,强调要坚持“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第三,强调要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各国发展战略对接”的基本要求;第四,强调要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遵循国际通行规则”的基本做法;第五,强调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第六,强调要坚持义利相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本理念。总之,这一理论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丰富的内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实践,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于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的许多新特点

 

一是,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经济全球化生成于大西洋两岸,拓展到太平洋两岸。前几轮经济全球化都是海洋经济的全球化。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是在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这一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域特点,意味着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开始把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连接起来,形成了经济全球化在地域上的新特点。

 

二是,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共主。发展中经济体是在发达经济体向全球拓展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时候成长起来的,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难以分离。“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发展中经济体崛起的客观事实,顺应了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发达经济体依然在科技创新、资本运行和市场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中经济体以其能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和正在迅速成长起来的产业优势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两大经济体共主经济全球化,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在经济主体上的新特点。

 

三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大部分处于工业化阶段,国家之间工业化水平差距较大。前工业化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国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国家和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并存,而处于后工业化时期的国家只有2个。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榜样”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互动,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在业态上的新特点。

 

四是,市场与政府结合。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政府的作用。中国不仅重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等作用,还十分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经济功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关系,中国经验证明,只要依法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大多数项目的推进和落地,都是在市场和政府的结合中推进的。可以说,这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在运行机制上的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研究“一带一路”理论,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研究“一带一路”实践中的客观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两根纽带

 

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中也凸显出许多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其中,需要我们深化认识的是,“一带一路”要以经贸交流合作为重点,但又不能把“一带一路”单纯看作是“经贸一带一路”。建设好“一带一路”需要两条纽带:一条是经贸纽带,这是一条利益纽带;另一条是文化纽带,这是一条人心纽带。

 

“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人民,有些文化背景相近,也有一些文化背景不同。不同思想文化国家的交往不仅要以利相交,还要以心相交,才能长久。如果光有利益纽带,没有人心纽带,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是不牢靠、不可持续的。对此,我们切切不可大意。

 

对于我们和“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在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应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态度。第一,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思想文化是必定的,但这正是各国人民互学互鉴的客观基础。我们追求的不是建设中国的“后花园”,而是中国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百花园”。第二,不同思想文化的国家之间有“不同”,也有“同”,了解“不同”、关注“不同”,不是要放大“不同”,而是为了更好地“求同”。我们和各个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就要坚持求同存异、包容不同。第三,关键不是要看各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有多少差异,而是要看我们能不能做好工作。在我们和各个国家相处的历史中,有的文化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是不同的,但有共同的利益,可以友好发展;有的文化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是相同的,但存在利益上的分歧,也会有矛盾。第四,我们只要以“发展”为最大公约数,用我们的真心实意,把沿线相关国家关心的利益和各国人民的情感结合起来,就能够推进“一带一路”发展。

 

总之,要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就要进一步用“文化一带一路”推动“民心相通”,支撑“经贸一带一路”。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本文为作者在第二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上的发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