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国内 > 北京来信 > 文章详情
北京市三级医疗机构逐步设立研究性病房,可穿戴设备将用于治疗重大疾病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余晨扬 2018-10-12 20:18
摘要:《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及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三级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多种合作方式建立临床试验协同网络、试点建设独立的临床试验医院等举措。

今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召开《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行动计划》以“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原始创新、加强协同转化,促进高端发展”为基本原则,明确了未来3年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20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

 

《行动计划》重点围绕创新转化、医药协同、产业发展、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了20条重点任务。 其中,《行动计划》着重提出,要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发挥溢出效应。

 

医疗机构、医生是支撑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产品研发转化、临床评估应用两个关键环节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在临床研究与试验方面,医院对临床研究重视程度还需提高。床位、专职临床研究技术队伍、激励政策等方面的配置有待加强。还需继续加强开展大型的、高水平的国际临床试验研究。目前北京市医院已经对京企有所倾斜,但还不能够满足北京企业的需要,已成为主要限速环节。

 

在产品研发和转化方面,北京市产出了一批由医生和企业合作研发的创新产品,但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成果转化率仍不高。据2015年市医管局统计,市属医院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0%;缺少科技成果定价、收益分配等政策实施细则,影响转化工作的开展;缺乏对医院、医生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引导、激励、考核机制。

 

围绕突出问题,主动突破壁垒,《行动计划》提出了四条突破性的改革举措:

 

在提高临床研究与试验水平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国家及北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三级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多种合作方式建立临床试验协同网络、试点建设独立的临床试验医院等举措。

 

在优化医疗机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将临床试验和成果转化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评价和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出台医疗机构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保障承担临床试验任务的医疗机构科研用地等举措。

 

在引导医疗机构加快成果转化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协同医疗机构、企业,探索建立医药健康协同创新研究院,支撑临床机构成果转化;探索成立医药健康创新和转化基金等举措。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建设全市统一、开放、共享的生物样本库、健康大数据中心和数字化临床研究网络等举措。

 

下一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市医院管理局将深入落实“行动计划”,在提升临床机构创新水平,促进医药协同创新等方面,开展具体工作。

 

一是加大投入,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水平和临床试验能力。

 

以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为例,经第三方绩效评价显示,2014年首发专项实施至今共解决722项临床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实际问题,优化了145项诊断方法和62项治疗措施,制定或更新指南20部。

 

下一步,将做强做大各医学专项,加大支持力度,丰富立项类别,深入实施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转化医学研究专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和“扬帆”计划等医疗科研专项。新增机器人、数字医疗、新药和新材料等前沿领域27个项目;实施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与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及十大疾病科技攻关成果推广项目,组织100个技术团队推广技术140项,覆盖全市所有行政区,推广至200余家基层单位;在市属医院深入实施“扬帆”计划,支持60个重点培育专业和20个重点扶持专业,开展100项临床技术创新研究;深入建设30家北京市临床研究质量促进中心,把好临床研究入口关、过程关、验收关。

 

二是对标国际前沿,建设新型临床研究体系。

 

目前,友谊医院新华院区、天坛医院新院区、宣武医院、佑安医院等通过设立专门病区的形式建设一批研究型病房,研究型病房是围绕重点病种开展符合规范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的专门场所,以疑难病、罕见病等为主要方向,推进临床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围绕疾病防治开展了系列高水平的临床研究。

 

下一步将在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研究型病房建设,引导医疗机构开展高水平临床试验,积极配合并参与临床试验医院的试点建设。总结市医管局儿科医学学科协同中心和消化内科医学学科协同中心的试点经验,发挥市属医院在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积极推进,发挥规模效应,聚焦国际前沿,组织高水平多中心临床研究。

 

三是聚焦产业需求,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对产业提升的溢出效应。

 

积极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药与器械研发,围绕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着力医工合作,支持研发医疗健康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医用机器人、高原缺血预适应训练仪等移动医疗和可穿戴设备。加快市属医院传统院内制剂的推广及新药申报,继续支持20个有产业化前景的生物医药项目开展转化研究试点。

 

进一步增强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能力,建立科技成果发布机制,实现医院与市场的对接。持续开展成果转化经纪人培训和认证工作。充分发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技术合同登记点”的载体作用,立足市属医院的成果转化建设,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及以上比例用于对科技人员奖励的政策,不断提高全市医疗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与服务水平。启动实施北京市卫生与健康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工程,首批建设10个推广基地,推广50项技术,促进新技术基层普及,推进新成果转化落地。



在科研平台共享开放方面,加快推进市属医学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纳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目前已有370台(套)、合计5.8亿元的设备进入平台。下一步将加快全市医疗机构的医学实验中心、大数据平台、生物样本库、医学工程转化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等科研平台的建设,鼓励各类平台、资源、设施共享开放,实现全市医疗数据标化与互通,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对于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