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致敬最美教师 弘扬师德正能量②│孙怡青:这十年,我的坚持,我的改变(附视频)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文吉(整理) 2018-10-12 18:19
摘要: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成为他们的偶像更能够影响他们。所以,我现在的目标是:做一个爱每一个学生的、有专业教学能力的、多才多艺的老师。

从稚童到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中,离不开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9月,对教师而言,是一个忙碌的季节,既有开学季,也有教师节等重要活动。

 

9月28日,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指导,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师范大学和解放日报·上观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新解放教育讲坛”在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厅举行,主题为“致敬最美教师 弘扬师德正能量”。参加本讲坛的主讲嘉宾,分别是两位“最美教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授易静、高安路第一小学教师孙怡青,以及中国教育伦理学会会长、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正平。

 

今年是孙怡青做老师的第11年,以下为她的精彩发言摘录:

 

 

一切从“爱”开始

 

我对做老师的最初标准是——爱,做一个爱每一个学生的老师。

 

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特别是遇到低年级的小朋友,我一定会蹲下来和他们交流。对于胆子比较小的小朋友,我会经常摸摸他们的头,给他们一个拥抱,告诉他们,“我很喜欢你,有什么事都可以和我说”。因此,在低年级的时候,我经常会收到这样的纸条。

 

 

但老师的这份关心、这份爱,只是收收小纸条吗?

 

我教过一个小朋友,他很聪明、很有想法,但又很内向、很敏感。平时在课堂上,我很关注他:发现他在课堂上开始若有所思但又不敢表达,我就会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而下课的时候只要我看到他,我就会微笑着主动和他打招呼,他会腼腆一笑回应我。

 

在某一天早上,他可能因为一些情绪,背着书包站在教室门口不愿意进去。当时班主任、心理老师都试着和他交流,但他就是一动不动。我在旁边看着也很着急,就试着问他:“你愿意先到我那坐一会吗?”没有想到,他走到我旁边,拉起了我的手。我赶紧抓住他的手,把他带到了我的办公室。他紧挨着我,坐在我的旁边。我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帮你的吗?”他摇摇头,但是情绪开始平复。我告诉他,“没有关系的,我一直在这里,你有什么事什么时候想说都可以说,你什么时候想回教室也可以告诉我,下课的时候也可以来找我。”当天的第二节课,他就回教室了。他的妈妈打电话和我说,小朋友平时最喜欢我,所以他有事就认准了我,肯定给我添了不少麻烦,她非常感谢。但我却想说,谢谢你,那么信任我。

 

所以,老师的爱在平时的举手投足之间,点点滴滴,看似微不足道,却渗到了学生心里。在关键时刻,这份“爱”便是支撑他走出低谷的“魔力”。

 

只有“爱”,够吗?

 

在我做老师的第一年,我无意中听到过这样一段对话。一个学生说:“孙老师对我们很好,一直鼓励我们,我很喜欢她。”我心里一阵欣喜,没有想到他接着说,“但是袁老师说题目,我一听就懂,所以我更喜欢袁老师。”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做老师只是“爱”,够吗?显然,答案是不够的。

 

因为我们的学生除了有爱的需求,还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我的目标变了,我希望自己不仅能做爱学生的老师,而且要具有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开始自费学习心理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我一边购买了各种版本的教材进行研究,主动听不同层面老师的公开课观摩学习;一边专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注重建立有安全感的课堂,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比如,在低年段时,我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结合IPAD将数学课变成可以互动的卡通故事片,让学生在有趣、挑战和冒险中学会本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开始以情境任务和推理任务推动。

 

比如,在中年段,我会以漫画的形式设计小组合作的任务,希望学生在课堂中发生更多的互动,希望他们在课堂的对话和合作中促进他们的思维。

 

比如,在高年级,我会针对关键概念设计具有真实情景的挑战性任务,在学习工具和学习规则的辅助下促进他们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下我也注重自己科研能力的提升,每个学期我都撰写案例和论文,也积极参与到学校重大课题的研究中。2016年,我加入了上海市学习技术素养试验项目组,并担任实验班的教学。在与专家们一次次的对话中,我自己也不断更新和提高。在个人提高的过程中,我有幸获得了一些荣誉。我很感谢我的学校搭建了很多的平台,给我很多的机会才成就了现在的我。

 

做有实力的“偶像派”

 

但是,这样就能hold住现在的学生吗?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出现一些小叛逆,怎么办?

 


有一次我听到两个学生对话,一个学生说“某老师只会教语文”,另一个学生说“我还会编程呢。”原来,高年级学生的这些小叛逆,是因为他们在快速成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量地吸收知识、学习本领,他们觉得自己懂得比老师多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总是会抓住一些契机,给学生露一手。

 

比如六一儿童节给学生们表演一下跳舞,课余时间给他们展现一下我的画。当学生看到这些不一样的我时,他们的眼神都变了,经常会盯着我问:“孙老师,你还会什么啊?”“孙老师,你能送我一副画吗?”“孙老师,我也在学跳舞。”我会趁这个机会告诉他们,就算我是老师,我也要学习,每天回家都会抽时间学习,和他们一样,不仅学习数学,也学习其他内容。

 

自此以后,我给他们提学习上的建议时,他们也更容易接受,因为他们觉得原来孙老师会那么多,原来孙老师一直在学习,我要和孙老师一样。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成为他们的偶像更能够影响他们。所以,我现在的目标是:做一个爱每一个学生的、有专业教学能力的、多才多艺的老师。

 

栏目主编:孔同 文字编辑:陈敏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视频摄像:黄晓洲
视频制作:李娅宁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