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老总帮员工分类午餐盒,员工带客人到垃圾箱房内参观,上海这家外企将垃圾分类当作时尚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烨 2018-10-09 06:50
摘要:不同圈层的群体相互借鉴经验、共享资源、化解难题,逐步形成垃圾分类“生态圈”。

西装笔挺的员工从私家车里拎出两袋在家里分好类的的生活垃圾,提到办公室、丢到公共区域的分类垃圾桶中;垃圾箱房干净整洁、无异味,员工可以把客人带到垃圾箱房内部参观;集体吃好工作餐,老总在角落里分类大家丢弃的午餐盒……去年6月,位于安远路上的外企公司玫琳凯启动了垃圾分类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垃圾分类成为玫琳凯员工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时尚行为。

 

老总一个人在角落里分类大家的午餐盒

 

垃圾分类,是这样围绕着玫琳凯员工的一天展开的——

 

走进大厦的电梯,一抬头,电视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垃圾分类广告;坐在办公桌前,桌子下藏着两个垃圾桶,蓝色的投放可回收垃圾、黑色的投放干垃圾;打开电脑准备工作,屏幕上跳出公司特别定制的“垃圾分类”屏保;在公共区域喝咖啡、吃午饭,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等三个垃圾桶藏在柜子后面,每个柜子门上都清楚标注着每种垃圾投放的内容……

 

玫琳凯最初想到在员工中推广垃圾分类,与一个“故事”有关。有次,大中国区总裁麦予甫召集公司中层干部会议,到了中午时间,大家一起在公共区域吃了工作餐,吃完后就将午餐盒丢到了垃圾桶。麦予甫也和大家一起吃好了午饭,但他没有立刻回到办公室,而是一个人在角落里收拾大家丢弃的午餐盒,进行干湿垃圾的分类。

 

这个故事“刺激”到不少员工。

 

在麦予甫的带头下,玫琳凯主动找到静安区江宁路街道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指导,并很快成立了推广垃圾分类的跨部门工作小组。

 

拿出做化妆品行业的策划本领,跨部门工作小组设计了一套推广垃圾分类的方案:原来播放公司产品广告的电梯间大屏幕、员工的电脑屏幕,全部换成垃圾分类广告,让提醒无处不在;以游戏的形式在每个部门举办生动活泼的垃圾培训,让员工人人都掌握分类知识;发动员工志愿者在各个楼面执勤,检查员工工位、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将垃圾分类落实到位;当员工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后,部门间要进行垃圾分类“流动红旗”评比,奖品是一盆小小的绿植,将垃圾分类作为一种部门荣誉。

 

用做市场做产品的理念推广垃圾分类

经过对员工垃圾分类一段时间的观察,跨部门工作小组发现了新问题:最初推广中设计的一些方案并不符合员工习惯。

 

比如,工作小组曾为员工工位配备了一个蓝色垃圾桶,因为觉得在工位上产生最多的垃圾种类应该是以纸张为主的可回收垃圾;但很快发现,在工位上产生最多的是擦手纸、餐巾纸、塑料袋等干垃圾。

 

“推广垃圾分类,其实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塑造,人性化、符合使用习惯的设计,会让人更愿意进行垃圾分类,这与企业做产品做市场的理念相通。”玫琳凯相关负责人说。

 

于是,工作小组及时在工位上增加黑色的干垃圾回收桶。

 

又如,很多员工在公共休憩区域用餐完,会在洗手池洗手,使用餐饮纸擦手。湿了的擦手纸,应该丢到哪个垃圾桶?还是干垃圾桶。但公共区域的垃圾桶都隐藏在柜子中,不少员工洗手后不愿意再打开柜子门投放垃圾,于是工作小组就请施工方在台面上打了一个洞,湿了的擦手纸可以直接从这个洞投放到柜子里的干垃圾回收桶内。

 

“都是一些很小的细节上的改变;但往往改变了这些细节,垃圾分类的效果就明显提升了。”这位负责人说。

 

打造垃圾分类的“生态圈”

 

玫琳凯大厦裙房内有个很漂亮的小花园,里面种植着一些绿植。最近,在与街道的沟通中,玫琳凯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几百米之外的“兄弟单位”同乐坊引入了一台餐厨垃圾处理“神器”。餐厨垃圾进去,能出来可回收利用的绿植肥料。

 

“如果我们能让员工更加清楚地看到,分类后的餐厨垃圾可以再循环利用,成为我们身边有用的东西,相信可以推动更多人一起探索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这位负责人说。

 

同乐坊也有意帮助玫琳凯达成心愿,街道为两家企业牵上了线。“目前,同乐坊的餐饮企业与楼宇白领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通过这台湿垃圾生化处理设备,能够实现垃圾减量化90%以上,油水分离后的残渣可以用作工业洗涤以及农田肥料。这台处理设备的‘产能’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我们愿意帮助其他企业处理产生的餐厨垃圾。”同乐坊物业经理东林军说。

 

玫琳凯、同乐坊,正是江宁路街道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中的两家示范企业。街道负责人说,街道正在探索生活垃圾“四圈协同”的模式,在生活圈、商业圈、办公圈等不同层圈中,精心打造一个个“示范点”,带动、辐射着圈内的其他主体。当一个个不同圈层的群体形成后,它们还可以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共享资源、相互化解难题,最终产生“蝴蝶效应”,形成垃圾分类的生态圈。

 

玫琳凯与同乐坊共享资源,新闸路上的五四中学与海关二村则相互影响。五四中学在师生中推广垃圾分类已有7年了,垃圾分类的习惯与理念被学生们带到了家庭中,不少学生来自于一街之隔的海关二村,目前海关二村是全街道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最高的小区之一,新业主与租客搬进来最先知道的小区“守则”就是垃圾分类。

 

栏目主编:栾吟之 文字编辑:栾吟之
本文图片均由唐烨摄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