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综艺,泛娱乐的“重灾区”?细数综艺几宗罪 | 反思“泛娱乐化”现象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18-09-24 09:06
摘要:泛娱乐应转为泛文化。

唯流量、唯收视率的当下,不管是网络,还是荧屏,不少综艺节目成了最被诟病的泛娱乐化“重灾区”。它们以追逐眼球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宗旨,以审丑为卖点,“虚假”包装,将大众的文化品位引导向庸俗和低俗的同时,也传播了许多不正确的价值观。

 

以网络综艺为例,不仅爆款如《吐槽大会》由于嘉宾在节目中频曝“污段子”遭遇过下架,其它如《hello!女神》《姐姐好饿》《黑白星球》等在内的多部网络综艺节目,都曾面对过被下架并限期整改的命运。个中原因,与低俗倾向不无关系。

 

尺度过大无下限

 

从《奇葩说》开始,网综就逐渐在各大社交平台上频频刷屏。尤其是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从电视屏幕的战场转向互联网战场,网综也渐呈百花齐放的姿态。习惯以大尺度博眼球的网综,时常因低俗而被诟病。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多次发文规范,要求“网络文学和网络视听节目要正导向、讲格调、提品质”。

 

此前,《Hello!女神》曾引发一波网络收视热度。相关数据显示:《Hello!女神》熊猫直播累计观看人数破6亿,腾讯视频点击5.2亿,新浪微博《Hello!女神》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9.8亿。但随着节目的播出,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吐槽,诸如“女神”智商过低、节目内容过于庸俗、评委评选完全看个人喜好、“女神”们都围绕着王思聪献媚等等。

 

最终,因为“被指出现拜金、低俗、粗口,甚至不尊重女性的现象”,《Hello!女神》被下架。与此同时,一批网综纷纷遭遇下架。其中,《姐姐好饿》的下架原因为“小S随意摸男嘉宾触及‘下限’”;《黑白星球》的下架原因为“低俗网络用词过多,性话题讨论尺度大”;《美女与极品》的下架原因为“内容奇葩、无下限”;《吐槽大会》的下架原因为“吐槽太狠,污段子太频繁”。

 

尺度问题成了网络的“原罪”。今年年初,一段某团体演绎的《黄河大合唱》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这首抗战歌曲被表演者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恶搞”,引得观众哄笑不断。节目播出后,也激怒了词曲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认为恶搞者“忘本”、“不可原谅”。网友纷纷声援,表示:“娱乐也需要有底线。越是在娱乐化加剧的年代,越是必须警惕泛娱乐化解构一切。”

 

低层次审美误导价值观

 

如果说尺度是网络综艺的第一宗罪,那么如今大行其道的“娘炮”审美,和网络综艺的引导有很大关系。

 

今年年初,中国首档偶像竞演养成类真人秀《偶像练习生》上线。节目从第一期推出就频频上热搜,但被网友讨论最多的不是他们的唱跳功力,竟是美妆功力。节目中,这批未来“偶像”的候选人,不仅涂着厚粉、高光、遮瑕、口红和眼影,言语交谈也更多地沉浸在对他人的颜值评头论足中。这也让网友们不由得为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捏上一把汗:“这是中国当代青年偶像该有的榜样吗?”

 

另一档更具流量的女团养成真人秀《创造101》中,有颜但缺乏专业能力的杨超越一直充满争议,她的成功晋级也让大众陷入了一波“努力无用论”的凌乱中。随后,网友赋予她“锦鲤”人设(不用努力就能一路过关),也掀起了一波网络热潮。

 

这样的综艺节目不仅偏离了文化娱乐愉悦、滋养人们身心的基本功用,而且误导社会风向。业内人士直言:“这些浅表化、感观化的低层次文化严重影响了观众审美和社会风气。”

 

为此,继2011年“限娱令”后,广电总局又于今年7月发布“限秀令”,向火热的偶像综艺被泼冷水。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社会广泛参与选拔的歌唱才艺竞秀类节目,要组织专家从主题立意、价值导向、思想内涵、环节设置等方面进行严格评估,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方可播出,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努力共同营造暑期健康清朗的网络视听环境。

 

“真人秀”变成“真的假”

 

不止网络,荧屏上的综艺节目也屡屡踩到“红线”。

 

为了拉升收视率,许多节目选择了让嘉宾自由表达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言论。几年前,某卫视一档相亲节目中,一位女嘉宾在节目中的名言就是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比起网络综艺的大尺度和无底线,电视综艺的问题集中在了“假”上。主持人曹可凡就曾爆料:“我们所看到的不是相亲节目,而是一部情景电视连续剧。据说某一档相亲类节目,男女嘉宾都是一些不知名的艺人或者模特,然后由制作者为每个人设计台词。”一位参加过相亲节目的男嘉宾透露:“很多女嘉宾都是电视台请来表演的,全都经过包装。与其说是相亲,不如说是在作秀。”

 

而争执了好多年的有关“真人秀”真假的问题,也是屡屡被踢爆。此前,奥运冠军孙杨就在微博称,本想在真人秀《真正男子汉2》中做自己,却被忽悠,而他很反感用“演”的方式录节目。此外,不少选秀节目的选手身份更是扑朔迷离。为了加大自己的故事性卖点,一些选秀选手主动或被动地给自己加戏或者贴上假标签。比如分别参加过《中国好声音》《花儿朵朵》《快乐女声》的选手徐海星,上三个节目时的说法就很不一致。而一些原本衣食无忧的城市歌手,站在舞台上包装自己为“农民歌手”的,也非孤例。

 

对于中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吉林大学文学院车东妮认为,电视泛娱乐化很可能在社会上产生一种娱乐文化,这种文化受市场机制的操纵,追逐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它会将大众的文化品位引导向低俗。“娱乐文化排斥精英文化,远离了平民化的文化理想和追求,破坏了多元文化现象。这种文化上的专制,意味着大众文化诉求的低落,在这样的文化状态中,文化失去了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意义,大众也失去了汲取文化营养的多样性来源。”

 

将趣味建立在本真的人性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综艺节目易陷于缺乏深度和营养、娱乐性强的诟病中,但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也正呈现出新的格局和面貌。

 

2017年起,文化类节目持续火爆荧屏。从话题度高居不下的《中国诗词大会》,到“高烧”不退的《朗读者》,再到好评如潮的《见字如面》,这些文化节目汇聚成一股综艺清流,成为荧屏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及至2018年,文化综艺从清流渐成主流,文化综艺节目不仅在电视荧屏火爆,在网络上也渐成规模。包括《观复嘟嘟》《一千零一夜》《晓说2018》《同一堂课》等文化综艺节目受到好评。这些文化综艺节目的出现,令人耳目一新。有观众表示:“不以消费明星、制造话题、炮制爆点为目的,这些节目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应有的模样。”

 

《同一堂课》宣传总监陆伟表示:“从当下文化节目市场来看,这类节目的未来成长空间很大。可以说,文化类节目是制作公司的下一个突破口,不仅享有更多政策红利,也将满足观众和播出平台的更多诉求。”

 

在业内看来,这些节目之所以能赢得大众的拍手叫好,正是满足了人们“诗意栖居”的内心需求,堪称是一次全民的情感大释放。“文化综艺节目的走红反映了民众的文化刚需。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我们需要更多有趣的文化类节目,来喂饱大家饥渴的灵魂。”

 

上海社科院文学所刘春副研究员认为,以往综艺节目对于人性有一种过于粗鄙的理解,以为观众普遍喜欢低俗的娱乐。“这种理解既失之偏颇,又反过来对人性中美好的一面构成挤压。在新时代的今天,有必要正本清源,让严肃高雅的文艺作品与美好开阔的人性互相作用,将趣味建立在本真的人性之上。”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