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天为幕布,地为舞台,上海“乌兰牧骑”把演出送进锡林郭勒盟牧区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熠 2018-08-17 14:53
摘要:草原牧民在家门口看到上海艺术家的精彩演出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肯定了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今年6月,总书记写信给83岁入党的上海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感动于他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的执着,更勉励他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贡献力量。

 

两封信,串起了沪蒙两地情。苏尼特右旗是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地。在蒙语中,“乌兰牧骑”的含义是“红色的嫩芽”,即红色轻骑兵。17日上午,来自上海的“乌兰牧骑”来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牧区,与来自内蒙古的艺术家一起,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牧民们送上来自上海的问候。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

 

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白色蒙古包前,来自上海的艺术家载歌载舞。独唱《红旗飘飘》《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二重奏《莫尼山》,二胡独奏《奔驰在千里草原》等曲目轮番上演。简单至极的大篷车舞台前,苏尼特右旗的牧户们席地而坐,远处牛羊成群。

 

“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与观众相对而坐,再度唱起了《往日时光》,深情的演唱令牧民们动容。15日晚,他还在呼和浩特乌兰恰特大剧院举办了独唱音乐会,为内蒙观众献上众多耳熟能详的草原歌曲。对廖昌永来说,对草原的亲切感从血液中来,能为内蒙观众演出,他乐意至极。现场气氛热烈,观众还自发挥手打起了节拍。“上海艺术家的演出很精彩,唱到了我们心里。”穿着蒙古袍的阿木古楞专门从苏尼特右旗驱车而来,“虽然电视上也能看到众多节目,但只有草原上的演出才是最现实的、最动人的。”思琴是附近的牧户,家里养了数百头牛羊,他说,“乌兰牧骑”每次来,自己都会过来看。在牧民的强烈呼声中,廖昌永还和内蒙古歌唱家阿·其木格合唱了《敖包相会》,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16日晚,同样是这支来自上海的“乌兰牧骑”,还在苏尼特右旗的乌兰牧骑广场为当地居民献上了一台精彩绝伦的演出。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上海民族乐团二胡演员姚申申、上海歌舞团歌唱演员席燕娟、梁彬等,带来《赛马》《茉莉花》《不忘初心》《我和我的祖国》,舞蹈《野斑马》等节目。当演出进行到一半时,天空中就下起了小雨,但观众不走,演出不停。在雨中,观众们的掌声一阵比一阵热烈。退休居民额尔登木图说:“内蒙古人不怕雨,感谢上海的艺术家让我们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我从未去过上海,也是第一次足不出户就看到了这么大型的表演。”

 

当地的乌兰牧骑队伍则献上了压轴演出。演员们介绍,这台节目从牧区中来,演员们把牧民剪羊毛、挤牛奶的动作编排到舞蹈中,“都是下基层时观察到的,演的是牧民的生活与劳动,牧民看得懂。”

 

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

 

苏尼特右旗是“乌兰牧骑”的诞生地。在两场演出前,上海艺术团与乌兰牧骑举行了弘扬学习乌兰牧骑精神“不忘初心种文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交流座谈会。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始建于1957年6月17日,现有47名演职人员。短小精悍的队伍,自编自演节目,一专多能,60年来坚持不懈为农牧民服务,平均每年演出100余场,行程2万多里,将最好的表演送到了草原。现任队长孟克吉日嘎啦说,乌兰牧骑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勒勒车一起歌唱在大草原上。露天演出是常态,平坦的草地、流动的白云是演出的舞台和背景,有时还有雷、电、风、雨的“特效”;冬天,大雪中抛锚推车,夏天,演出遭蚊虫偷袭,更是常事。“不落下一个浩特,不落一个蒙古包,这是我们的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两封信”之前,沪蒙两地就已结下浓重的情谊。78岁的巴图朝鲁是乌兰牧骑的老队长,他回忆起上海艺术家对乌兰牧骑初创时的帮助,不禁热泪盈眶。历史上,由于牧区居住环境分散,没办法建立幼儿园,因此牧区的孩子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学前教育。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上海文艺院团来到内蒙古创作采风,巴图朝鲁既是向导、也是翻译。“我看到了上海的木偶剧表演,觉得特别有意思,也很适合孩子。”70年代末,上海木偶剧团在北京演出,他专门跑过去看,“有一出五幕小戏,演员4个人,演出45分钟,看完后,我直接找团长,说我想学你们的戏。”

 

带着3位年轻队员,一行人来到上海,学习了三个月。“上海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最后只收取了木偶制作的材料费,坚决不收教课的钱。”巴图朝鲁说。就这样,乌兰牧骑的蒙古语木偶剧组诞生了。下乡演出后,木偶戏非常受牧民及孩子们的欢迎,剧团因此得到了“流动幼儿园”的美名。

 

“乌兰牧骑的传统非常悠久,我们坚持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老队员斯琴高娃13岁加入乌兰牧骑,一直被牧民对乌兰牧骑的热爱鞭策、鼓舞着,“老乡喜欢我们的演出,演完一场还跟着我们走,草原上的牧民真的离不开乌兰牧骑。”

 

对于在座的上海艺术家而言,这是一堂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党课。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说,乌兰牧骑精神是对全国文化工作的鞭策,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青年作曲家龚天鹏说,艺术的创作离不开人民,要真正以人民为中心,把观众放在艺术创作的“初心之上”。

 

演出之余,中国上海国际艺术中心党总支还与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党支部结对共建,双方将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利用各自资源优势,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创新发展。据了解,今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进社区专项演出活动将邀请乌兰牧骑团员们来沪演出,并与社区居民展开互动。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