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从上海来到贵州,他在深山里造出一个“蔬菜王国”
分享至:
 (16)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18-08-16 06:33
摘要:从繁华都市到深山老林,每三年,援黔的人一批一批来了又去。对于对口扶贫县来说,他们只是匆匆过客。当他们离开时,又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什么?深山里不只有贫穷,还有……

 

我一直忘不了那个独自行走在云贵高原天地间,匆忙而又坚定的身影。

 

他叫周灵,两年前从上海杨浦来到贵州道真自治县挂职的县委副书记。面对一个面积是杨浦35倍的贫困山区,他把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与道真实际相结合,带领着当地的农民种菜卖菜,走通了蔬菜产销对接的路,让产自道真的蔬菜远销到重庆、上海、成都等大城市。

 

“道真的蔬菜很好,只是外面的人不知道。”看着一车车道真蔬菜运出山区,周灵无比欣慰。和周灵相熟的友人都“害怕”接到他的电话和短信,“他永远在推销他的菜”。比起兴建基础设施等看得见的扶贫“业绩”,他更看重教给贫困户“赚钱的本事”……

 

还有10个月就挂职期满回上海了,周灵忧心忡忡。“我最担心的是,我走了,蔬菜产销的路子就变慢了。”用一年时间,把队伍培养起来,把成熟的经验固化下来,他要让蔬菜产销的全产业链模式惠及道真的每一亩土地、每一户人家。

 


自给自足的山区菜民


 

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驱车2个多小时到达道真县,一条尹珍大道贯穿县城南北。这条延用了贵州文化拓荒者尹珍之名的主干道,是道真的经济核心带。沿街分布着商店、学校、医院,小商贩在路边摆摊卖着西瓜,人流车流熙熙攘攘,和一个现代化小城镇没什么两样。然而当车从支路转进去,才看到山村小径和田野风光。

 

车行在道真县城,主干道与支路风貌迥异。

 

两年前,周灵就是沿着这条路来到道真县的。“当时的感觉是,这里不需要扶贫啊。”后来经过下乡走访才知道,“好肉都在脸上”。

 

道真县位于贵州省最北部,是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平地在这里异常珍贵。“平原‘坝子’都集中在县城,资金也汇聚在这里,作为兴建基础设施之用。”县城里,具有仡佬族建筑特色的大体育场每晚吸引众多民众来此锻炼,广场舞的音乐和篮球比赛的欢呼声交织回荡;然而道真建档立卡的6.2万贫困人口,则散落在广阔的海拔1000米左右的崇山峻岭之间。

 

山上风光。

 

车沿着盘山公路上山,一路上急弯不断,人也跟着东歪西倒。“我平时从不晕车,也受不了这种颠。”同行的是一名为道真蔬菜提供信息化销售平台的公司负责人,去年走这条路时,还是一条土路,一个1.8米的大高个儿把胃里的食物吐了个精光。越往北,山路切割越大,车子颠簸得越发厉害。车上一位带路的道真本地人全程稳坐如泰山,他说,“这样的路周书记几乎每天在走。”

 

窗外是一片片梯田风光,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成片种植规整的蔬菜地,巨大的牌子上写着“永辉超市生态蔬菜直供基地”“利民合作社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这样的景象,在过去是少有的。

 

漫山可见插着大牌子的蔬菜种植基地。

 

山地农民世代以种地为生,近年来有些大户来当地做蔬菜基地,但带动面有限。群众种菜基本“靠天收”,地上长的就是自家吃的,不为销售而种。“种了也没地方卖啊。”阳溪镇阳溪村的农户张学翠住在崎岖的山坳间,从她家坐车到县城就要2个多小时。站在山顶往下看,如蜘蛛网般的小路盘曲蜿蜒,当地流传着有小偷进村里偷柴油机愣是一夜没有走出山的传言。

 

大山的阻隔多年来把道真的蔬菜挡在了商品化道路的门外,即便有农民尝试把蔬菜卖到批发市场,也是价格低廉且不成规模。“以前曾经有重庆的老板来经营,叫我们种菜,但蔬菜种出来以后,碰上价格不好,就没有人来收,菜全部烂掉了。”张学翠说,农民对这些外来者一直心怀警惕。而对于他们来说,一开始,周灵也是这样一个“外来者”。

 


第一车花菜运出道真


 

道真的天很蓝,一片片菜田分布在山野间,塑料薄膜覆盖之处,菜苗成行成列。一位身材清瘦、着白衬衫的男人穿行于田间,时而蹲下身去查看菜苗情况,时而凝望着菜田盘算下一步的销售计划。在他的身后,是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崇山峻岭。

 

在山上初见周灵。

 

谁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来自上海的文质彬彬的年轻干部,会花三年时间来帮农民卖菜。

 

“农民最珍视的是土地和劳动力,不会把土地和劳动力浪费在没有目标的产业上。”周灵的任务,是要带领这些没有任何销售经验的农民把蔬菜做成一个产业。

 

农民要先看到钱才耕种,而市场要先看到菜才下单,因此发展蔬菜产业,改变观念最艰难。“我先引导农民把家里两亩地分开耕种,一亩地种自己吃的菜,一亩种商品蔬菜,如果商品蔬菜卖得好,就把两亩地都种上商品蔬菜,卖菜换了钱来买食物。”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农户慢慢开始种植商品菜。

 

“一开始我心里还嘀咕,种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张学翠家以前是种豆子为生的,后来在合作社的指导下种了两亩辣椒地。“他们跟我说,卖菜的事情你们不需要管,只要专心把菜种好,我们保底收购。”今年辣椒收成了,卖了个好价钱。周灵说,其实贫困户中有很多人是愿意且有能力做点事的,他要做的是把他们带出来。

 

蔬菜种出来了,还得有销路。去年春天,道真的花菜滞销了,周灵东奔西走为蔬菜找销路。他通过上海的永辉超市联系到贵州的永辉超市,又从贵州转到重庆,再从重庆返回到贵州……电话“轰炸”,加上在道真、贵阳和重庆间跑了10多个来回以后,周灵终于把永辉华西区负责人请到了道真。

 

那天,周灵带他去看洛龙山上一片烤烟地,那片田刚刚覆膜,宛如一条条“白龙”延绵到天边,十分壮观。看到道真具有这样的种植规模以后,该负责人终于答应,给道真2000万元的供货额度“试试看”。消息一夜间传遍四处,这就是道真菜产销对接的开端。

 

2017年5月13日凌晨三点,道真县蔬菜办副主任殷娇忘不了这一夜。“3.5吨花菜,捆好装在一个个纸箱里,用大型货车打包运走,当时在场很多人都激动得哭了。”

 

装载着蔬菜的货车从冷链中心出发,运往重庆、上海、成都等大城市。

 

如今,每到发菜的时候,周灵的电话就来了。“花菜的温度对不对?一定要控制在0到6度之间,过高温或过低温都会坏掉。”一切操作规范,周灵了然于心。“书记,我们都用手试过,很凉。”“手感觉凉,温度不一定就能下来,你要测一个准确度数。”工作人员马上用温度计测量。“用温度计测了,温度达标。”周灵依然不肯“罢休”:“你怎么测的?在外面吗?不行,要把温度计插进菜心里测内部温度……”周灵的严谨在道真出了名,有时甚至到了“较劲”的地步。

 


让一棵菜变成一件商品


 

从阳溪镇阳溪村的坡道走上去,十五分钟便到达一个冷链物流中心,这里是蔬菜的分拣和集散基地。张学翠每天沿着这条路去上班,如今她已经从贫困户变成冷链中心的一名分拣员。

 

冷链中心内,分拣员正在进行分拣工作。

 

蔬菜卖出去,如何增值是一大课题。道真过去尝试过走批发的路线。“批发市场是靠跑量来赚钱的,道真处在深山之中,运往销售地全靠肩挑背扛,物流成本远高于山东等地规模种植区,跑量拼不过人家,只能选择拼质量。”道真土壤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蔬菜灌溉引流天然山泉,当地人开玩笑说:“我们这儿蔬菜喝的水比大城市里人喝的水都好。”

 

周灵算了一笔账,以花菜为例,卖到批发市场0.7元一斤,但如果经过分拣、包装后卖到超市,则可以卖2.1元一斤,除去成本以后,还有30%的利润。“销售目标应该选择零售,而不是批发。”于是,就有了这家由杨浦区帮扶资金整合扶贫资金一起投建的冷链物流中心。

 

在冷链中心,记者看到不同的蔬菜集中在不同的冷库中,南瓜、花菜、卷心菜、辣椒……不同品类蔬菜的冷库房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蔬菜按照大小、成色进行分类,最后筛拣出一个个“标准件”。过去农村人种菜,能吃就行,周灵来了以后,蔬菜成了一种商品。

 

道真的南瓜与卷心菜。

 

“人们经常能在超市里看到比普通蔬菜贵10倍的有机菜。道真菜的质量不差于有机菜,但比大棚菜要好,道真应该要做介于普通菜与有机菜中间那档的中高端菜。”上海商务扶贫联盟理事长王华说,如今在上海市商务委的直接牵头帮扶下,道真蔬菜正稳步向上海的中高端零售市场进军,成果斐然。

 

在生产环节,周灵请来上海农科院的专家到田间做现场技术指导,从育苗开始,花三四个月时间,手把手地带农民“走一季菜”。“周书记会凌晨三点把我们叫起来,到上农批进菜的地方去观摩别人如何包装、运输。”阳溪镇组织委员代立说。根据道真各个地区的海拔和土壤不同,种植蔬菜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周灵亲自牵头制定种植布局表,发给每个乡镇作为参考。

 

在田间查看蔬菜生长情况。

 

在流通环节,周灵请上海的知名企业帮忙,免费为道真果蔬设计商标,建立追溯系统。在阳溪镇利民蔬菜合作社的现代化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个“永辉超市生态蔬菜直供基地”的实时视频监控,做到每一棵菜都可追根溯源。

 

实时视频监控每棵蔬菜的源头。

 

“走零售的路线,不仅让蔬菜增值,中间的分拣和包装环节还能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周灵说。在分拣中心的工作人员里,和张学翠一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丈夫在外地打工,14岁的女儿在上初中,公公婆婆都已80多岁,我又从小背部有残疾,不能干重活,家里一直摆脱不了贫困。”而阳溪镇利民蔬菜合作社的建立让她的生活迎来改变。

 

合作社坐落在阳溪镇的一处小山丘上,黄色外墙的仡佬族建筑,内部装潢新颖如同一处创业园。如其外表,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合作社。这家阳溪社区居委会下属的股份制合作企业,由社区集体控股,贫困户作为股东,土地作为股本,通过分红和务工来增收。去年六月,张学翠在阳溪镇利民蔬菜合作社的介绍下到家附近的这家冷链中心工作,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基本工资,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小孩。

 

合作社内。

 


“周书记的南瓜”


 

最近,大伙儿都在关心“周书记的南瓜”。去年道真的南瓜销路很好,周灵就乘势推出“一户贫困户种植一亩南瓜”的计划。今年南瓜大量收成,一夜间,1万亩道真南瓜的销售重担便压在了他的肩上。

 

凌晨时分,朋友们会接到周灵推销南瓜的电话。就连吃饭的时候,他也是忧心忡忡。“我现在就是急,每天都很急。”一口菜没送到嘴边,筷子又放下。“你先给我个具体的价钱,我算一算赢亏。”“只要能兑现跟农民的保底价格,我们不赚一分钱,他们能赚就行。”“很多农民以前都吃过卖菜的亏,不能让他们失掉信心啊!”

 

发菜前仔细检查南瓜成色。

 

扶贫两年多,他把脚深深地踩进山区的泥土里,就是想为农民做点事儿。他说,只有农民的信心起来,产业才能组织起来。他说,基层政府常寄希望于招商,通过企业来带动贫困户发展,但企业的规模化运作以赢利为目的,必定要减少劳力以降低成本。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政府扶持企业的同时,一定要考虑贫困户的覆盖面以及和贫困户的利益联接……

 

两年前来贵州临行之际,有人跟他说,挂职没什么事,正好可以锻炼锻炼身体,写写毛笔字,学做几道农家菜。回想起援黔之初,周灵自己也有些动情了。“如今两年多过去,我很庆幸在大山里找到了扶贫的切入点。”

 

对于对口扶贫县来说,周灵或许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他心中更在意的是三年过后,当他离开时给这片土地留下点什么。第一年卖菜,第二年种菜,第三年建模,这是周灵给自己定的目标。如今,道真蔬菜产业初具雏形,他也得到了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认可,明确由他主抓蔬菜产业发展工作,并作为当地唯一一个担任脱贫攻坚战区指挥长的挂职干部,全面指导三桥镇脱贫攻坚。

 

蔬菜分拣和包装环节为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

 

他提出“1+14+83”蔬菜产业模式,在县级层面成立1个国有公司牵头,14个乡镇成立分公司组织销售,83个村培育集体经济,组织贫困户专心种菜。这个模式不但适用于种菜,还适用于养鸡、养蜂等各类产业。

 

他提出一个乡村振兴“千百十计划”,为道真培育1000名职业农民、100名农技骨干和蔬菜经纪人,建设10个千亩以上的标准化基地,用一年时间,把队伍培养起来,把成熟的经验固化下来。

 

“他就像是一道光,总在你不知道何去何从时给你指一条路。”陈斌从2016年7月开始一直跟随周灵走遍了道真的山野,在他印象里,帮扶项目更倾向于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而在周灵的带领下,1750万帮扶资金有80%用在了蔬菜产业,周灵自己承担了风险。“不同于建一栋楼、建一个设施那样可感可观,投到产业里的钱是看不见的。他要做的不是输血,而是造血。”

 

除了道真县委副书记,周灵还担任着援建道真县、湄潭县、正安县联络小组的组长。“现在很多人对扶贫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山区的大眼睛女孩,其实贫困地区并非如此落后,他们只是找不到造血的路径。”周灵说。

 

杨浦自2013年开始对口帮扶道真县,至今成功落地对口帮扶资金9749万元,实施援建项目75个。今年上海市、杨浦区共投入资金1750万元,援建15个项目。“杨浦对口遵义市三个县,这么大的地方,钱投下去就像石头扔进海里。花1000万来修路,只能做几条乡村小道,但一车车蔬菜卖出去了,一个产业就起来了。”

 

一个人,一程山路。

栏目主编:栾吟之
本文摄影:黄尖尖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