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健康医学院助力教育脱贫攻坚

全方位深度构建高校对口支援长效机制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期:2020-11-13
从明确管理职责到编制工作方案,从开展本科、中职人才培养到附属医院建设,从选派优秀教师到招聘定向培养班辅导员,从落实专项经费到物资援助,从校级领导定期调研指导到学院组织专家开展专业指导,上海健康医学院对口支援工作已基本构建起全方位深度合作的高校对口支援长效机制。

自2015年成立之日起,上健医承续学校“西迁精神”的基因,时刻不忘党和政府所赋予的对口支援帮扶任务,在市教委的指导下,先后承担起对口支援新疆喀什、青海、海南和西藏等卫生人才培养任务,用最真诚的态度、最务实的行动、最具创新精神的开拓,在对口帮扶单位处处留迹、处处有绩,始终在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上默默做出自身贡献,获得2019年上海市教委脱贫攻坚专项嘉奖。

◆学“四史”践使命

弘扬学校“西迁精神”

追溯办学历史,1970年,上海市卫生学校整体搬迁至云南楚雄,“西迁人”默默奉献,用理想信念和青春芳华诠释着“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精髓,与当时其他高校一起,铸就了我国教育史的丰碑。

学校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在面对自身发展重大压力的同时,建立附属医院、选派干部、支援教师、订单培养、招收少数民族预科学生,从中国最西端的新疆喀什,到西南的云南昆明;从世界屋脊西藏日喀则、长江之源青海果洛,到祖国腹地山区的贵州毕节……空间距离之远、地区差异之巨、投入人力物力之丰、创新形式之多前所未有。

◆建专业 育师资

对口支援喀什卫生职教

2015年11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南疆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全覆盖工作方案》,在上海援疆指挥部协调安排和上海市教委的领导下,上海健康医学院签署对口帮扶喀什卫校协议,作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参与南疆职业教育对口帮扶工作的学校,经过深入调研,针对当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将对口帮扶的重点精准定位于筹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抓手的帮扶策略,编制了《“十三五”帮扶方案》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路线图》。

2019年底,校党委接受中组部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选派任务,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组织、遴选、审核,姚磊老师将作为上海健康医学院成立后首位援疆教师赴新疆喀什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为期1年半的支教工作。

五年多来,通过帮扶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请进来,走出去”提升专业师资水平、开展远程教学交流和指导承办护理技能大赛等扎实推进帮扶工作。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从无到有”并实现顺利招生;完成25门课程体系建设确保如期开班;更新人才培养新理念,指导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说课大赛,均获得优秀奖;指导承办2018自治区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实现了团体一等奖零的突破,4名参赛选手均获得个人一等奖的好成绩,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助推了喀什卫校由中专向高职的办学水平提升跨越。

◆育人才 建基地

订单定向培养基层卫生人才

订单定向,全力承担培养喀什地区基层卫生“掌门人”重任。从2017年开始,上海健康医学院首次定向招收喀什地区免费医学生,服务民资医疗战略需求,目前共有在校生71名。

在2018年7月,上海健康医学院与喀什地区行政公署签署了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共建协议,在原来教学医院的基础上启动附属医院的建设,着力建设具有新疆特点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体系,更好地为喀什地区各族群众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接地气”的基层紧缺卫生人才。两年来,订单班学生每年利用暑期回到喀什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利用所学在自己的家乡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学会用市民能听懂的最简朴的语言去科普新疆喀什地区的基础疾病,传播健康理念。

勇挑重担,出色完成少数民族预科班教育管理工作。学校自2018年开始招收本科青海省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配备了比学生人数还多的师资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民族观,量身定制教学课程,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帮助预科班的同学顺利完成预科阶段的学习任务,圆了大学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自2010年成为首批也是上海唯一一所承担内地西藏中职班培养任务的学校,至今已经9年了。目前学校共有来自西藏、青海地区的藏族学生252名。在校期间,学校不断探索创新团结教育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全校民族团结意识,通过组建同心园少数民族工作室、藏族学生艺术团队,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通过与社区共建,民族团结体验式教育走出校园;不断丰富西藏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形成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

◆组专家 搭平台

提升基层全科医师专业能力

2019年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又组建国家级“基层医疗全科医学专家服务项目”团队,其中包括"临床服务专家组"、"基层全科医师培训专家组"、"健康与疾病预防宣教专家组"。深入新疆喀什、云南怒江等“三区三州”地区,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技术指导、短期培训、总结座谈等形式,为居民开展健康与预防教育,搭建全科医学专家服务平台,为基层提供全科技术服务,提升基层全科医师专业能力。专家服务组累计作了4场专题培训、20场报告,培训基层卫生人员达500人次,义诊咨询550余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500余份,开展了5场临床教学查房的指导,开展了2场疑难病例讨论。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市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奖。

◆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上海健康医学院有一大批这样的青年学生,他们用“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实际行动,传承并发扬先辈们的“西迁精神”,努力实现着自己的青春理想!五年来,学校毕业生中就有7人参加了“西部计划”、755人去西部就业、76人参军、25人参加“三支一扶”。涌现出像曾燕、郎宗、米尔卡米力·艾孜木这样的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

女大学生去西藏做核磁共振技师——曾燕。曾燕2016年从上海健康医学院毕业,她来到坐落在布达拉宫旁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这所三甲医院志愿服务。曾燕在重庆农村长大,她来到上海读大学,毕业时,她毅然决然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用她的话说:“我从小有个西藏梦”,“那里非常需要专业人员”,“我觉得自己很重要”!从那时起,她渐渐爱上了西藏,目前她已在西藏工作了4年。

因教育帮扶而改变人生的藏族姑娘——郎宗。郎宗是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西藏班第三届学生,在上海读书的三年不仅帮助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也让她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受到全社会对藏族学生的关爱。“刚到上海时我们醉氧、生活上不习惯。上海的老师像爸爸妈妈一样照顾我们。”郎宗现在是西藏嘉黎县藏北乡卫生院的药剂师,工作在基层一线,为自己的藏族同胞提供医疗服务。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她在道口承担测温工作,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西藏山区公路边,郎宗勤勤恳恳守护者一方平安。

2019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米尔卡米力·艾孜木。米尔卡米力·艾孜木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就读于上海健康医学院喀什订单定向委培班的临床医学专业。他坚守家乡、服务社区,可谓学医从医、投身抗疫,被评为十大大学生年度人物。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面对母亲的提醒“在发热门诊工作可能会面临被感染的风险”,他一点没有犹豫,来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母子共同守卫喀什。“接触那么多发热病人,担心被感染吗?”面对疑问,他回答说,“我是学医的,从高危地区回来的人本身就很害怕,我们得先安慰他们,让他们平复下来。我不去也终归会有医生去的。”米尔卡米力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