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学院商业经济论坛上,专家热议转型升级

未雨绸缪,着眼“产业链重构”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蕾 日期:2020-05-18
■本报记者李蕾

当前新冠疫情对全球商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但也激发相关产业的潜力和活力,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上海商学院日前举行论坛,疫情下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三链”如何修复升级,成为与会专家们的关注焦点。

营商环境讲求有效性

新冠疫情广泛影响各个产业:邮轮、会展等产业链直接断裂;旅游、体育、餐饮等产业链暂时休克;航空、运输停摆导致供应链休克……上海市商务委总经济师张国华认为,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不稳定,将是一个长期状态。

上海商学院教授、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贺瑛工作室首席专家贺瑛认为,只要经济全球化尚存,就一定存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全球布局。经过精心救治及加强自我免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修复是必然的。因为经过几十年布局和运转,大部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产品与服务在各国之间交易复杂度都比较高,经过长期磨合,各国的分工难以在短期内产生较大范围更替。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教授杨建文认为,上海营商环境的营造应从“复工复产”环境的打造上升到“供应链修复”,甚至“产业链重构”条件的创造,更加注重现实针对性,讲求实际有效性。

提高供应链免疫力

疫情过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新调整是必然事件,对此上海应未雨绸缪,区分不同链条特性,抢占“三链”制高点。

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魏陆表示,长三角经济受疫情的影响程度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是长三角区域合作有效减缓了疫情对商业的冲击。张国华认为,上海应积极提高供应链的免疫力,稳定供应链。比如,第三届进博会的举行,将在客观上稳定全球原有的上下游供应链,供需双方对线下无法举行的活动互相协商,寻找大家的“最大公约数”。

贺瑛认为,对于关键产业、关键产业环节和关键核心企业,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和区域化;对于一般产业、环节和企业,要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化;对于价值链布局,则依据全球价值链业已缩短而区域价值链日益加强的基本态势,走区域化之路,争夺并巩固自身在亚洲核心价值链体系中的地位。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宇认为,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进一步加快实体商业拥抱互联网,催生众多数字化商业新业态新模式。上海具有商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先优势,面对新形势,要打造标杆示范项目,形成行业引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