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1470家企业95.4%复工,装满物料和产品的卡车多起来了

找回原来节奏,复工复产加速跑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胡幸阳 日期:2020-03-23
■本报驻临港记者 胡幸阳

衡量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复工复产的情况,各有各的标准。管委会给的是数据:产业园区1470家企业复工率95.4%。网友们则在转发一张遥感卫星热红外影像对比图,图中显示,1月底还是零星的淡橙色块,3月初已是一片红火之势——人员返岗,工厂开工,厂房的温度自然升高。

记者最深的体会,则是逐渐变“挤”的S2沪芦高速与两港大道。细看这些多出来的车,有装满物料、产品的重型卡车,有接送员工的大巴班车,记者还遇到过不少载着“新鲜出厂”的Model 3的平板车。可以说,这两条路的车流量与新片区的复工复产情况正相关。

无论是数据、卫星热图,还是道路上的车流量,都可以看出,新片区已找回了原来的“节奏”,继续加速跑。在市领导已明确提出“复工复产复市要加快”的当下,总是先人一步的新片区已做出了瞩目的成绩。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在一周多的时间里,调研走访多家产业区企业,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管委会真正做到了着眼未来发展,不仅“想企业所想”,更是“先企业所想”。

明珞公司为中美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及上汽等汽车制造厂商提供车身焊装智能制造生产线,并为这些公司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听了企业的介绍,朱芝松沉吟片刻,提出:只做汽车厂供应商,太过单一。能否抓住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拓展?

这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建议。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工业生产、智能制造等领域,“技术是相通的”。

在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提出,受政策限制,公司遇到“旧件进口难”的问题。管委会人员建议,可以在洋山综合保税区建厂,“旧件进不来,那就不进来,在关外完成加工,再出口。或者,你们拿出可行的方案,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撬动政策,实现突破。”

调研“有劲”,帮企业解决困难,引导他们发展是新片区管委会应做,且常做的事。在临港新片区,政策力度大,不少有潜力的企业尚有些“畏手畏脚”,不敢用足政策,放开了发展。而管委会在接连出台支持政策之余,在新片区发展前期阶段,更要起到引领作用。只有不嫌麻烦地手把手扶出几家典型,其余企业自然能看到示范效应,也能更大胆地在新片区“跑出加速度”。

天气正在转暖,阳光洒下,临港的海风吹在脸上不再刺骨。种种迹象表明,春天已经到来,临港的企业想必也已深有体会。